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卡片盒笔记系统 | 教你把阅读与想法尽收囊中!

这篇笔记并没有耗费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整篇文章接近11,000字,我的时间规划是:9月15日中午1小时,晚上3小时,晚上我因为想散散心,还和朋友打了很久的游戏,和女朋友聊到深夜;9月16日中午1小时,晚上4小时,当然,晚上也打了会儿游戏,陪了会儿女友。整篇文章写下来共计花费 9 小时,本文有大约万字余。这也得益于我之前建立的卢曼卡片体系,我才能这么快整理出一篇近似于论文的文章。

前言 ·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

「Zettelkasten」(下文简称ZK)是德语「卡片盒」的意思,是一种基于卡片盒的文献管理方法,每张卡片具有独有的身份证编号,并通过索引的方式将这些身份证编号作为链接将其相互连接起来,从而构成巨大的网状化知识系统。

这个概念我最早是在接触到一些双链笔记软件之后了解到的,卡片盒笔记法的集大成者之一就有著名的尼可拉斯 · 卢曼,而近期大火的书籍《卡片笔记写作法》(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所描述的正是卢曼所使用的笔记方法。

而我为了让这些方法论落地于我的知识管理体系,一直有在努力,已经深度使用过了多款双链笔记软件,从印象笔记出发,而后经历多款软件,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回到印象笔记。

原因是:只有用它,我才能实现我心目中理想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下面,我将会详细展开论述,希望读到这篇笔记的人能够有所收获。

01

之前大火的双链笔记软件到底好不好用?

好用,可是我们有时候搭建的笔记系统总是会崩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双链到底是什么?

双向链接到底是什么?我在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双链的意义: 以引用为方向的有向双源(引用与被引用)链接。这个连接两个节点的小小箭头背后的意义在于:我能跟着这个箭头的方向,理清楚一条路线,它可以是思考的路线,也可以是时间的路线……总之就是 跟着双链的线索,理出一条小径,助力我们完成一项写作、亦或是其他的事情。

为什么用不好双链笔记软件?

但,为什么双链这么好用,我们的笔记系统还是会崩溃呢?原因不在于双链本身,而在于其他方面: 1. 自由的笔记架构虽好,但你是否能做到架构师级的克制? 笔记系统架构变动多次,没有稳定的结构,用完觉得不合适就直接抛弃,结果就是——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烂摊子,把精力都花在了整理烂摊子上。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稳定而又克制,且科学合理的结构,比如卢曼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系统十分简单,盒子-卡片-索引编号,就是如此简单,没有别的任何复杂的东西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2. 笔记架构搭建起来了,可是找不到应用的方向,搞了一堆无用的花架子。利器怎么用在刀刃上? 答案是,建立自己的工作空间——属于你自己的 Workspace,在这个空间中摆上我们该用到的所有工具。你是一个程序员,那你可能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随时打开备查的个人手册;你是一个教师,那你可能需要的就是一个可以建立一套成熟知识体系,并可以随时引用、调用的知识库;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可能需要的就是可以随时书写想法、分享想法、实践想法的一个灵感库…… 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自定义其中的所有工具,我们搭建笔记本、搭建笔记模板、搭建标签系统,做好文件管理与分类。即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组织一切的一切,比如,卢曼的卡片盒能够自顶向下,按照索引的目的与需求建立一套自由而又自然的树状架构。 3. 灵感如何才能链接起来?如何才能拥有写作的心流体验? 答案只有一个:刻意练习,重复再重复,成为专家,对一个领域拥有独到的见解与持续的深耕投入,让其为你带来持续不断的灵感与沉浸体验。 但在成为专家之前,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去进行阅读,可要知道,卢曼为了建立自己庞大的卡片盒笔记库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迭代了两代卡片盒,才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成为一代大师。

而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的本意也如此:强制阅读、肆意链接、自顶向下、以文献与前人思想为树干、以自我灵感与洞见为枝叶。

