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9.4分神剧,国产谍战巅峰,王志文演技封神,可惜十年无法播出

大家好,欢迎来到迷影映画出品的「经典剧集怀旧」栏目。

此前介绍过不少反特电影,这一期推荐一部国产反特神剧《无悔追踪》。

这部剧首播于1995年,豆瓣评分高达9.4分,是国产反特题材中评分最高的剧集。

剧集由刘佩琦、王志文、何冰、李冰冰等多位实力派演员主演,全剧讲述了一段跨度长达四十年的反特追踪故事,时代背景横跨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末,可以说是一部披着反特外衣的年代史诗剧。

剧集当年播出后,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但因为种种原因,此剧之后十余年都没有再播出过,不少评论认为:

这是一部再也拍不出来的国产神剧!

《无悔追踪》

No Regrets

1949年的十月一日,北京城内一片欢腾。

在这开天辟地的时刻,侦察部门清查特务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

当地有个土唐刀胡同,新官上任的派出所所长肖大力,正带着手下的民警一起,维持群众游行的秩序。

肖大力原来是部队军人出身,刚刚接管当地的旧警察局。

肖大力带队巡逻,经过胡同口的剃头铺,剃头铺的包师傅正给一名年轻客人刮脸。

包师傅不懂大典的意义,还以为是放起了故宫午门的大炮。

正在被刮脸的年轻客人主动向包师傅解释,大典礼炮用的应该是山炮。

包师傅开玩笑说,想不到冯先生一个教书匠,居然还懂得军事武器方面的知识。

剃头铺内的客人本来只是闲聊,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恰好路过的肖大力听到了这段对话,当即对这位冯先生产生了怀疑。

问过身边的王六斤后得知,瘦长男人名叫冯静波,是当地惜阴小学的地理老师。

冯静波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小心翼翼地过了这么多年,随口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一名新中国警察的怀疑,也由此导致了两人之间长达四十年的反特追踪。

这天晚上,胡同里的一间四合院小楼里,小学老师冯静波正在会见一个眼镜男人。

男人外号叫做“白眼镜”,将一封国民党的委任状交给冯静波,告诉他的代号就是5182。

白眼镜又掏出一张唱片交给冯静波,让冯静波留意短波电台,每当电台播放这首旋律的时候就是联络信号。

冯静波的任务就是潜伏下来,收集有用的情报,协助特务完成任务。

就这样,在同一天,冯静波开始了自己的特务生涯。

交代完任务后,白眼镜交给冯静波几根“小黄鱼”,作为他的任务行动经费。

白眼镜不忘叮嘱冯静波,他的潜伏任务很重要,将是他们反攻计划的重要环节。

土唐刀胡同口的妓院云香阁里,有个使唤丫头大眉子。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城市内一切百废待兴,妓院娼馆尚未被取缔。

大眉子因为家境贫寒,被卖到云香阁当丫头,经常遭受妓院老鸨“金赵氏”的折磨。

这天大眉子本来要替老鸨出去买早点,经过胡同的时候,偶然撞见了“白眼镜”。

大眉子突然觉得戴眼镜的男人,很像自己失散多年的大哥。原来,大眉子的大哥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后来就因战乱失去了联系。

大眉子想确认白眼镜是不是自己的哥哥,急忙转身追了出去。

附近小楼上,教书先生冯静波恰好看到胡同里的一幕,他担心白眼镜暴露身份,急忙下楼前来拦住大眉子。大眉子对斯文儒雅的冯先生很有好感,两人由此相识。

与此同时,城市百废待兴,当地军管会正在清查特务头目“四阎王”,肖大力带队来到了四阎王过去的住址,土唐刀胡同15号院调查。

巧的是,15号院唯一的住户,正是教书先生冯静波,这让肖大力越发怀疑对方。

不久,特务"白眼镜"为冯送电台时被肖大力等人击成重伤,临死前只说出5182几个字。

肖大力认为冯静波有重大嫌疑,为了能够监视和调查冯静波,肖大力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他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一起,搬进了15号院的楼下,和冯静波做起了邻居。

