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辩证准确,一方应百病
@武汉海宏:同事在武汉疫情初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自己不知道,以为是感冒,吃小柴胡颗粒好了。去年5月份武汉普查核酸的时候,发现有抗体。今年单位体检,抗体还在。一年半了。我们就都记住了小柴胡颗粒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常见病,外感风寒如果失治误治,也可入里化热,邪走少阳,则可形成小柴胡汤证,这时,小柴胡冲剂就可以派上用场,而且疗效很好。症状:口苦口干,咽喉干燥疼痛,干咳无痰,或咳吐黄痰,眼睛干涩红肿,偏头痛,鼻干唇干,浑身燥热难受等等。用法:小柴胡冲剂,冲温开水,内服。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如果同时有拉肚子的现象,可用大蒜一头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如果同时有稍微怕冷、或皮肤瘙痒、起皮疹等现象,可用生姜(鸡蛋大一块,切片)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咽喉肿痛咽喉肿痛、干涩等等,是目前常见病。一般是因外感或肝气郁结所致。用法:温开水冲小柴胡冲剂,送服甘草片。或用生甘草、桔梗10-20克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结膜炎结膜炎,或其他眼睛感染疾病,症见眼睛红肿、发热、干涩、眼屎多等等,均可用小柴胡冲剂。用法:菊花,或银花连翘,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内服。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发炎,是常见病。一般都是用西药消炎。但是,西药消炎副作用大。其实小柴胡冲剂即可解决。用法:小柴胡冲剂大剂量服用一次3到5袋,一天三次。方便的话,去草坪上挖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等,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疗效更佳。腹泻者,可加大蒜一头同煮。腮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都是常见病,儿童尤其多发。症见两腮红肿疼痛,咽喉干涩疼痛、发热恶寒、口苦口干等等。用法:发热不怕冷者,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银花等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发热怕冷者,用生姜、大枣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风寒感冒后期,上火现象明显者风寒感冒失治误治,后期往往入里,如平素肝气郁结明显,则多入少阳、厥阴,症见发热、口干口苦、口渴、干咳无痰或黄痰、眼睛干涩等等。用法:温水冲服小柴胡冲剂。仍有清涕者,生姜、大枣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见溏泄者,大蒜一头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偏头痛偏头痛者多属少阳太阳合病,或外感入于厥阴。因此,治宜外解太阳内和肝胆,加温脾阳。用法:生姜鸡蛋大一块、大枣5枚、大蒜一头,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大便干燥者,去大蒜。蛇盘疮蛇盘疮一般是少阳兼表证,多为肝胆湿热,郁于肌表。发病部位多为躯干两侧、腰和两胁。症见疱疹、疼痛、发热、烦躁等等。用法:生姜鸡蛋大一块、大枣5枚、车前草5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视症状轻重,可加大剂量至标注剂量的二到三倍。不爱出汗者,服后可盖被微微出汗;小便黄者,可加薏米30克,与上面姜枣等同煮。皮肤瘙痒、过敏皮肤瘙痒、过敏者,多属内有郁热,热邪趋表而不能发越,因此瘙痒一般可用桂枝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解决。但小柴胡冲剂也可以治愈。用法:生姜像鸡蛋大一块、大枣5枚、花椒一撮,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5袋,一日3次。保持衣着暖和,忌食辣椒、鱼腥等。白带黄赤、量多、阴痒白带黄赤为热像,多为肝胆郁热;白带量多、阴痒为湿气。总之为湿热下注。治宜疏肝清热,兼利湿气。用法:马齿苋、车前草、萹蓄等各3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小柴胡冲剂按正常量,一般一两周见效。蛇床子、黄柏各10克,煎汤外洗阴部,亦可减轻瘙痒。失眠多梦失眠多梦,多为肝胆郁结,热扰心神所致。治宜疏肝清热,养心安神。用法:浮小麦30克、桂圆5枚,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袋,一日三次。便溏者加大蒜一头,小便黄赤者加车前草50克,与上面浮小麦等同煮。青春痘青春痘多为肝郁生心火,火性上炎于面部所致。治宜疏肝胆清心火。用法:花椒一撮,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袋,一日3次。并用花椒煎汤烫脚、大蒜一片贴敷涌泉穴。(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黄褐斑黄褐斑多为气滞血瘀,毒素淤积于面部皮下所致。治宜行气活血,疏理肝胆。用法:丹参、陈皮各2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袋,一日三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很多胃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症见恶心、呕吐、胃胀、嘈杂、反酸、心烦、口苦、口干、胸闷、心悸等等,往往是胆热胃寒、胆热犯胃所致。治宜清胆温胃。用法:生姜50克、陈皮2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袋,一日三次。