关于双链,我还有话要说

也许我还有很多话要说,但上面已是最精华的部分,还有一部分话,我就短短的写在这里吧: 1. 星图很炫酷,但它展现的信息量却并不大,只有把卡片都按照顺序摆在眼前,才会展现妙机; 2. 双链随意添加用处可能不是很大,反而可能增加星图的混乱程度,只有“引用&被引用”才是其最佳用法; 3. 索引系统是最重要的,它与文档存放系统相辅相成,为我们的文献管理效率保驾护航; 4. 不要过于依赖间隔重复软件,如果你真的想去深入研究与学习,那就应该真正做到重复阅读、重复认知、重复理解、获取新知、获取新灵感,机械的死记硬背对你的用处绝不会太大; 5. 我们不想遗失所读过的内容,又想把它们组织起来,那就必须学会管理与运用它们。

双链与卡片盒笔记法的误解

“双链”等于“卢曼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吗?显然,这个看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答案很简单,大多数双链笔记的节点编号并不都是有意义的,但卢曼的卡片编号系统是有着绝对意义的。 这决定了这个卡片的编号一定与某条笔记的编号有关,这条笔记是“永久”的,其编号是不会改变的。而其他双链笔记软件大多基于“时间戳”,亦或者是随机生成的“唯一身份标识”,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软件不那么“卢曼”的原因之一。 卢曼的卡片编号具有天然层级,而大多数双链笔记软件的编号,却并不具有“层级”属性,这也导致了我们必然要在文件管理上投入过多无用的精力。 02 ZK卡片盒的集大成者:尼克拉斯 · 卢曼

相信对于各类双链笔记软件皆有关注的人都绕不开一位大师的影子:Zettelkasten 的集大成者尼克拉斯 · 卢曼,他利用自己建立的 Zettelkasten 系统,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完成了博士论文,一生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他利用这个高效的笔记系统产生了知识复利效应,使其成为一个无穷的知识宝库,为其带来不断的灵感与思考。

卢曼是谁?

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大师,是德国的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其研究方向为“社会系统论”,在他从公务员体系中离开后,他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卡片盒笔记系统,正是因为他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一个可靠的阅读系统支撑,他在29岁确立了自己于“社会系统论”上的研究志向,并于34年间出版了50多本著作,成为了及其卓越的社会学大家,并且成为了社会系统论的推动者和创新者。

卢曼的人生与他的卡片盒

这要从他本科毕业之后,正式走入职业生涯说起了。 1. 24岁本科毕业后,接受公务员培训,进入公务系统, 随着阅读兴趣的不断加深,他开始确立与实践自己的卡片盒笔记体系,用以涵纳自己的阅读历程以及灵感与想法。29岁时。而 在1951年~1962这十年间,建立起了第一代卡片盒系统。 2. 35岁,正值壮年,正是这一年,卢曼在哈佛进修行政学结束后,离开了公务员体系,他准备进军学术领域,而此时他已经是州最高行政法院院长助理,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卢曼并非一般人。而此后,卢曼前往德意志行政大学任教,在任教后短短一年之内,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正式组织的功能与后果》,并于后一年出版,此时, 距离他写下第一张卡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真的是十年磨一剑,他已真正确定了社会学为其终身志向。 3. 38岁时,卢曼调任明斯特大学担任行政主管, 他将卡片盒中的一些想法整理成一份手稿,交给了当时德国极富影响力的社会学家赫尔穆特 · 舍尔斯基,舍尔斯基读过这位学术外行写的东西之后大为惊讶,并建议他到新成立的比勒菲尔德大学当社会学教授。但卢曼这时候并不是社会学家,甚至连担任德国社会学教授助理所需的正式资格都没有。 4. 39岁时, 卢曼依靠着自己的第二代卡片盒,一边任教,一边补社会学的课,一边整理出了一篇博士论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拿到了社会学博士学位。又过了5个月,他完成了特许任教资格论文《公共行政中的法律与自动化:一个行政学的研究》,正式获得大学授课资格。 5. 到了他41岁时,他果真被聘为了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而这个职位会伴随他一生,而为其光辉成就提供支撑的那些盒子,也将陪他度过这一生。 卢曼的卡片盒真的很神奇,看到这里,你一定可以明白——良好的文献管理对于写作、对于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同样的,卢曼卡片盒不仅可以运用于文献管理与文献研究中,它同样可以应用于情报搜集与情报分析,让你快速掌握几个领域的深度内容,使你获得深邃的洞见与广袤的视野。

