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兴无
●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中国DPN的发病率居高不下,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医院内分泌科24 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糖尿病人群中DPN的发病率为60.3%,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DPN发病率更高达61.8%。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患者DPN筛查率低,Fang Liu等发现超过2/3的糖尿病患者未做过DPN筛查,中国T2DM人群中1/3感觉缺失的患者未接受治疗。
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综合征,《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指出:“糖尿病足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下肢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坏死、溃疡和坏疽。”它要求患者至少应当同时具备以下3个要素,才能诊断为糖尿病足:(1)糖尿病患者;(2)有踝以下组织缺损或病变(溃疡或坏疽);(3)伴有一定下肢神经和/或血管病变。
DPN与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
导致局部的神经病变、弥漫性多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机体多部位,包括近/远端神经、足部/关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周围血管等。严重的甚至会致残及死亡,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生存时间。DPN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因子和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病程延长,DPN患者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Schofield CJ等在研究中发现,68.1%的DPN患者于截肢后5年内死亡,糖尿病截肢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7.2个月,显著少于非糖尿病患者的46.7个月;且随着病程延长,DPN截肢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另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常见的DPN病变,其发生也会导致患者的生存危机加剧。
糖尿病足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致残/致死上,同时糖尿病足患者还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而且患者的治疗费用更高,住院时间也更长。
现在研究证实,糖尿病是非意外事故所致下肢截肢的最常见的原因,占所有下肢截肢中的40%~70%,这意味着每30秒就有一个肢体因糖尿病而被截肢;85%的糖尿病足最终截肢,而经历过截肢的糖尿病患者累积再截肢率1年为26.7%,3年为48.3%,5年为60.7%,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而DPN的发生也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70%糖尿病患者于截肢5年内死亡,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年内病死率达50%以上。
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
国际糖尿病足病工作组(IWGDF)认为:高危足(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具有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各种症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手册》中也指出,应积极识别和评估高危足,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DPN包括微小感觉神经纤维病变、大感觉神经纤维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疼痛反应不敏感和感觉迟钝。同时,DPN还会导致爪形趾、锤状趾、高弓足、扁平足、夏科关节、肌萎缩、拇外翻、皲裂等足畸形的发生。《手册》中指出,DPN,特别是保护性感觉丧失是糖尿病足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周围血管病变被认为是糖尿病足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疾病筛查
预防糖尿病足溃疡,需做好DPN和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JAMA上一篇综述系统回顾了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方法,认为量化DPN程度、测量足底压力、评估下肢血管状态等措施与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相结合,便于临床医生根据风险对患者进行分层并确定干预类型。
(1)DPN需早期筛查和诊治。手册指出:早期筛查和诊治DPN,对预防足病发生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详细地说,T2DM患者应自疾病获得诊断之时进行第一次筛查,以后每年1次;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应每年筛查1次;有DPN需要3~6个月复查1次。筛查前需了解患者的高危因素和足病相关病史,如下肢溃疡、疼痛和药物治疗史等。现在常用Tip-therm仪或水杯、大头针、10g尼龙丝、128Hz音叉或振动感觉测定仪、叩诊锤等作为筛查工具。
(2)早期筛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手册》指出:PAD筛查的临床意义在于,通过适当干预延缓PAD进展,并改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我们对50岁以上伴或不伴PAD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常规进行PAD筛查。诊断PAD之后,应每年进行1次踝臂指数筛查。而对有足溃疡、坏疽的患者,不论其年龄大小,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但我们应注意,PAD患者中只有10%~20%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仅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定PAD常常会导致漏诊。
DPN与糖尿病足的治疗
针对DPN与糖尿病足的患者,我们需要加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和针对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教育。为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手册》完成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举行了专家启动会,并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了规范化诊疗巡讲培训。
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分为:代谢控制(血糖控制、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戒烟);对因治疗(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及神经修复、改善神经微循环、改善糖代谢紊乱及其他);对症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抗癫痫药物、阿片类镇痛药、局部治疗药物)。《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是积极严格地控制血糖,早期积极有效地进行神经修复。
代谢控制
早期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关键。UKPDS和DCCT研究均证实,良好地控制血糖可减少60%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不仅需要优化血糖控制,还要避免极端血糖波动幅度。
DCCT/EDCT研究证实,通过早期的强化降糖治疗(代谢记忆)可以减少DPN的发生率。DCCT研究结束时,强化治疗组的DPN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6%与14%,P<0.001)。stneo-2研究证明,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相比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但stneo-2研究也证实,尽管进行强化综合干预治疗(降糖、降压、降脂和生活方式干预等),随访13.3年,仍有55%外周神经病变和49%自主神经病变进展。2009年美国退伍军人研究(vadt研究)强化降糖治疗后,dpn发生率仍然高达38%。对t2dm患者来说,boussageon>
神经修复
已有研究证实,糖尿病病程迁延神经功能损害严重且不可逆,而神经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常用药物为甲钴胺。高浓度的甲钴胺转运进入神经细胞细胞器,通过转甲基作用,使蛋白质、磷脂、核酸合成上调,针对轴突变性,可促进轴浆转运,刺激轴突再生,恢复神经递质水平和促进突触传递的早期恢复;针对节段性脱髓鞘,则会促进髓鞘形成。
抗氧化应激治疗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激活多元醇通路、AGE途径、PKC途径和己糖胺通路等4条代谢旁路引起组织损伤,并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α-硫辛酸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形成和再生其他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的发生,并最终起到改善局部微环境代谢紊乱、恢复病变神经功能的作用。
神经缺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前列腺素类似物可以使神经血流增加,促进血管新生。在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用药指南DPN的对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中,仅前列腺素类似物和ACEI拥有循证医学证据。
LEAD三级预防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的三级预防中,药物治疗尤为重要。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LEAD的发生,严格控制LEAD的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LEAD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与运动康复锻炼。三级预防:血运重建,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年第8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刊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