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校园物联网招标项目被新华社“点名”。详细情况为:2021年在当涂二中一项中标金额488万元的采购项目中,出现了单价3600元的插线板和单价4000元的单灯控制器,两项总价19万元。
目前,经官方报道,当涂二中校长曹维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当涂二中校长情况报道(图源:新华社)
暂且不谈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因为监察方很快会给出答案。不过若把目光聚焦到“天价”物联网设备上,以上产品真该卖这么贵吗?物联网企业岂不是赚麻了?
在上文提到的招标项目中,不乏一些远超市场价的产品,比如单价4000元的单灯控制器、单价3600元的智能插排。不过在央广网记者联系到相关厂家时,后者则表示:“我们是做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管控的,提供软硬一体的整套设备,不零售排式智能插座。”
而此回复看似在躲避问题,其实是透露了物联网的商业生态。
当下,由于传统设施对智能化升级的需求,目前不少场景下的产品都在朝着联网、自动等方向迭代。只是其中的问题在于,场景太多太杂,市面上却又不可能出现标准化的产品。
以两所需要升级改造的校园为例,虽然同被定义为校园场景,但不同学校由于空间环境、师生需求等不同,在通信协议选择、产品搭配、监管调控等方面也会出现差异。
这也是物联网场景碎片化严重的由来,所以针对某场景下的定制化开发通常是最优解。
而在一套定制化方案中,智能产品的定价会比传统产品高,同时打包出售的产品也会比单买的产品价格更高——
首先由于智能产品带有联网、智能管理等功能,增加了软硬件开发成本;
第二作为定制化产品,和量产的工业品相比,生产成本会更高;
第三作为软硬件一体方案,产品价格还包含了安装运维、平台搭建等费用。
以单灯控制器为例,即使市场价只是百元级别,但若要其接入特定场景,并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动,背后的云平台、系统、软件等都需要花钱重新设计。同时,公共云平台性能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与其低价是相呼应的。
单灯控制器单价(图源:阿里巴巴)
也就是说,物联网方案除了产品上的显性成本,背后还有容易被忽视的隐性成本。而显性成本就是肉眼可见的“智能”,隐性成本大多来自于“联动”。此外,隐性成本还来自更多的方面。
物联网方案,谁来为隐性成本买单?
通常情况下,一套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成本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
售前包括项目初期的市场调查、员工差旅、方案制作、客户体验等支出;售中包括资源整合调用、产品设计、调试、内测等支出;售后则是产品安装、保修、运维等支出。
若只针对方案本身,也可以按照开发、生产、运营三个方面来计算成本。
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成本(来源:网络)
对比传统的产品或方案,定制化一词则让隐性成本有了质的变化。比如在资源整合调用上,云平台给特定场景提供的专属服务,导致了无法规模化的SaaS方案边际成本飙升。同样,在产品设计上,专属服务提供的个性化背后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撑。
相比一个解题思路能够通吃某场景的互联网App,或者能够标准化、规模化量产的产品,物联网应用背后需要更大的投入。所以导致看起来作用差别不大的设备,加上物联网一词就是会更烧钱。
通常情况下,以上提到的支出或成本都可被定义为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
但对于这样的成本,不可能完全由客户来买单,物联网方案商即使将部分费用划入产品售价中,也难以平衡项目的收支,高价格低毛利在业内已见怪不怪。
根据网络信息,物联网定制开发的市场价基本在十万以上的级别。
物联网定制项目费用(图源:Bing搜索)
而根据资深从业者介绍,光是搭建一个物联网云平台就足够烧钱,一般能正常使用的物联网云平台成本在20-40万不等,若再设计一个App则能让成本直接翻倍。
所以,若按照产品配套的一系列服务来算,文首提到的产品价格实则符合其价值逻辑。
但不得不说的是,外界始终对物联网定制方案存在着误解,并且,在文首提到的无论是插排或单灯控制器,都已是公开报价。简单来说,物联网产品不会如想象中那么便宜,同时即使以此价格售卖产品,也难以保证企业能不做亏本买卖,毕竟行业中也不乏压价抢市场的玩家存在。
结语
众所周知,物联网场景的割裂已难以改变,随着定制化方案的不断落地,也说明无论需求方或供给方都在适应着此现状。不过定制化需求背后的高额成本,也将导致项目金额难以得到下调。
不过,随着落地项目的增加,当相关产品的价值能够被实在地感受到时,其价格也会终会得到接受,市场也会回归正常状态。并且,产品价格在强监管下也经得起推敲。但其中,关于造假、利益输送等问题定然需要严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