它的卡片盒说神奇,其实也不神奇,因为他的卡片盒发展了两代,一代提供广度,二代提供了深度,它们都深深贴切了卢曼的需求,为卢曼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所以卢曼才能成为一代大师。

卢曼的卡片盒迭代历程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第一代卡片盒:积累为导向

卢曼的第一代卡片盒是于1951年-1962年间所建立的系统,称为“第一代卡片盒”,而之后建立的则称为“第二代卡片盒”,为了方便,下文将其分别简称为“卡片盒1”、“卡片盒2”。 前文我们了解到,从卢曼本科毕业进入公务员系统到卢曼离开公务系统开始学术生涯的这个期间,他的关注点原本并不在于社会学的, 卢曼那时候的卡片盒1是一个涉及108个学科模块、1250个关键词,以及2000条参考书籍盒资料的“全学科认知框架”。 他在这些年间,累计了23000多张卡片,从最开始的宪法学和行政学,再到其他更多的学科。根据比勒菲尔德大学卢曼卡片档案馆的馆长 Johannes Schmidt 的统计,在1951年-1962这十年里,卢曼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哲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组织理论、社会学等约8个学科。

卢曼通过10年的卡片积累,逐渐明晰了自己在社学会上的兴趣方向,而且从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社会学相关的卡片比其他学科要多,而这,决定了卢曼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

第二代卡片盒:输出为导向

当卢曼真正确定了以社会学为终身志向时,他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卡片系统——也就是后来的“第2代卡片盒”。这个卡片盒是“输出导向”的,卡片分类也与卡片盒1完全不同。 卡片盒2一共有11个一级话题、约100个二级话题、3,200条关键词,涉及15,000条参考书籍和资料,总共67,000张卡片。卡片也都是A6大小的手写卡,亦分为文献卡和主卡,统一编码。 为了与卡片盒1的编码区分开来,卡片盒2中的编码使用斜杠来分隔上下层级间,而非逗号,所有编码方式变为了[01/1a]。 卡片盒2中的11大模块包括:组织行为学、功能主义、决策理论、行政理论、正式/非正式秩序、主权/国家、个人概念/个人问题、经济、特别注释、古老社会、先进文明。

但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 这些模块并不是基于严格的学科分类亦或是其他的分类方式,而是基于卢曼自身的兴趣取向。这些分类也正来源于卢曼上一代卡片盒10年间的积累。

因其是兴趣导向的,故它反映了卢曼对社会学的阅读和研究兴趣。

又因其输出和问题导向的,故反映了卢曼对社会学新兴领域的关注。

这都决定了卢曼的笔记法并不是一种死板而又不灵活的方法论,而正是这种松散的耦合形式孕育了卢曼的社会系统论思想,使其在这条道路上成为了大师。 03 卢曼有三种笔记,但你需要的远不止笔记本身

在印象笔记中搭建原汁原味的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你是否能像卢曼那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能否像卢曼那样知道自己的路应该如何去走下去。事实上,方法论如何,还是取决于我们使用者自己。