经前期综合症很多女性月经之前,都会烦躁、腹痛、胸胀、胃口差、失眠等等。这些情况往往是肝胆气郁所致,小柴胡冲剂可以很好地疏利肝胆。用法:生姜5片、大枣5枚、陈皮1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经前3天服用,一次3-5袋,一日三次。痛经很多痛经都是气滞血瘀所致。小柴胡冲剂有很好的理气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痛经的调理。用法:生姜(鸡蛋大小)一块、大枣5枚,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加红糖适量一次3-5袋、一日3次。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道医看来,此病多为湿热郁表所致。治宜清热化湿。用法:马齿苋、车前草各50克,生姜2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袋,一日三次。小儿咽炎小儿咽炎因为吃药困难,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其实小柴胡冲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法:桔梗、生甘草各10克,大蒜3瓣,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1-3袋,一日三次。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困扰很多人的常见病,严重者反复不愈。不但西医无能为力,很多人都吃过中药,但也效果不佳。其实轻度的口腔溃疡大多数医生都可以解决,但严重的反复不愈的口腔溃疡,就不那么好治了。其实,关键在于温阳的力度不够。小柴胡冲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不能痊愈,就来找我开方子吧。用法:干姜、高良姜各3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5-8袋,一天三次。大蒜捣泥贴敷涌泉,可做辅助。吊线风吊线风,或一般所谓中风,以致口眼歪斜,表情麻木,虽为外感,但往往与肝郁气滞有关,因此要外解表邪、内和少阳并重。
用法:肉桂、花椒各10克,煎汤,冲服小柴胡冲剂,一次3-5袋,一日三次。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并配合理疗。(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
小柴胡虽然用途广泛,但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最大发挥疗效,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柴胡汤证中,这几个证需特殊注意
在小柴胡汤证中,有几个特殊的证需要特别注意(1)“嗜卧”:《伤寒论》第37条载:“脉浮细而嗜卧”,第231条也有“嗜卧”。结合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论来看,“嗜卧”是小柴胡汤证最关键的证,也是特征性症。嗜卧是指患者困倦想睡觉,或可表现为不停地打盹。这不仅提示气津已虚,而且也是小柴胡汤方中人参、炙甘草、大枣一组药的对应证,是本方用参、草、枣的依据。(2)“嘿嘿”:第96条、97条有“嘿嘿”一症。陈慎吾先生认为:嘿嘿,“嘿嘿然不欲言也”(《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刘渡舟先生认为:嘿嘿,“肝胆气郁的神情”“表情很静默,也不高兴”(《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这是小柴胡汤证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证,表现为:心情不好,没有情绪,神情低沉而不想说话,或不想吃饭,或不知所措等。这种情绪与第96条的“心烦”可以交替出现。但见此证,就可用小柴胡汤。(3)“不欲食”或“嘿嘿不欲饮食”:《伤寒论》第148条证有:“心下满,口不欲食”,第96条与97条分别有“嘿嘿不欲饮食”。不欲饮食即无食欲,不想吃饭、不想饮水。这是小柴胡汤证的关键证之一。不少患者不仅无饮食欲,还兼有心下(胃脘)痞闷症。(4)“颈项强”:《伤寒论》第99条载:“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第98条也有“颈项强”。从而提示,“颈项强”是小柴胡汤证之一。胡希恕先生认为:“颈即脖子两侧,属少阳;项为脖子后面,属太阳。”(《胡希恕伤寒论讲座》)颈项强既可见于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也可见于小柴胡汤证。(5)“大便硬”:《伤寒论》第148条证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第230条有“不大便而呕”,由此说明“大便硬”或“不大便”是小柴胡汤证之一。结合第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分析,小柴胡汤虽无大黄,而可和降胃气,治疗枢机不利,升降失司,胃气不降的大便硬或不大便证。(6)“大便溏”或下利(痢):《伤寒论》第229条证有:“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说明小柴胡汤证有发热、下利(痢)。发潮热、下利,而见“胸胁满不去”者,即为小柴胡汤证。《皇汉医学》载:小柴胡汤可治疗肠炎,“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等证,最有奇效。”胡希恕先生认为“此病多见于热性痢疾……若胸胁满而显少阳证,则可以小柴胡汤既治胸胁满,又解热治痢。临床小柴胡汤有治痢疾的机会,甚至噤口痢都可使用,若有热而无实,可加石膏。本条说明,小柴胡汤可治热痢而显柴胡证者。”(《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7)“腹中痛”:《伤寒论》第96条或然证有“腹中痛”一证。另外,《伤寒论》第100条证有“腹中急痛”,《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1条证有:“腹痛而呕”,从而提示,腹痛是小柴胡汤证之一。(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8)“黄疸”:《伤寒论》第231条证有“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21条证有:“诸黄,腹痛而呕者”。从而说明“黄疸”为小柴胡汤证之一,黄疸见小柴胡汤证者,可用本方治之。(9)“耳前后肿”:《伤寒论》第231条证有“耳前后肿,潮热,时时哕”,从而说明“耳前耳后肿”是小柴胡汤证之一。痄腮、时毒、淋巴结肿大等病显小柴胡汤证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10)“舌上白苔”:《伤寒论》第230条有“舌上白苔”一症,从而提示小柴胡汤证的舌以苔白,且舌上苔较多较明显为特征。
