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产业】白沙:以山兰稻作“引子” 做好“两山”转化文章

白沙:以山兰稻作“引子” 做好“两山”转化文章

山兰稻属旱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适宜山地种植的稻种。因其本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普通大米数倍,享誉“米中贵族”。十年来,白沙以“稻”为媒,积蓄绿色势能,激活发展潜力,创新农旅融合,唱响高质量发展时代乐章,深度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相得益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松乡山兰稻保有面积近4000亩,占比全省种植总面积35%,年产量近90万斤,年产值超过600万元。

白沙地处海南生态核心区,是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绿色崛起的共同富裕“样板间”。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物阜佳肴的名优特产,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百姓。白沙山兰稻种植,以青松乡为最。十年前,因山兰稻“一年一造”的生长属性,加之产能低效、市场低迷,种植山兰稻的农户屈指可数。十年间,经长足发展,青松乡山兰稻保有面积近4000亩,占比全省种植总面积35%,年产量近90万斤,年产值超过600万元。如今,山兰稻已是当地农户致富的“金谷子”。就青松拥处村来说,全村184户农户种植山兰稻近1000亩,年产量达到21.3万斤,全年实现增收超过200万元。

▲山兰稻属旱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适宜山地种植的稻种。 罗林涛 摄

青松乡素有“我国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的美誉。十年来,当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迈新台阶,借“稻”开道,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这片宝地,探索出了“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打造出了精品旅游文化,创新走出了农旅融合新“稻”路。十年间,白沙仙婆岭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一株山兰稻,串起了“啦奥门”山兰文化节,黎苗歌舞、黎锦苗绣、骨簪陶器、民族美食等黎苗文化资源陶醉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目前,“啦奥门”庆丰收习俗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足山兰稻产业,旅游产品创新和业态升级,也在蹄疾步稳、开足马力。十年来,青松乡拥处村建成了全长800余米的山兰园观景栈道,发展观光旅游, 每年山兰稻飘香之季,都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拥处村山兰园观景栈道沿线不但种植山兰稻,还有种植了花卉,布置山泉小溪、凉亭等配套设施,增强景观性、体验度。十年间,当地群众不仅走稳了生态优先新“稻”路,而且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还见证并参与了这片宝山结出累累硕果。

▲青松乡拥处村建成了全长800余米的山兰园观景栈道,发展观光旅游, 每年山兰稻飘香之季,都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图为啦奥门活动当天,黎族姑娘手捧山兰稻“打卡”留念。 甘福清摄

品种培优是品牌打造的重要引擎。十年来,山兰红、山兰糯、山兰香、山兰黑糯等品种不断培优,“山栏陆1号”等高产品种的收成十分喜人,加上山谷坡地居多,稻田排水顺畅,青松乡一跃成为山兰稻的种植重镇和示范基地。如今,山兰稻不但是当地长桌宴的必备珍品,更是农民增收的“得力助手”,山兰米、山兰酒、山兰粽、山兰糕等名优特产,成为消费者餐桌屡见不鲜的菜谱,走进青松乡“吃新米,庆丰收”农趣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旅游风尚。

随着“两山平台”稳步搭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山兰稻产业已然成为生态、富民、可持续的“两山平台”建设重要内涵的“缩影”。十年来,青松乡积极探索农旅文深度融合,争创“中国山兰稻米之乡”,认真做好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两篇文章,深挖黎苗文化力促产业相融,用文化软实力增值生态产品,力争在“旅游+”中赛出青松特色。

▲航拍青松乡山兰稻种植基地。

“山兰稻是生态旅游很好的‘引子’。生态旅游‘这碗饭’,‘吃饱’靠资源禀赋,‘吃好’靠业态创新。”青松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创建“中国山兰稻米之乡”,构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空间,探索乡村振兴“三生”共融的新路径,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来 源:白沙融媒体中心

搜索建议:
热议

 【合盘推运】第四讲:提高篇

分类:一.如何判断第三者 由于我们看的盘是两人的组合中点推运盘,旨在观察两人关系的互动和起伏,所以,在分析第三者的时候,这个方法不是最权威的,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