Zettelkasten 卡片盒,简单又可靠

为什么说卢曼的卡片盒简单而又可靠呢?因为他整个系统里的元件十分简洁,而且没有任何的认知压力,整个系统运转起来,流畅相当清晰,没有什么额外的步骤。一个好的笔记系统,就应当如此。 卢曼的卡片盒,仅需盒子、卡片,就够了。 盒子里的卡片分类仅有三种:文献笔记、永久笔记、索引笔记。若还有卡片的话,那就是等待编号并纳入永久笔记体系中的临时卡片了。 此外,卢曼的卡片编号形式也相当简单,仅仅是 按照顺序进行编号,从1-9,从a-z。 我这里,针对卢曼的一代卡片盒进行论述,后续还会有其他专栏文章来进行系统性的讲解二代卡片盒的建立,以及演示一些在印象笔记上的应用示例。

Zettelkasten 卡片管理系统

不同的卡片盒,装着不同的线性架构,而这些盒子的主题也都是不一样的。由于卢曼卡片盒基于编号而建立,其天然拥有着一种自顶向下的架构,故此,我们无需把精力用于繁杂的文件分类上。 说起来,我觉得这有点像 Python 语言,它强制你去做好缩进,卢曼笔记法也是如此,它强迫你建立一个有序的树状架构。我们由此无需再注重繁杂的文件分类,本来处理繁杂的分类就是一种重复而又机械性的行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分类上,会阻挠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 当一张卡片成形,把它放在最后一张卡片的后面,并且编在这张卡片的号码后即可。

但是,盒子外的卡片——临时卡片应该怎么办?也很简单,专门为其写一些基础的索引信息(一两句话足够),比如说明这是哪个主题的、说明这是哪本书亦或是关于哪件事的即可,后续纳入永久笔记时,再考虑即可。

Zettelkasten 索引管理系统

大家都以为卡片盒笔记法组织起来的笔记,全都是那种密密麻麻的神经元或者是蜘蛛网,其实不然,ZK 笔记法只不过是将一系列节点,以一种有序而又富有层级的方式,链接起来了,不同的树枝交叉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有序的逻辑与引用网络。 卡片盒的索引号是一种线性架构。 索引卡片中涵盖的不同索引号,穿过了不同的盒子架构,使其成为网状架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了,后面我会讲到它是如何应用于写作上的。

Zettelkasten编号与结构

下面是一些示例,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编号来!

文献笔记(书籍文献)编号:中图分类号-独立文献编号

第一代卢曼卡片盒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使得卢曼得以在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各界知识,并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 而我在改造卢曼的方法论以适应我的文献管理系统时,我选择使用中图分类号作为基础索引号,这样做有这么几点好处:

1. 易于找到你的阅读兴趣、学科兴趣; 2. 方便分类、查找; 3. 方便确立研究方向; 4. 方便将同类型的书籍聚集到一块。

引注笔记 (读书笔记)编号:中图分类号-独立文献编号, 引注笔记编号

我把 ZK 笔记法原本单独的“文献笔记”分成“文献信息”、“文献附件”、“引注笔记”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案很简单,因为文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些方法在纸质卡片上可能很高效,但是在电子笔记上,却显得画蛇添足,故 我将文献管理分为三大块:管理其基本信息、管理其附加文件、管理其引用批注的笔记。 而引注笔记如此编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 可以很快的看到你现在已经阅读的领域内,你的看法、见解,亦或是已有的知识; 2. 方便分类、查找,并且聚合起来也很方便,可以快速输出读书笔记; 3. 层级清晰,能看出这个引注笔记是哪本书的笔记,甚至你根据自己引注的引注,你甚至还能推陈出新,写出更多富有创造力与价值的东西出来。

永久笔记编号(索引笔记也是一种永久笔记):永久笔记编号

永久笔记的编号形式非常简单,如下图,你可以很轻松的看懂它的编号方式。 这里,我要展示一下我的永久笔记是如何写的,它引用了一本书,还引用了基于这张卡片的下一级批注。 上面的图,就是我的一个示例。

