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运行李、停车缴费、租借充电宝……自助设备应用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然而不少市民发现,使用那些完全“没人管”的自助设备时,不仅心里没底,容易“出错”,找客服求助也不容易。自助服务,还应有辅助服务、售后服务,别让人陷入“无助”的尴尬。
行李托运合不合规没人指导
“一年多没来机场,现在柜台怎么改成自助托运行李了?”不久前,市民赵先生在首都机场搭乘航班时发现,3号航站楼值机区域内,30多个人工柜台改为了自助柜台。在屏幕上点击操作、绑好行李条,完成称重确认无误。看着行李在传送带上慢慢远去,赵先生的心里依然打着鼓:“尽管操作不难,但没有人提醒,行李到底有没有问题,心里还是没底。”
记者在机场体验时看到,从值机选座到托运行李,一台台自助设备代替传统人工完成登机前的各项手续。面对这些自助设备,许多旅客和赵先生一样心里没底。每个步骤完成之后,往往先是愣上好几秒钟,才敢进行下一步操作。“其实就是不熟悉流程。没人教过,怕自己操作出错。”一位乘客说。
尽管大屏幕和设备上的触摸屏均反复播放着操作细节,但缺乏人工帮助时,旅客仍不可避免在操作中“犯错误”。一位旅客由于操作失误,把行李条贴成了圆环状,但自始至终,现场的工作人员并未上前进行指正。
记者注意到,旅客使用自助设备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一条队伍的办理速度。手快的旅客1分钟左右就能办完行李托运,慢的则需要花费3到5分钟的时间。
停车费多扣少扣没人商量
扫码或者线上缴费,在全市各大停车场几乎成为标配,省去了找现金的麻烦。然而,一些停车场出口只见自助收费设备,不见人,产生了新的“麻烦”。
记者近日在石景山区一家游乐场停车场出口看到,一辆私家车停在出口半天不动弹,后车开始鸣笛催促。上前一问才得知,车主不会手机支付,可是栏杆旁的计时设备上,只贴了一张印着缴费二维码的纸,连个电话都没有,当时岗亭里也没有人。最终,还是后车司机好心,帮他扫码缴费才解决了问题。
市民杨女士也在一家商场停车场遇到了类似问题,“我只停了一个半小时,要我交21元,想问问收费标准吧,连个人都没有,最后怕影响后面车只能先交钱开走了。”杨女士事后在线提交投诉,过了快一个月才收到商家反馈的收费标准。
提起“无人”停车场,市民孙先生也一肚子牢骚。他之前图方便设置了手机免密(不用输入密码)支付停车费,驶离停车场时自动识别号牌扣费。然而,他最近多次在商场停车时发现,消费后换取的停车券还没用上,自助计费设备就抢先扣费了,岗亭里同样找不到管理员。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把免密支付功能关闭了。
充电宝能借不能还没法咨询
使用自助设备“求助无门”的现象并非个例。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手机没电常会影响结账、乘坐公交地铁。为此,越来越多的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配置了自助租借充电宝的设备。
上周日晚,记者在西单一家商场健身房前台扫码租用了一个充电宝。租借过程非常流畅,归还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自助租借机卡槽全部放满,充电宝无法插进卡槽归还。记者向前台服务人员咨询,对方表示并不负责设备运维,还不上只能就近找其他设备,看看有没有空着的卡槽。
随后,记者在小程序上搜索附近设备,位于这家商场的自助机都显示“不可还,卡槽已满”,只有附近六十多米外一家酒店有可以归还的设备,然而自助设备位于酒店什么位置并无提示。
情急之下,记者拨打了设备上一排字很小的客服电话,没想到对方却是机器人,对于记者表述的查找设备求助,压根儿无法识别。等记者坐电梯下楼、进入酒店,向服务人员问询后,在一楼一间屋子里找到这台设备,被多扣了3元钱才还上充电宝。“每到晚饭点儿后,商场快关门前,还不上充电宝的人特别多,我们也没办法。”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自助服务也该有“温度”
从人工走向自助,从陌生走向熟悉,不仅需要时间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同样需要设备运维方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无人指导、缺乏管理、没有客服,用户求助无门,不仅影响使用体验,也让自助设备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自助服务,应该是向人们提供服务的选择增项,而不是唯一选项;提供的服务,也不能全部交给冷冰冰的机器,让消费者承担多出的成本。便利有温度,一切为用户着想,才应该是自助服务的发展之路。(记者 孙宏阳 代丽丽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