在肖大力的心里,没有三十年不漏的大瓦房。

他总认为,只要自己死死地盯着冯静波,对方肯定有露出马脚的一天,却没想到,这位冯静波不仅没再之后的日子里露出马脚,反而一度成为街道表彰的道德模范。

冯静波看出肖大力怀疑自己,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请肖大力保媒,提出要娶大眉子为妻。

恰好大眉子也暗恋着冯静波,肖大力虽然有心阻挠两人的婚事,但也说不上话,只能任由两人结婚。

后来,肖大力偶然听到从楼上的冯家传出用作联络暗号的乐曲,便也私自买了一台短波收音机,煞费苦心地进行研究,吃饭睡觉都不忘琢磨那首名为《展览会上的图画》的曲子,在大家眼里他似乎是着了魔。

冯静波从肖大力的妻子刘亚琴那里听说此事,不禁暗暗心惊,深知自己处境艰难,只得不动声色地应付这一切。

恰逢当时抗美援朝时期,冯静波就主动上交了特务白眼镜留下的那批小黄鱼,声称是从特务四阎王的宅院里挖出的金子,主动上交给街道,因此被评为抗美援朝积极分子。

后来在历次运动中,冯静波都积极表现自己,让肖大力始终挑不出他的毛病。

在学校里,冯静波从未有过过激言论,深受学生爱戴,是个人人称赞的好老师。

全国大炼钢铁,冯静波搞发明创造,用一辆自行车改装飞轮鼓风机;

除四害时,冯静波发明了自动灭蝇枪和自动吐痰翻盖器,街道组织学习,冯静波担任夜校老师,并且由于他为人和善,处处助人,竟被评为区劳模。

讽刺的是,一心抓特务的肖大力,却因为性格固执,在后来的运动中被下放,被当做特务送进了农场改造,然而肖大力始终不忘调查冯静波的背景,私自逃走,最终连累妻子刘亚琴自杀。

数十年风雨过去,肖大力和冯静波一辈子针锋相对,但有时也是理解彼此的知己。

但是认死理的肖大力从未放弃过当警察的信仰和责任,他依旧执迷不悔地监视着冯的一举一动。

此时的冯静波已由一位好老师变成好校长,他确实感到坦荡做人的快感,同时也更感到自己心底那块石头的沉重,更悲剧的是——

因为他的身份问题,导致下一代也走上了悲剧之路。

肖大力的儿子新桅和冯静波的女儿抗美,原本青梅竹马,却因父辈的恩怨无法走到一起。

更让冯静波受到巨大打击的是,当年给冯静波发委任状的特务头目四阎王,如今去了香港成为了企业家,时隔多年后再回来,竟然已是海外合作项目的投资者,受到了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冯静波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在四阎王的酒席上,借着酒意发泄四十年的愤懑。

这时,他有从妻子大眉子口中得知,肖大力从没有放弃过调查自己,肖大力的铮铮铁骨令冯自惭形秽,促使冯静波终于选择跟过去的四十年风雨,做一场了断……

《无悔追踪》改编自满族作家张策的同名中篇小说,原小说是一部典型的公安文学。

1992年,张策的中篇小说《无悔追踪》发表后,就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公认为是公安文学创作的突破。彼时,还少有作家把目光,聚焦到警察个体命运和社会生活的碰撞上。

原作故事篇幅很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年轻的派出所所长肖大力偶遇一个神秘的教书匠冯静波,怀疑他是国民党特务,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追踪。

电视剧版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编剧史建全的扩充与润色。

原小说是一部中篇小说,篇幅不长,编剧史建全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扩充成为三十万字的剧本,整部剧几乎只沿用了小说的基本框架,原创部分的内容几乎高达90%。

本剧的编剧史建全,是编剧圈赫赫有名的大佬,人称“史爷”。

他曾做过姜文的《鬼子来了》的编剧,也创作过《一双绣花鞋》等反特电视剧的剧本。

1994年,王朔、冯小刚和叶大鹰一起,成立了“北京时事文化咨询公司”,从事小说影视化创作。几人一眼就相中了张策的这部小说,决意将其改编成电视剧。

王朔请来编剧史建全修改,学美术出身的史建全,自小在电影院长大,熟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想从建国初的时间点写起,蔓延出一部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浮世绘。