由此可见, 如果我接着这些话题,继续写作下去,迟早会写出一本书来,就像卢曼那样,期待我早日出一本关于“自学”方面的书籍,哈哈哈。当然,拿它写文章是绝对没问题的,简直是小试牛刀。

Zettelkasten 如何应用于写作

将不同的盒子中的卡片抽出来,组成一条线索,并依据此线索,写成一篇文章。

把卡片聚集在一个地方查看,有利于整理文章的线索。纸质卡片的话,可以将其摆在桌子上,并在写作时,将其中的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补充细节,并形成一篇文章。(本文就是如此写作出来的)

04 在印象笔记上应用 ZK 笔记法

印象笔记属于电子笔记软件,当卡片盒脱离了实体之后,我们又需要如何去组织它呢?浪客在这里对 ZK 笔记法进行了一定的适应性改造。具体的系统,可以看文章末尾的思维导图,这个导图虽然很简单,但我相信,我已经确确实实把整个系统描述完毕了。

系统:建立并管理好属于你的六个盒子

这六个盒子分别是: 临时笔记盒、文献信息盒、文献附件盒、引注笔记盒、永久笔记盒、索引笔记盒。

这些盒子可以以“笔记本”的形式放在你的印象笔记中,并且放在“Zettelkasten”笔记本组中,作为你笔记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和其他笔记毫不冲突。

不要让灵感溜掉(临时笔记)

我们应该有一个保存自己灵感的地方,因为灵感总是暂时的,突然冒出来,若弃之不顾,它们就会偷偷跑掉。所以, 我们面对这些灵感应该做到以下这几点: 1. 随身准备好一个非常小的本子或者一些卡片,大概 B5、A6、A7 大小,随你喜欢,带上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记录,如果嫌慢,就画一些简单的图纸——那种可以让你快速回忆起细节的速写。后续回家以后,再将其整理成一张卡片,或者,直接拍张照,存储为一张卡片。 2. 如果该场景适合使用手机,你可以拿出手机,在电子笔记软件,例如手机自带的备忘录亦或是一些专业的笔记软件,打开它,并且输入你想要输入的内容,同时可以利用“拍照”和“录音”功能添加更多细节,并试图将其分解成一张张可当作“文字积木”的卡片。 3. 如果感觉暂时写不出来,但这个灵感总是存在心里,你可以试着把这个灵感向他人描述出来、讲述出来,通过聊天的形式,给这个灵感增添更多的细节,同时,我建议将这个过程存储下来,这个过程可以是聊天记录、可以是聊天录音或者录像。后续可以整理成卡片,使其成为你的永久记忆。

这样,我们的灵感就不会丢掉,在后续将其整理成“永久笔记”时,也会更加从容不迫。

把文献管理好(文献信息 & 文献附件 & 引注笔记)

我们一生中,会读到无数的各类说明、手册、政策文件、书籍、论文、期刊等等读物,这些无疑都是一些文献——人类知识与成果的结晶,它们指导我们去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使我们变得睿智,变得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 1. 文献信息管理:文献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中图分类号、所属期刊等各类基础信息。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标签存储在印象笔记的标签树中,后面会讲到这个东西。做好这个方面的管理,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许可以卸载掉文献管理软件了? 2. 文献附件管理:我们所阅读的文献通常都会有一些附件,例如课程的视频呀、实验的数据呀、对应的源代码之类的东西,甚至是文献的原件,这些都属于文献附件,存储这些东西,显然也是必要的,毕竟现在是一个文件都可以存储于电脑上的时代。

3. 文献引注笔记管理:我们通常在读书的时候,手边可能都会有一个笔记本,或者一张卡片,亦或是打开笔记软件,而有的人则是直接在书上面作批注。文献引注笔记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很多值得琢磨、值得分析的地方,用引用、批注的方式保存下来,我称之为“引注笔记”,这样做的好处是,后面写作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上,无须做过多的变动。

做到专业化发展(永久笔记 & 索引笔记)

