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生任何时刻,你都一定有选择

你的每一个选择,对你的整个人生都至关重要。

选择是有质量的,选择也是有智慧的。

1.“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很多人说,我的人生没有选择,我没得选。

但我想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弗兰克尔,是犹太人,也是一名精神科医生,生活在德国。

他在30岁左右时,就已经挺有名气了。

他的学术研究,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有爱的老婆,家人,生活也非常幸福。

但是,突然之间他遇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重大变故。

他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全家都被关了。

这是在二战时期,纳粹集中关押犹太人的地方。

关押的环境怎么样呢?

1500人,被关在只能容纳200人的房间里,特别挤。每个人仅仅靠5盎司(大约2.8两、140克)的小面包,要维持4天的生命。然后脚上没有鞋子穿,还得去干活。

如果谁的脚被扎破受伤了,不能干活了,就会被拖去杀掉。

其他人看到死人都已经麻木了,他们唯一关心的,仅仅是死人脚下的鞋子。我能不能把它脱下来,穿在自己的脚上,这样的话,我也许能多活几天。

简直是人间地狱。

进去的人,几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死去。

后来有一组数据统计,当时从集中营活着走出来的犹太人,只有3.7%。

在战后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其中,有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唯一不知道的是,什么时候会死。

死亡面前,人生没有了选择。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会怎么选?

很多人会想,天哪,上天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凭什么是我。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要把我关在这儿。

结果发现愤怒也没用,没法改变现状。死亡还是在不断逼近。

后来,愤怒变成了恐惧,最后渐渐成了麻木。每天活得跟行尸走肉一样。

没有选择,直到死亡。

这是很多人的选择。

但是,弗兰克尔没有这样做。

他在想,怎么办?我们难道真的没有选择了吗?

在那个时候,他做了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他找到了一些小纸片,用身边能找到的一切东西,树枝、小石子,去记录自己的经历,去写作。

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小纸片被人发现了,就被收走了。

可是弗兰克尔并没有放弃,又找来纸片继续写。

他还会找玻璃碎片,给自己刮胡子,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些。每天稍微整理自己的发型,教身边的人唱歌,他做了很多事情。

即便活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也要选择活得有尊严。

最终,他活下来了,成为了幸存者。

可回到家里他发现,他的父母、他的太太都死在了其他的集中营里。

现实虽然痛苦,但是他重获自由之后,依然打起精神写了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9天写完,后来被翻译成了34种语言,卖了1200万册。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他也因此开创了一个心理学学派“意义疗法”,还被29所大学聘为教授,来传授他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一面是死亡,一面选择开始写书,选择去做有意义的事。

这就是弗兰克尔。

生命真的没有选择吗?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有一句话:

“The last freedom of human being, is the freedom to choose.”

人类最终极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记住,人生在任何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一定有选择。

2.人生,不止一种选择。

你的人生永远有选择,当然,也永远不止一种选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做《第三选择》。

柯维说,有时候,你的选择不止摆在桌面上的两个选择,在A和B之外,你还有第三选择。

他在书里举了个例子。

员工小张突然去和领导提加薪,领导左右为难,到底加不加呢?

同意加薪吧,公司是有规则的,到年底才能调薪,这样做对其他员工就不公平。

不加,小张就要离职了。

可小张平常的业绩挺不错的,离职了,对公司来说也是损失。

领导左右为难,到底该怎么办?

这个领导挺有智慧的,他对小张说:

你说说加薪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给你加薪,你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好想法吗?

小张回答的挺认真。

领导听完说,要不这样,我们有个新的销售区域,你要不要也拿走。做得好,你个人的收入也会增加,公司的收入也会增长。

你看,这就是在左右为难之外的,第三选择。

不是我赢了,你就输了;你赢了,我就输了。

我们完全可以双赢,找到一个大家都接受、都高兴的方式。

我们在面对任何合作时,其实都可以选择“创造性地合作”。

凡事都带着双赢思维, 如果不能给对方创造价值,那这一单宁可不做。

不挣这个钱,看起来暂时是输了,但是未来你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

3.理性的人应该知道,到点就停。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2500年前,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

人生怎样选,才能找到最优的理想伴侣呢?

苏格拉底没有立刻回答。他带学生们来到一块麦田前面,说,你们去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来。

往前走不能回头,而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学生很快就看见一支大麦穗,一把摘了下来。

当他继续往前走时发现,原来还有更大更好的,他很遗憾,下手早了。

第二个学生见状,决定先不轻易下手。

他走着走着,总觉得后面还有更好的。 最后都快走出麦田了,没办法,只能匆忙摘了一个。

结果,也不是最大的。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他们俩的教训,于是把麦田分为了三段。

在走第一段时,只观察不下手,默默记下麦穗的形状。

走第二段时,开始分析什么样的麦穗算大的、什么属于小麦穗。

到了第三段路,摘下他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麦穗的。

这支麦穗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却是他最满意的一支。

这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这类似于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理论。

赫伯特·西蒙是一位天才,他牛到什么地步?

他学识渊博,有9个博士学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

在1975年时,他还获得了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

三年之后,他又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在当时情况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

做决策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就好:

首先,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然后,分析现有的选项;

最后,只要有达到你满意标准的选择,就不再寻找更优的。

后来有一位数学家经过大量的计算,提出了一个37%的最优停止理论。

什么意思呢?

