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ETF涨停,蕴含1.5倍市盈率大牛,医药股到底经历了什么?

贝克街探案官

作者:鲁镇西

医药之难,在于没有故事可讲。

每次上证指数打响“三千点保卫战”时,市场通常会将目光落在“三驾马车”和大消费上。在最近的这次“三千点保卫战”中,“三驾马车”表现稀松平常,医药大消费中的医药却上演一场逼空大戏。

10月14日,医药板块异动,截至当天收盘,医药ETF(512010)涨停,个股涨停不计其数,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医药板块并没有延续涨势,就连10月15日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增31818.29%至32416.76%,每股盈利35.09 元至 35.75元,动态市盈率只有0.77倍的九安医疗,都经历了5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

市场普遍认为,九安医疗此次业绩暴增,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的脉冲式增长,根据公司公告,九安医疗二季度、三季度盈利能力远不及一季度。一旦突发事件结束,九安医疗还是大众熟知的那个公司。这次上涨,不过是昙花一现般的“超跌反弹”而已。

换言之,当前背景下,各类药企的故事已经无法让大众接受。

01 抗新冠特效药的故事越来越多了

自从2020年开始,医药板块借着“接连不断”的故事,不断推高医药估值,直到“新冠特效药”研发将整体估值推向巅峰。

只是物极必反,2021年2月开始,故事走向了相反方向,医药板块一跌再跌,医药ETF从0.907每份跌至2022年10月最低的0.412每份。这或许是因为长假期间,曾经红极一时的新冠特效药“莫努匹拉韦”被拉下神坛。

根据默沙东药业当地时间10月6日发布报告可知,莫努匹拉韦用或者不用,意义都不大。

使用在英国进行的针对<65岁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中,就减少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方面而言,Molnupiravir(莫努匹拉韦)添加到常规护理与仅使用常规护理相比没有任何差异,到第28天的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两组均为0.8%。

作为全球首款获得授权的口服抗新冠药物,莫努匹拉韦已经在全球超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今年9月28日,国药还和默沙东签署协议,将销售莫努匹拉韦。但根据上述研究来看,莫努匹拉韦的实际效果和“非创新药”效果相似,根本当不起“特效药”之名。

面临相同困境的,还有辉瑞在研的“Paxlovid”特效药。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可知,40-60岁接受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的住院率分别为每10万人15.2例、每10万人15.8例,数据差距微乎其微。

且根据公开报道可知,采用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中,存在停药后“复阳”的病例。至此,新冠特效药中两款出镜率最高的,宣告阶段性“失败”。

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前有默沙东、辉瑞特效药效果寥寥,后有日本药企盐野义披露Ensitrelvir(S-217622)新冠口服药治愈效果明显。

今年9月28日,盐野义(Shionogi)宣布3CL蛋白抑制剂Ensitrelvir(S-217622)在亚洲进行的2/3期临床试验的3期部分达到主要终点。

与安慰剂相比,Ensitrelvir治疗可使5种典型Omicron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减少。该研究在日本、韩国和越南共招募了1821名COVID-19轻/中度症状的患者(不考虑重度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其中大多数患者既往接种过新冠疫苗。

该研究主要评估与安慰剂相比,Ensitrelvi(2个剂量组:高剂量和低剂量)每日一次口服给药5天的临床症状(5个关键COVID-19症状:鼻塞或流鼻涕、喉咙痛、咳嗽、发热或发烧、精力不足或疲倦)消退情况。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Ensitrelvir(在日本提交批准的剂量水平)治疗组中至5种COVID-19症状消退的中位时间,从对照组的192.2小时显著缩短至167.9小时,统计学显著差异为24小时(p=0.04)。

此外,在关键次要终点第4天(第3次给药后)ensitrelvir病毒RNA降低方面,与安慰剂相比,显示病毒RNA相对于基线的最小二乘平均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01);与安慰剂相比降低超过1.4log10拷贝/mL,与之前研究中观察到的结果相似。

聚焦国内,在抗新冠特效药研发上,我国截至2021年底已有6种在研药,且已有两种抗新冠药应用于临床。

02 真金白银讲好医药故事

通过默沙东和辉瑞的故事不难发现,想要讲好医药的故事,关键点在于产出有效的产品。就医药行业来说,有效的创新药,一定是以大量科研投入为前提,同时选对技术路线,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新冠“诡计多端”,所以我国在抗新冠药物研发方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现有公告,国内新冠特效药的研发管线比较丰富。