卢曼的卡片盒发展历程,就是先广泛涉猎,再找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然后在这个赛道上做到绝无仅有的大师级存在。 专业化发展,就是如此。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脱离了“永久笔记”与“索引笔记”是绝对不行的。 1. 永久笔记:永久笔记中所存储的内容,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们没有引用任何人的话语,我们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并通过不断的编号与话题的深入探讨,使其为我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2. 索引笔记:任何的索引行为,都基于我们对被索引笔记的再次阅读与回顾,这使得我们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深,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我们的认知将不断地深化,不仅如此,索引笔记还使得我们的笔记架构变成网络化、灵活化的笔记架构,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专业的同时,我们的认知体系也不会因此而变得僵化。

关键词:利用标签树打通卡片属性

印象笔记的标签树是独树一帜的,在这里,我建立了一个示例,方便读者直观感受。 当然,这个体系是不完全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探索,我在这里只做个引子。

文献基本信息标签

文献基本信息标签的添加,我们可以参考 MECE 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我们要做到这些文献信息标签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又是方便分类与添加的,又是穷尽而稳定的。

永久笔记话题标签

当我们的永久卡片积累的多了以后,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同类话题的笔记出现,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话题标签”将其聚合起来,这样可以方便查找以及写出一篇相同话题的文章。

关键词索引标签

我们的笔记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许许多多的重要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却正是组成我们知识体系的关键。卢曼为了稳定地访问他的卡片盒系统,发明了“关键词索引表”。这个工具非常重要,它弥补了整个卡片系统的一个重要缺憾:没有一个固定顺序的系统。 下图是一张关键词表,这张卡的中心有关风险(Risk)概念。随着科技发展,卢曼已经用上了打字机。 关键词表与主题索引不一样,主题索引卡会提供全部且完整信息。而关键词表常常只列出一个关键词在整个系统里几个不同的位置。比如下图Rhetorik 这个词条列出了21/3a1p5,1、21/3a1pe9pa、7/25g17d7、7/9d。 凭借关键词索引表,卢曼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接入他的卡片数据库。虽然这个功能如今,可以有非常多的笔记软件的全文搜索可以代替。 但有一个过程是这些笔记软件所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制作索引卡还是关键词表,当卢曼花大量时间整理他的系统时他在必要进行的一个环节是什么?——就是重读卡片。 无论是编码结构,还是制作索引卡或者关键词表,卢曼一直在不停的重读卡片!这必然会早就卢曼超越常人的卡片提取强度。这是依然是,任何软件的搜索功能,所不能赋予的能力和效率。索引卡与关键词表,同样让重读卡片不再刻意。 这一点,我在前面也讲到过了:在 ZK 笔记系统中,任何的索引行为,都基于我们对被索引笔记的再次阅读与回顾。 当然,上面的这张关键词表基于字母排序,我们当然也可以按照字母排序,做一些关键词索引标签,把同字母的关键词又或者是同主题的关键词集聚在一起,方便查找、更新与翻阅。

这可以使得我们随时都能接入我们的笔记系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

写作:自顶向下组织你的笔记

自顶向下,很像我们曾经学过的流程图,然而写作的确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线性过程,自顶向下,掌握好“流程”以及“金字塔原理”必不可少。

各类方法论的核心:流程

无论是 GTD,还是“L先生说”曾经在知乎上分享过的 INK 笔记法,其核心都是基于“流程”,体现了“系统”为“流程”提供支持的功能,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安心把手中的任务完成,再接着完成下一件任务。 当然, 写作的流程是相当重要的,而卢曼的笔记法更是如此,它天生就具有一种显而易见、无需琢磨的流程存在——写卡片→编号并放入卡片盒,若还需要加个步骤,那就是在卡片上写上其他的笔记编号,并将其链接起来。 这个流程是如此的简单,比 GTD、INK 笔记法要简单很多倍,所有的永久卡片,就只有这三个操作。