就是用37%的时间,去找到“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用剩下来的时间,选择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应用。

第一个,找对象。

假设你打算在20-35岁之间,也就是用15年的时间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

如果你相信这个37%的理论,那你就可以用这15年的37%,也就是5.55年来交往不同的男士。

只观察,不结婚。

等到了20+5.55,也就是25.55岁的时候,坐下来好好想想你交往过的这些人,然后确定你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什么。

然后嫁给从那一天开始,你遇到的,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男士。

你就立马敲定,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第二个,招聘。

如果你要招聘一位助理,道理也是一样的。

你不一定非要找100个候选人来,那样太耗时耗力了。

假设你就打算看10个人,那么前37%,也就是前面3到4个人,你可以只看不招。

然后找出这3、4个人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确定你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从第5个人开始,遇到超过这个标准的第一位面试者,立刻把他敲定下来,然后停止招聘。

这叫37%最优停止理论。

如果你说我一定要找到命中注定的真爱,那么数学家会告诉你,你大概会有两种可能的结局:

1)或者后悔自己没有早早结婚,被剩下了;

2)或者后悔自己结婚太早。

在数学家的眼中,不要追求最优决策,而要追求满意决策。

理性的人应该知道,到点就停。

4.我们只能做出满意选择,而没有最优选择。

选择,其实就是有选项下的决策。

你也只能做出满意的选择,而没有最优选择。

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草垛找针。

假设你坐在草垛上缝衣服,手边有100根缝衣服的针,一不小心,装着这100根针的盒子被打翻了,针全都散落在了草堆里。

于是,你要在草垛里找针。

如果给你出个题目:现在,请你找出这100根针里,最尖的那根针。

你会怎么办?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都要把这100根针全部找出来,然后一根一根地去比较,哪一根最尖。

当你找“最尖”的时候,你其实是在选项中间做比较。

但是,你真的有必要在选项中间做比较吗?

你只要找到一根针,它能缝衣服就行啊。

为什么一定非要找到最尖的那根呢?

所以,你不应该拿选项彼此之间做比较,而应该拿选项(针)和你的要求(能缝衣服)做比较。

只要满足了你的要求,你满意了,它就是满意选择。

最优的选择,是拿选项和选项做比较。

而满意的选择,是拿选项和要求做比较。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为什么企业总是喜欢去985、 211院校里招人?

因为HR招人的基本原则,就是满意原则。

他只需要找到符合需求的人就好了。

普通院校里,当然有能力强、并且符合岗位需求的人,但是,要把他们挑出来,得费更大的劲。

这就犹如草垛找针,把针全都找出来,然后再一一比较,太费劲。

而如果想要降低招聘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从最好的学校开始招人,然后依次往下。

虽然学历并不一定代表能力,但这样做,HR才能最低成本地做出满意选择。

5.“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后一个小故事。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清单,叫做“后悔清单” 。

就是当你老了,人生快要走到终点的时候,问问自己,什么事情是你这辈子最后悔的。

这是一道多选题。

这份清单采访了很多老人,答案排在前五名的是:

第一名,92%的老人最后悔,在年轻的时候不够努力。

第二名,73%的老人最后悔,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第三名,62%的老人最后悔,年轻时对子女的教育不当。

第四名,57%的老人特别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第五名,45%的老人很后悔,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个后悔清单,我想很多人会被触动,会从中获得启发。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但是我想说,无数的年轻人虽然触动,但他们依然会做出同样“年轻时”的选择。

长辈的经验和智慧,似乎永远没办法传递给年轻人,去改变他们的选择。

这件事很有意思。

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她有一条人生智慧是: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

很多人听了,恍然大悟。

但是听完这句话的年轻人,当下依然不会选择平平淡淡,依然会去追求他们的轰轰烈烈。

因为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做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心气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选择也是不同的。

这就是选择。

我们要不要听长辈的教诲?当然要听。

但是他们的智慧,只能指导他们同辈的生活。

年轻人就应该干年轻人的事。

趁年轻,好好地去奋斗,别怕犯错,大不了从头来过。

别在你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养生。

如果在你最能折腾的年纪,没有折腾,当你老了,你的后悔清单上会写什么?

如果人到中年,你没有选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依然还能仗剑走天涯,那你真就应了那句话: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后的话

但凡选择,都有成本。

你的每一个选择,背后其实都放弃了另一个选择。

所以,我们需要拥有选择的智慧。

今天我们讲了几种选择背后的逻辑,希望你能记住:

1)人生任何时刻,你都一定有选择。

2)选择,不一定是非黑即白,也不一定要左右为难,你永远可以创造性地找到第三选择。

3)追求满意选择,而非最优选择。

人生最大 的 智慧 之一,就在于选择。

祝,拥有选择的智慧。

愿你的每个选择,都不后悔。

搜索建议:人生任何时刻,你都一定有选择  
热议

 2022万象·百度移动生态大会定...

9月23日,2022万象·百度移动生态大会(后简称“万象大会”)将在广东珠海召开。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将携各业务板块负...(展开)

热议

 创业是自筹资金还是拿天使投资好

无论是自筹还是拿天使投资,都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市场需求而定。 对于市场上现在的创业,他们大多依靠资本加速成熟,创业发展初期起步阶段大家都差得不多,但是随着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