(11)“脉浮细”,或“脉弦浮大”,或“脉沉紧”:
《伤寒论》第37条提出小柴胡汤证的脉为“浮细”;第148条提出“脉细”;第231条提出“脉弦浮大”;第266条提出“脉沉紧”。这些均是小柴胡汤证的脉象之一。中医书友会 著/张文选、王建红
一会寒一会热,寒热发作不停,小柴胡不行的话就要考虑来复汤
导语:发烧大概有三种,一种是高烧,一种低烧,还有一种是一会发烧一会发冷。最好治疗的是高烧。最不好的治疗的是低烧,如果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很可能加重病情,比如,本来可能是少阳病应给治成加重的少阴病。一会发烧一会发冷,这种具有往来性质的多半属于少阳病,对于少阳病中医都知道用小柴胡汤,而西医不知道,如果用“两素”,也可能越治越坏。但也有用小柴胡不管用的时候,那就要考虑使用张锡纯先生的来复汤,往往迎刃而解。
我的母亲于1973年(59岁)春季,突患奇病,先是周身寒傈,约两小时后,汗出而身燥热,心中烦热如焚。寒时虽盖被数重犹颤抖,热时身着单衣仍觉烦热。寒热过后,全身酸痛,初时隔十几日一发,后来数日一发,再后来一二日一发,发无定时,脉微细,其他没有明显的症状。观此有点类似疟疾,但发无定时,显然又不是疟疾。
我苦思不得其解,因觉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来复汤主治颇类似,遂试用原方:生黄芪50g,柴胡15g,龙骨、牡蛎各50g,山萸肉15g,白芍25g,甘草10g,知母15g。2剂。 山萸肉本想用30g,因缺药,故只用了一半。两剂服完病即痊愈。这是我当时记录下来的,之后没有见到类似的病例。直到20年后,我在八家子医院时才又见到一例,再录之于后,以便对照研究。(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 1994年7月12日,患者张晓凤,女,24岁,体高形瘦,患寒热往来已一年多,久治不愈。病起于一年前,剖腹产后感染,发高热,经住院治愈,之后得此怪病。先寒后热,寒至颤抖,热时烦躁汗出。有时连续几天都犯,有时候一日数次,也有几天才犯一次的时候,没有固定的规律。一年来各种检查都做过,均查不到原因。刻下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头晕。此症状似属中医少阳证,但少阳证乃属外感,此病已一年多,固不能按少阳证小柴胡汤来论治。沉吟间突然想起20年前我母亲的病情,恰与此十分相似,于是复录张锡纯来复汤原方,只把山萸肉改为30g,令服3剂。 二诊,服上方3剂,热除而恶寒仍在,睡眠似较前略有好转。看来此方与病人不能完全吻合,遂改用《岳美中医疗经验集》中六味地黄汤加柴芍桂五味方加减。处方:熟地30g,山药30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0g,山萸肉30g,柴胡50g,白芍30g,肉桂5g,五味子10g,黄芪50g,龙骨20g,牡蛎20g。再进3剂。
三诊,服上方后寒热俱除,唯于前天仍微有寒热,现在饮食大增,睡眠也安,总想睡。方既见效,原方再进3剂。
四诊,寒热未再出现,食欲好,总想吃,睡眠也安,唯这两天偶有头痛,但也不重,原方去黄芪、龙骨、牡蛎,其他药减半,再服4剂以巩固之。
【按】此患者于一诊时并不言病情,因脉数,我以为属于外感发热,遂问患者有没有寒热的自觉症状。患者见我一语中的,心中大喜,故详述病情,并十分信任,请我治疗。其他并无典型症状,舌苔也是平常的淡白苔,因一诊用来复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转而想起《岳美中医疗经验集》中提到的六味地黄汤加柴芍桂五味之验方,于是将此二方合而用之,终获良效。
来复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山萸肉二两、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二钱组成。
主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症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关注公众号:通玄医道 看更多好知识)
张氏曰: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肝风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能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欲脱者服之最效。 余治此患者,虽未能做到一服而愈,但也确实数剂而除,可见古人经验来自实践,弥足珍贵。此证若无以上诸名家所论,那么我们可能要视之为怪证了。假若无此经验可循,完全靠自己来摸索治疗,那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此患者的症状并不完全与以上两论相合,但总属类似,所以我也就用此“类方”来治疗。幸而患者已愈,今天是最后一诊,故合而记之,以备今后继续研究。 后记:三年后我离开八家子,在此期间,病未复发(1994年7月26日记,2001年8月27日整理)。
附记:2006年,我在岸堤,有小峪庄一妇女,名芦成香,年50多,其于夜间12点~1点时出现寒热往来。据她说,正睡梦间突然发病,盖几层棉被仍冷,冷之后又热,热过病愈,次日精神委靡,发病无定期。一年多数医备治而无效。由于有以上经验,我不假思索,竟用此二方先后施治而愈。这是我40年来于此证凡三见焉。
温馨提醒:本文所涉及之方药,仅供临床中医大夫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可在当地中医大夫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