当我们这套流程走完,我们就可以开始拿出写好的卡片,想写一篇文章,就可以看看曾经的想法、曾经的灵感以及曾经学习过的一切知识了。

金字塔原理

卢曼的编号,天然就是一种自顶向下的笔记架构,天然就具有着从浅到深展开叙述与研究的属性,不光是其编号,还包括了更为自由的“索引系统”,这使得你的任何基于 ZK 卡片盒的写作,都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阅读起来使人醍醐灌顶。 具体的效果,可以见下图,相信你一定可以明白的,这也与仓岛保美的《写作的逻辑》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 当然,我的这篇笔记也是如此写作出来的。至此,基本上就讲完了在印象笔记上的应用,更多细节上的部分,后面我会专门出一期专栏,并且会用上丰富的图表,来讲一讲这些到底应该如何组织。 05 印象笔记其他可用于卡片笔记的小技巧

印象笔记其实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小技巧,我在这里把可用于“卡片笔记”的一些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吧!

添加笔记链接的各种快捷键

普通笔记与超级笔记共用的一些快捷键: 1. Ctrl+O 快速添加笔记链接 2. 右键笔记,点击“复制笔记链接”,然后在笔记中进行粘贴或添加链接 3. 在工具栏找到“笔记”,点击“复制笔记链接”,然后在笔记中进行粘贴或添加链接 超级笔记独有的一些操作: 1. 输入 [[ 并回车,然后选择笔记并插入 2. 按下/并选择“关联笔记”,然后选择笔记并插入

普通笔记独有的一些操作: 1. 右键,并点击“关联笔记”,然后选择笔记并插入

普通笔记的“多选”与“合并”

印象笔记一直都有个很好用的功能:合并笔记 & 快捷生成笔记目录。 当然,这个功能无论是“普通笔记”还是“超级笔记”都是可以用的啦,只不过不能“普通笔记”+“超级笔记”混合合并,只能同类型笔记合并。 操作方法:Ctrl + 鼠标选中笔记

堪比同步盘的“导入文件夹”

你可以将文件夹导入印象笔记记,在你将一个文件丢进这个文件夹中时,印象笔记会自动将其新建为一条笔记,并将其作为附件进行存储。 当你将纸质卡片全都拿出来,全部扫描一遍以后,直接将它们丢进被监控的文件夹中,印象笔记将会自动把这些扫描后的纸质卡片存储在印象中。 这个功能藏得很深,在顶部的工具栏里面。

纸质卡片的存档与OCR

印象笔记甚至可以扫描纸质卡片并进行存档,还可以对卡片上的文字进行 OCR 识别。

其实上述卡片讲的东西如下,这是我进行 OCR 扫描以后,及时进行翻译以后,于5分钟之内做出来的表格,效率是相当高的:

更好的附件管理方式:素材库

如果在“文献附件”笔记本里面放了太大、太多的文件,导致整体软件运行速度变慢,这个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可以把文件都放到印象笔记自带的“素材库”功能中,并且把文件名留存在笔记中,并且标准这些附件可以在印象的“素材库”中找到即可。 这样,便可提升收集文件、整理文件的效率,并且不会拖累印象笔记的运行效率啦。

06 结尾:一点点小礼物 这篇文章说实话,写的比较仓促,但我应该把很多东西都讲清楚了。后续我会开一个专栏,专门来讲讲如何在印象笔记上应用 ZK 卡片笔记法,并搭建这样一个架构。敬请期待,此外,一些资源已经贴于下方,大家可以去看看,兴许可以用的上。

本文所描述笔记系统的思维导图

印象笔记可以在超级笔记中插入思维导图与大纲,这里是本文所描述的用于印象笔记的 ZK 笔记法框架。

搜索建议:
热议

 王明娟

王明娟,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王明娟 - 王明娟简介姓名:王明娟性别:女英文名:Wang Mingjun出生年月:1985.10.11身高:150cm体重:49k...(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