最初的导演定的是冯小刚,主演属意葛优和陈道明,但后来三人都因种种原因退出。

最初的剧本一共17集,剧名《比窦娥还冤》,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王朔。后来项目几经周转,落到了导演尹力的头上,他当时已经拍出了《我的九月》这样的经典电影,后来执导过《云水谣》、《张思德》等主旋律电影。

剧中除了担任主演的刘佩琦与王志文外,很多配角都是知名演员出演,如大眉子的扮演者岳秀清,刘亚琴的扮演者孔琳,焕章的扮演者何冰,包师傅的扮演者李丁,小安子的扮演者吴军,马局长的扮演者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法印”侯堃,王六斤的扮演者李连义等等。

还有李冰冰、陶虹等日后成名的演员参演。

说回剧情,《无悔追踪》并不是五六十年代就流行的反特片剧情模式,也不像现在的谍战剧,它更接近于一部披着反特谍战外衣的历史年代剧,从一名公安干警和潜伏特务的不同视角,展现新中国四十余年间的时代变迁。

在当年的报道中,这部剧曾被定义为,“就像是一幅北京风情画卷,土唐刀胡同里的人情冷暖,那些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芸芸众生都被一一描述出来”。

本剧中的两位主角,都并非过去国产反特题材影视剧中的常见人设。

刘佩琦饰演的派出所所长肖大力,并非高大全的形象,他是军人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头脑有些一根筋,性子直说话冲,但这个角色身上,也有身为公安人员的崇高信仰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至于王志文饰演的潜伏特务冯静波,也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形象。

他博学多才斯文儒雅,同时古道热肠,明明是一名潜伏的特务,可却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他能够在49年加入国民党当特务,更多的是冲着他心中所认为的的理想与信仰。

这也是肖大力虽然怀疑,却一直不敢确定对方身份的原因。

因为冯静波的形象,实在太不像一名潜伏特务了。

相较于同类型的反特谍战剧,警察与特务之间,往往是猫捉老鼠的关系,可本剧却颠覆了这种关系。如同肖大力妻子刘亚琴对两人的判断,肖大力和冯静波骨子里是一类人。

只是因为立场和信仰不同,这两个人的命运,注定会争斗一生。

《无悔追踪》的原著是一部典型的公安小说。作为一种特定题材的类型文学,这类小说往往以展现警务人的工作办案及生活内容,其主要内涵是通过塑造公安干警的形象,反映警务人员的内心世界和理想信念,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并起到社会警示作用。

基于这种创作立意,《无悔追踪》的主角肖大力,才会被刻画成一位四十年来矢志不移追查特务的人民警察形象,即使遭逢磨难和坎坷,也依旧不改初心,一生无悔追踪。

剧版和原著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的结尾。

小说结尾,冯静波去到香港,成为了一名富商,但最后拖人给警察肖大力送来一封信,在信中承认自己的特务身份。

剧版让冯静波主动自首,这处关键情节改动一直很有争议,但原著作者张策在采访中曾公开表示,认可剧集的结尾。

编剧史建全为了让冯静波最后的自首变得更加合理,耗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塑造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动机,试图展现出冯静波的内心复杂纠结的一面,并设计了冯静波两次想要自首却最终都没敢承认的矛盾心理。

《无间道》里,刘德华有句台词,“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想做个好人”。

《无悔追踪》里,冯静波的心路历程是,“以前选错了路,现在想做个好人”。

四十年风雨变迁,潜伏特务冯静波和警察肖大力,卷在岁月漩涡里,有斗智斗勇,有怀疑追查,亦有相互扶持。两人总是针锋相对,却又各自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坚持,而且都受到了对方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两人或许会成为至交好友。

这也是整部剧最成功的地方,角色塑造很鲜活传神,全剧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特务如冯静波是街坊邻居口中的“老好人”,学校里的教师模范,作为正面主角的肖大力,固然有做事坦荡公正无私的优点,可他同时也固执拧巴,无私到自私,因为自己的信仰连累了家人。

除此之外,这部剧最大的看点不是反特谍战元素,而是用寻常百姓的视角来看待当时的历史变迁,编剧事无巨细,大到当时的国计民生话题,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构建了一幅时代风情画。

总的来说,这部《无悔追踪》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神剧,而且也许再也拍不出来。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