锦瑟
唐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呵呵,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拼命说好是因为这首诗的确很好,看不懂是因为里面用的典故颇多,感情隐晦。有书君在此结合作者生平,典故以及文学潮流,个人理解作一个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使我们互相交流,共同有所得。
一、作者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正好处于大唐王朝(618~907)的夕阳时期,他亡之后不久,也就是二十年后,黄巢开始作乱,帝国从此崩溃。
义山先生出生于落魄宗室,年少就有雄心且具英才,十六岁即闻名于士大夫,得政坛巨头牛僧孺集团的骨干令孤楚所看中,聘入幕府,并加以培养。后来阴错阳差之下,又成为了政坛大佬李德裕干将王荗元幕属。王荗元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他就陷入了残酷的政治党争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长期漂泊,也因此他的诗题材丰富,感慨万千。他的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被后人称为"义山体"和"玉谿体"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锦瑟》这首诗恰恰作者晚期代表作之一,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作诗喜用典故,据说感情也曾经历波折,但未曾有人证实,所以这首诗有多种解读,让人觉得晦涩难懂。
二、典故及文学朝流
本诗用典故很多,不知道的话会觉得难以理解,有书君在此稍作提示,方便我们理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典出《史记•封禅书》等,大意是,世上的瑟大都是二十五弦,其实瑟本来有五十弦,黄帝让素女鼓瑟,弹的是哀伤曲调,黄帝不想听,素女偏要弹,于是黄帝大怒之下,改瑟为二十五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大概是说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梦中的蝴蝶,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醒来的自己。
望帝春心托杜鹃,典出《说文•佳部》,杜宇是古蜀国开国皇帝,和他的相国的老婆淫乱,感到羞愧,就出走了,化为杜鹃。也有传说,他出走之后,几次复国失败,死后化为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典出《博物志》,据说南海有鲛人,流的眼泪会变成明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典出司空图《与极浦书》中引用的戴叔伦的话。大意是说诗人所见绘之景,可望而不可及,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好了,说完典故,再谈文学潮流。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也就是词藻华丽、句子排比、压韵对偶、语必出典、言必有故的文章。举个几个骈文名篇如《洛神赋》、《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文章真是好文章,但很难写。很多人为了形式而丢弃了文章本身的意义,《锦瑟》恰恰是有文有义名篇。
后来在宋初,有一个西昆诗派,以李商隐为祖师,讲求这种风格,在翰林学士中比较流行,用现在的话讲,是属于小众的精英人士的游戏,里面的梗(诗中典故)差点儿的文人都领会不到,也因此被大众文人所不满。
后来,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领导了新古文运动,才把这种诗体彻底打压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唐宋八大家。
所以呢,骈文派喜欢这首诗,古文派也喜欢这首诗,虽然由于典故和背景不太明了,但是不影响一般人喜欢它,所以人人都说好。
三、个人理解
有书君比较喜爱李商隐的诗,特别是《锦瑟》、《无题》这个系列,曾在青葱岁月专门为此买了《唐诗三百首》背诵。犹记得大四那年有一哥们儿曾问"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下一句是什么。
有书君说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却都不对,唯独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怎么也说不出口。
弹指间已毕业十几年,对此有书君仍耿耿于怀。在此呢,有书君把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慨分享给大家,这无关文学,无关典故,只余心情而已。
锦瑟
锦瑟啊,为什么不是原来的五十弦,
关我毛事儿。
但这弦弦悠然的声音让我沉迷,
让俺想起,
俺在那明媚的春光中,
恣意蹉跎的青春年华。
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
醒来,
不知道
是自己变成了梦中的蝴蝶,
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自己。
唉,
人生如梦,我是谁,谁是我,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俺醉了。
失去了,再难回来,
杜鹃叫到吐血,
也难再现从前,
我可怜的青春啊!
茫茫大海上,一轮明月高悬,
似鲛人的泪珠,
那么惕透,那么旷远。
(俺又想起了《春江花月夜》)。
蓝田的艳阳高照,
美玉升腾起如真似幻的烟雾,
似乎
我又在白日做梦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错
错
错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