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摄影拍照。无论是好玩有趣的事情,还是值得纪念的时刻,都可以直接拿起手机记录生活的美好。
可很少有人知道,摄影最初的目的并不在于记录,而是在于发现。发现生命的美好,发现未知的事物,然后从这个视角不断的衍生,去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
当前摄影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高科技的设备,能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捕捉到更加精准清晰的画面。可无论怎样精美的画面,终究没能脱离地球的束缚。
严格意义上来说,许多摄影作品都是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画面用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在眼前。也正因如此,照片内容给人的震撼程度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也大都需要通过照片自身的故事、背景以及创作方向等去感受照片想要表达的含义。
可当照片拍摄完全脱离了人类视角,甚至让我们人类成为其中的主人公,这样的照片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惊讶呢?一艘已经飞过229.8亿公里的飞船,就从它的视角给了我们答案。
不同距离的太空照片
我们都知道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送到近地轨道中顺利运行,从此正式开启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时代。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1946年10月24日,人类就已经用35mm的Devry摄影机在104公里的高度上首次拍摄到了地球的黑白照片。
虽然和现如今各种地外卫星所拍摄到的清晰画面相比,这张照片显得过于简陋,可它背后的时代意义,却是所有人的不容忽视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努力地去追寻和探索未知,如果连这样的人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类又怎么可能发展和进步。
在这之后,苏联和美国都曾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拍摄过地球的全貌,人们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意义上了解地球。
面对这样的照片,所有人都会感到无比震撼。当人类生存的家园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人类面前时,人类的渺小岂不是更难想象。
在地球的太空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的白色大气、浅黄色的陆地以及蓝色的海洋。用手指轻轻地触摸,在一瞬间就越过了太平洋的阻拦。
可如果将这一切放入现实,我们的想象回归我们的身体,这些景象又何其遥远。曾经所有的摄影照片虽然高于现实,但始终存在于现实,唯有太空照片,真正从另一个视角引领我们了解世界。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地外太空技术越来越发达,拍摄太空照片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遥远。从最开始的近地轨道到现如今的229.8亿公里外的太空,人类拍摄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照片给人的震撼却越来越强。
在这张名为暗淡蓝点的照片中,当太空探测器帮助人类将视角拉到229.8亿公里之外,整个地球都几乎完全消失不见,仅剩下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点而已。
天空之上究竟还有多少天体的存在,根本不是人类能够想象的。我们曾经了解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所观测到的现实。而未知的未来,只能靠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发现。
在这个模糊不清的光点上,记录着我们所了解过的每一个人,也存在着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天文学的魅力在于越是深入了解,就会越发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光阔无垠。
时至今日,人类都尚未从已知的天体中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责任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的一切,保护这个看起来模糊不清的光点。
旅行者一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外太阳系无人空间探测器,而这个探测器便是拍摄暗淡蓝点的主人公。
在原本的预想中,旅行者一号只需要探测木星与土星这两个天体就好。可时间发展到现在,其最终任务已经变成了探测太阳风顶,也就是探测太阳风圈的边界。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到了229.8亿公里以外的地方,旅行者一号距离太阳系边界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只不过由于不同天文学家对太阳系边界判定标准的认知不同,所以做出的预测也不一样。
但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给出的答复来看,旅行者一号想要飞出太阳系边缘大概还要三万年左右的时间。
更何况根据科学家们推算,大概到了2025年,旅行者一号就会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在这之后,旅行者一号完全变成一个流浪探测器。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再过多久的时间,宇宙深处的另一个文明会捡到来自地球的文明载体。
不仅如此,别说是到2025年,就旅行者一号为何能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运行到今天,都是一直困惑很多人的一个问题。在宇宙之中,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为旅行者一号提供充足的动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这么长时间的。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除了要知道旅行者一号自身的动力之外,我们还要知道1977年这个年份的特殊性。首先是旅行者一号自身携带的小型核电池,本身就能够为探测器运转提供充足的电能。其次就是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时,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消耗太多的能量。
在天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效应名为弹弓效应,意思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探测器加速,并将其甩向下一个目标。而在1977年发射旅行者一号时,刚好碰上了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列。
所以在旅行者一号前行的过程中,自身核电池只不过提供了调整角度所需要的能量而已。这不仅让旅行者一号一直运行至今,更是让我们人类能够接收到来自229.8亿公里之外的信号。
几百年前,地心说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即便哥白尼对此提出了质疑,也并没有彻底将这种学说根绝。几百年后,人类借助太空探测器的帮助,已经能够亲眼去见证外太空的模样。
我们现如今看到旅行者一号发回的照片尚且会感到无比震撼,若是几百年前的人看到这样的照片,或许都不敢选择相信。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旅行者一号已经到达了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只不过最终穿越奥尔特云大概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这就没人能够推测了。毕竟已经到了那个距离,任何外界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我们对旅行者一号的未来也只能默默祈祷。
浩瀚的宇宙与渺小的人类
通过暗淡蓝点这张照片,我们知道宇宙的浩瀚无垠绝对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地球在宇宙中尚且渺小如一粒尘埃,我们人类或许连微生物都算不上。
很多人了解天文学,大都会停留在太阳系内部,对于太阳系之外并没有十分关心。可太阳系就足够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天文学统计中,太阳系之上就是银河系。然而在整个银河系之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数量大概在1500亿到4000亿之间。
由于不同恒星的引力作用力,各种各样的天体最终被吸引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恒星系。从这就可以看出来,无论太阳还是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那么如此巨大的银河系放入宇宙中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答案同样是不值一提。比银河系更大的宇宙体系被称之为是星系团或星系群,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就叫做本星系群。在整个本星系群中,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大约有几十个。
乍一看这个比例似乎要银河系和太阳系间的对比小了不少,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维度上的距离关系绝不是银河系内部的恒星距离可以相提并论的。不仅如此,当视角来到本星系群之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类,就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见了。
最后就是我们人类可观测宇宙中的最后一个宇宙体系:超星系团,像我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本星系群所处的超星系团就被命名为宝女座超星系团。而之所以会用可观测宇宙进行限制描述,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个宇宙体系上,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宇宙结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究竟有多渺小,已经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哪怕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滴,与整个太平洋的占比都完全超过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占比,更何况人类呢。
229.8亿公里之外的照片上似乎还能够看出地球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小点,可如果距离离得更远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借助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其实更像是在那个位置,外星人观察人类的视角。只不过两者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否不同,我们暂时无法得到答案而已。
在看到暗淡蓝点这张照片之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受到启发写下了中文翻译为《预约新宇宙》一书。卡尔·萨根在书中这样说到:
从远处拍摄我们这个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可以揭示人类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说明我们有责任更友好的相处,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上个世纪初,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爆发,彼时的人类极少会有像现在一样的认知。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整个宇宙中,人类是无比渺小和脆弱不堪的,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家园,那么最终在失去一切之后,任何悔恨都毫无意义。
结语
以宇宙为参考系来看,人类犹如井底之蛙。可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我们完全不必因此妄自菲薄。宇宙深处或许还有许多高等文明的存在,但绝对没有哪一个文明生来强大。只要我们不断的进取探索,未来必然能够知晓越来越多的天体规律以及天体知识。
旅行者一号发回的照片,将地球坦然地放在了太阳系诸多行星之中。在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免驻足沉思。生命的渺小和脆弱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如果直到现在都还不懂得重视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那确实算得上鼠目寸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