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什么是精明的生意人?有人拿犹太人和中国商人做对比举了个例子。
有一个人开了一家加油站,一个中国人看了很赚钱,会在旁边开一家,又一个人看了,再开一家,直到大家都不赚钱。犹太人不一样,看到来加油的人很多,会在旁边开一家餐馆,他知道加油的人,可能会顺便吃个饭,另一个犹太人,开一家旅馆......自己赚钱,还会给加油站也带来生意,大家都赚钱,都高兴。
开一家加油站算好的,更有甚者,会把加油站装修得和第一家一样,让大家搞不清谁是谁,这就是“山寨”。
很多企业都有过被“山寨”的经历, 甚至是烦恼。
最近一两年,一种叫“大窑”的汽水饮料,相当火爆,来自内蒙古。让人没想到的是,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大窖”的饮料,来自辽宁营口。单看字面,如果不仔细看,一不小心就会搞混淆。
“大窑”一款产品叫“大窑嘉宾”,“大窖”的产品也叫“大窖嘉宾”,这就更难分辨了。
在某电商平台上,“大窖”还写着“非内蒙古大窑嘉宾”。这就更让人觉得是在“抖机灵”了,一方面,看似明明说了自己不是“大窑嘉宾”,买错了不能怪自己;另一方面,通过”内蒙古大窑嘉宾”等字眼,可能会进一步让粗心的人搞混淆,毕竟,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那个“非”字。
从法律上,目前不能确定“大窖”是否侵权,如果它注册了商标,而在包装等方面也没有侵权,则是合法的,但总给人感觉是在山寨“大窑”。
类似的“山寨”产品, 还有很多。
10多年前,手机是重灾区,但山寨手机主要是模仿机型,在名字上打“擦边球”的相对少,还形成了几家不小的手机厂家。小米后来成为消灭山寨手机的一大功臣,其价格低廉的红米手机,直接挤压了山寨的生存空间,有些山寨手机消失了,有些“转正”了,最后基本都消失了。
八年十年代,武侠小说刚热起来的时候, 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曾被“山寨”,除了盗版书外,山寨书的作者经常被写成金庸著、古龙著、梁羽生著。
饮料食品行业一直是重灾区,他们是典型的从名字到包装的全副武装山寨。
比如,有一款叫“奥利奥”的饼干曾经很红火,很快出了“粤利粤”、“澳丽澳”、“奥利傲”、“玛利奥”、“奥比利”、“奥利粤”、“奥利给”等等,包装也和“奥利奥”差不多,估计得有几十种。
更狗血的是,后来“奥利奥”也被发现疑似“山寨”Hydrox,对方还曾起诉“奥利奥”。
此外,娃哈哈的“营养快线”一度是爆款产品,市场上很快出现了“营养直线”、“营养专线”、“营养快钱”等;运动饮料“脉动”火爆后,也出现了“泳动”、“激动”等饮料;“六个核桃”火爆时,则出了“六亿核桃”、“六颗核桃”、“六果核桃”等。
“山寨”品更多出现在城郊或农村市场,大家本来品牌意识不强,加上文化素质、知识相对匮乏,让他们有了生存空间。
总体上看,“山寨”者可能赚了不少,但没有做大的。
显然,这是赤裸裸的很低级的“山寨”,很多甚至已经形成侵权。
但也有很高级的山寨,而且还将品牌做大,自己也成为亿万富豪,其中2人身家甚至超过100亿元。
其中一个人被称为“山寨之王”,来自福建泉州,叫许世辉,企业叫达利食品。
当年,来自韩国的好丽友蛋黄派在中国迅速走红,达利迅速推出“达利园”蛋黄派,尝到了模仿的甜头,随后又模仿了乐事薯片,推出可比克薯片;模仿王老吉凉茶,推出和其正凉茶;模仿“红牛”,推出“乐虎”。
但达利的“模仿”水平要比那些通过名字混淆消费者的做法高级得多,他们是模仿产品,打自己品牌,还请明星来做广告,如推可比克薯片时,请来周董代言;“乐虎”还赞助CBA,“红牛”的广告语是“困了累了喝红牛”,“乐虎”是“喝乐虎,提神抗疲劳”。
毕竟是正规的知名企业,他们的模仿也恰到好处,没有形成侵权。
而且,他们的价格要比“本尊”便宜很多,质量也是合格的,客观上让消费者得到好处。
仅“乐虎”,去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2亿元。整个达利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达223亿元,净利润超过37亿元。
许世辉已经多年蝉联泉州首富,如今财富达445亿元。
另一家个广东人,模仿“红牛”则更进一步,广告语直接称“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这是一家来自的深圳的企业,老板叫林木勤,他早年在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当技术员,后来到集团旗下一家饮料企业当厂长,做过茶饮料等,2009年,看到红牛等功能饮料相当火爆,于是也做起功能饮料,并在广告、包装等上,模仿起“红牛”。
去年5月, 东鹏特饮还成功在上交所上市,去年的营业收入接近70亿元。而“红牛”在中国2020年的销售额为220余亿元,山寨者的规模达到了“本尊”的1/3左右。
在2021年胡润富豪榜上,林木勤、林煜鹏父子的财富达360亿元,顺带还让3人也上榜。
相比“大窖”、“粤利粤”、“营养直线”等,许世辉、林木勤的模仿水平要高得多。
其实,类似的模仿者还有很多。
比亚迪的王传福也是高手,其早期的F3车的外形被指与某款车如出一辙,对此,他曾表示,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比亚迪曾引来多起官司。不过,据说,他们做了研究,模仿到侵权的边缘,再进一步要侵权了,他们就到此为止了。
那是发展之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已今非昔比,逐渐掌握了很多核心技术,不需要再像当初那样模仿了。
模仿,本身是中性的,模仿是进步的台阶,很多产品、技术、企业都是从模仿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但一味打“擦边球”、“山寨”,抖机灵赚快钱,那只能赚一把就跑。
还有哪些模仿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