研发速度较快的是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完成了部分III期临床试验,君实生物的VV116目前进展到临床III期。

其中VV116头对头对比辉瑞Paxlovid,用于轻中度新冠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III期临床也在瑞金医院持续推进中,而且有关新冠特效药的产销合作也在提前布局。

4月26日,新华制药与真实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真实生物同意新华制药为其拥有的阿兹夫定等产品,在国内及经双方同意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5月9日,华润双鹤与真实生物签署了《阿兹夫定片委托加工生产框架协议》,真实生物将委托华润双鹤生产阿兹夫定片。

仅以研发进展较快的普克鲁胺为例,根据开拓药业公布的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NCT04870606)关键临床数据(N=730)可知,服药七天以上患者以及伴有高风险因素的中高年龄新冠患者中,普克鲁胺的保护率达到100%。

开拓药业为推进普克鲁胺研发进程,仅今年前六个月,就投入4.6亿元研发经费,研发效率不可谓不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开拓药业在抗新冠药物研发方面,具有一定“运气”成分,因为纵然药企在展开新项目之前都会充分论证,但是也不乏无法推进的情况存在。

比如日本富士此前宣布停止开发其抗流感药物法匹拉韦片(Avigan)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其余如Ambrx Biopharma暂停HER2抗体偶联药物ARX788的内部开发等。而且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很多企业经年累月投入,也不过取得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进展。

根据A股医药类企业财报,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作为研发支出TOP3,分别超50亿元、21亿元、18亿元。以有“药茅”之称的恒瑞医药为例,公司如今已有10款创新药实现商业化,虽然总收入尚不足以对冲集采带来的冲击,但并未影响恒瑞持续投入研发。

而研发投入第一的百济神州,从数据上来看,研发决心远高于恒瑞。作为一家尚未能实现盈利的药企,百济神州今年上半年亏损66.64亿元,营收不过42.10亿元,研发支出比超过119%。

企业敢于投入真金白银,除了对其选择的研发路径具有十足的信心外,还有赖于我国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扶持。

在此背景下,业内所有企业都高度重视研发,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A股披露研发费用的404家医药企业中,326家研发费用增加,占到总数的8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研发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远超历年水平。

另据药智网统计数据,TOP10家药企在研发上的投入总额,几乎与去年TOP100家药企的研发投入总额相当。

03 医药的故事还在继续

如今的国内药企,之所以能高度重视研发支出,除了研发方面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外,还和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集采”有关。

集采实行之后,相关药企的销售费用明显下降,大量靠仿制药支撑营收的企业纷纷剥离仿制药业务,专注创新药研发。

在行业聚焦研发之前,患者往往用大价钱买回来技术含量较低的“落后药”,仅就2016年来看,当年全球销售额TOP10的药物以“单抗”“小分子”“胰岛素”等为主,但是国内2016年销售额最高的却是抗生素、辅助用药等。

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医药行业自2000年开始就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根据医药工业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同期医药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超全国工业平均增幅的3倍。

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汇总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等官方数据发现,到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29826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9%以上,最高达到16.5%,最关键的是,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此期间一直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

医药行业的迅猛增长,也为居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据中经数据,我国人均寿命从2000年至2021年的71.4岁增长至2021年的78.2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菌、病毒的“变异”,单纯依靠抗生素输出,已经无法及时解决一个个突发的公卫“黑天鹅”事件。

这就要求药企加大研发力度,但由于药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了靠仿制药“躺平挣钱”的经营模式,对创新药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所以集采就成为促进药企创新的最大外因。

且不论2020年开始应急研发的新冠疫苗,2017年率先流行于非洲的猴痘病毒自2022年开始频繁出入其他四大洲,虽然命名中带有“猴”字,但其来源却是啮齿类动物,且因为此前多流行于非洲,位于其他洲的各国并未针对性研发药物。

由于猴痘于今年下半年已经于南方偶发,为保障更多居民免于猴痘危害,10月2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从已获临床样本中成功分离出猴痘病毒,并开始疫苗药物相关工作研究。

在保证居民更好生活这方面,中国医药人从没有过一丝懈怠,他们也必然会继续守护居民的美好生活。

© THE END

本文仅作为分享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由贝克街探案官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