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对广东台山的了解,过去珊珊三丫头仅限于上、下川岛,然而最近,因工作频繁往来台山,闲暇之余,在台山的各个镇间游玩,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对台山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台山,隐藏着许多“小众”旅行地 ,可以用一村一景来形容,乡间有众多景观景点,有各种的传说故事,等待我们发掘!当在台山逗留期间,我努力去寻找去发现,一直藏在深闺中,鲜少人知道的地方。接下来的日子,我将把在台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 第一站,我们一同走进台山“小众”的“圆山墟”。
圆山墟,在清乾隆年间,周边一带河网交错,水路便利,谭氏族人在台城河雷公潭段南岸建墟市 ,墟旁码头就是官渡 ,因为古时有“五百里内不得为官”的规定,所以从外地来台山当官的都在这里上岸,当官上城赴任都由此上岸,是为“官渡墟",也造就这里一度繁盛的景象,被文士描写为“青牛白马七香车。” 现在见到的圆山墟建成于1929年,最初称为“园山仔墟”, 后来因为圩场建在小园山上,便改称为圆山墟,当年圆山墟乡民在乡绅谭蔚亭等的带领下开始了建设家乡,成立市务公所,规划建筑商铺, 引入西方“集市广场”的布局形式……这在当时是凤毛麟角,是走在“前列”的墟市。
珊珊三丫头最初 知道台山圆山墟,是因为前段时间热播的《狂飙》曾在这里取景。 《狂飙》剧中的莽村度假村项目之争是整部剧的重头戏,围绕莽村拆迁开发,高启强和李有田过招,引发了一系列命案,其中莽村工地的取景地,就是圆山墟,看剧时被这里 “原汁原味”的建筑吸引了,引发了我对圆山墟的极大的好奇心,所以来到台山后,在这个秋天一个下着雨的日子,我走进了台山圆山墟。
台山圆山墟,就地理位置来说,一点儿也不算偏僻,在台城河雷公潭段南岸,距离台山台城只有3至4公里的距离, 无论是打车还是坐公共交通工具,都非常方便。 当司机告诉珊珊三丫头已到达圆山墟,我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的场景让我一直念叨:人呢? 我想象中墟市应该热热闹闹,至少,也不至于如此安静,有种人迹罕至。其次,我曾到过热播剧《狂飙》的多个取景地,总会遇见其他游客前来打卡,可圆山墟似乎有点特别,尽管不需要门票的,整个墟内只有我一个游客。
经过圆山墟的昌蕃学校,,珊珊三丫头便从一条小路进入了圆山墟。眼前的圆山墟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虽然称为“墟市”,只是保留原来的名字, 实际上整个墟市已荒废,仅有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到处都是杂草,再加上此时天空飘着的雨,感觉自己仿佛被拉进了一片凄迷的世界,曾经热闹的墟市,仿佛被世人遗忘了一样。
已荒废圆山墟,此时还能看清楚在当年的布局: 当年引入了西方的“集市广场”概念,共设计了4墩4条街道,呈长方形,50多座骑楼风格的建筑分布其中,形成了“回”字形的布局,使墟市有点儿像麻将开局的模样,路与路之间留有路口,中间是当地人称为“墟廊”的农贸市场。 游客在这里,能感受到整个圆山墟以西洋风格为主题,但又有许多细节上展现出了中国元素,中西合璧的建筑显得异常精美: 其中骑楼整齐划一,楼高二到三层,立面装饰颇为考究,高高的柱廊、内凹与挑出的阳台各具气韵,女儿墙上的灰雕饱经风霜而不失精美,每一处都暗示着当年的繁盛和恢宏。
绕着现在的圆山墟,我漫步前行,从1929年的圆山墟建成到现在,这里经历风吹雨打,所有的建筑早已变得斑驳灰暗。别以为已经荒废的圆山墟及墟内斑驳灰暗的建筑就没看头,整个建筑群,那流动的线条、精致的装饰、色彩斑斓的玻璃窗、斑驳的旧招牌……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能触动你。 这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从繁华到被人遗忘呢?
圆山墟建成的第二年,即 1930年,台山首条公路台荻公路建成通车 ,由于水陆便利,华洋货品多样流通,圆山墟进入鼎盛时期。 1946年,圆山墟在公路边建敞篷式候车亭 ,茶楼日夜开市,唱戏讲古的热闹不凡,人声鼎沸。抗战前还购置机动船来往荻海埠,墟对面是西华码头,有小火轮船直通江门、港澳。 到1960年后期圆山墟开始衰落, 一些商住户移居海外。 上世纪70年代, 这里还比较有人气,还有很多住户,上上世纪1980年代,还有船运码头,买化肥到圆山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 住户陆续迁出, 慢慢就开始荒废,慢慢就被遗忘,成为了“废墟”了。
圆山墟从建起到现在,一直是在自然岁月中变化,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所以它显得比其它地方的骑楼更加“原汁原味”,处处弥漫久违的民国风情,正因为这样,赋予了圆山墟一份独特的魅力。 我们漫步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与历史对话。
那么,你有来过广东台山旅游吗?你知道台山的圆山墟吗?你是否知道“狂飙”曾在这里取景?这个被遗忘百年墟市圆山墟,交通便利无门票,是否会吸引你过来打卡呢?欢迎留言分享,想了解更多台山“小众”景点,欢迎继续关注珊珊三丫头。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