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的事情触发舆论争议。事情的梗概是,当事女子自家车位(物业工作人员确认:该车位使用权确为当事女子所有)被占用后,在要求占车位的人将车开走时双方发生争吵,于是放出“堵车”的狠话,大意是“用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
按道理讲,这件事情并不复杂,占车位的人把车开走,赔钱道歉,只要姿态足够诚恳,想必当事女子也不至于撂下“堵车”的狠话。可吊诡的是,对于这样一件是非较为明了的事情,却因一句“堵车”的狠话走向“棒打嚣张”的氛围。
在这个问题上,仅就“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这种叙事本身就值得玩味。要知道,当事女子有50辆宾利也不等于占车位的人就没有错,这个事理逻辑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是能想明白的。但即便如此,当媒体叙事祭出“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这种“带节奏”的叙事时,原本的“占车位是非”便成为次要矛盾(当事女子和占车位的人),而真正的矛盾转向“看不惯嚣张”(当事女子和公众)。
因为在“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的叙事里,我们确实看不到对占车位的人的批判。反倒是,基于“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的叙事,风评中呈现出“棒打嚣张”的势头,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深扒”当事女子的“底细”。
我们暂且不论事情会发酵成怎样的局面,但是对于一件事情来讲,我们总还是要回到起点进行掰扯,要不然就是典型的“转移话题”。之所以这样讲,倒不是认为当事女子的嚣张完全没问题,而是即便要“棒打嚣张”,也首先要把占车位的是非掰扯明白。
毕竟从事理层面看,当事女子有维权的正当性,即便维权的姿势有些难看。并且回到吵架的不可控上,说气话、放狠话本身也是正常的。基于这个前提,就更应该跳出“50辆宾利”去审视这件事情。否则,很容易走向“谁弱谁有理”的病态秩序。
如此强调,或许有人会觉得是在为当事女子掩藏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事情进一步摊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件事情的主要矛盾是“占车位是非”;其次、“50辆宾利”让“堵车”的狠话很有画面感,顺势便激发出“棒打嚣张”的情绪;最后才是“50辆宾利”的合规问题,以及当事女子“底细”的问题。
坦率地讲,因为一段“堵车”的狠话,就把“占车位是非”折叠,便让“50辆宾利”的合规问题成为焦点,这本身就是围观上的逻辑混乱。一定程度上,因为“堵车”的狠话,继而出现质疑“50辆宾利”的合规问题(属实的情况下)这其实也可理解。但是并不等于在关注的顺序上就不顾主次。
只可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成见或偏见都是因为草率概括造成的。成见或偏见就是在掌握充分证据前,便先有了确定的意见和看法。说回“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的事情,其实很多人在看到“50辆宾利”的字眼时,就已经不怎么在意“占车位是非”了,而更在乎自己早已形成的对富人的成见或偏见。
与此同时,对于“女子称开50辆宾利堵截被占车位”的事情,直至现在涉事双方仍然在协调中,就说明在“赔钱道歉”上依然存在分歧,甚至很大程度上,赔钱和道歉是被绑定着的。尤其在“堵车”狠话的前提下,我们很容易能想象得到当事女子应该很强硬。
当然从流落在舆论红海里的“狠话”视频来看,也说明占车位的人也是很不服气。但是这里还是要强调,作为占车位的人可以不服气当事女子的嚣张,但是仅就占车位的行为来讲,就是该赔钱,就是该道歉,这个从事理上来讲是推脱不掉的。并且就算有很多人支持占车位的人,也只是支持“棒打嚣张”的立场,并不是认为占车位的行为没有错,这个一定要搞清了。否则,大张旗鼓的理论这件事情,注定会走向“是非不分”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