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目—虎耳草科(下):槭叶草
10.槭叶草属
槭叶草属(学名:Mukdeni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朝鲜和中国东北,其中械叶草M. rossii Koidz. 产我国辽宁。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具鳞片。叶均基生,具长柄,阔卵形至近圆形,基部心形:不分裂或3-7(-9)裂,裂片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被柔毛,无苞片;托杯内壁仅基部与子房愈合;萼片5-6;花瓣5-6(-7),披针形,短于萼片;雄蕊5-6(-7),与花瓣互生,短于花瓣;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下部1室,具2顶生状侧膜胎座,顶部1室,具边缘胎座。蒴果;种子多数。染色体:2n=34。
(2)槭叶草
槭叶草(学名:Mukdeniarossii)为虎耳草科槭叶草属下的一个种。
槭叶草根茎生长在岩石缝中得到的肥水条件常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在炎热干旱的天气,槭叶草的叶片常过早老化。因此,槭叶草在周围植被较好,空气湿度较大,岩石缝里泥土较多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最好。槭叶草周围没有其它植被庇护,受光条件较好,属于光合效能较高的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营养状况为,有机质含量为16.46-18.57%;全氮含量为3.64-3.78克/千克;全磷含量为1.02-1.47克/千克;速效氮含量为166.57-200.87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为6.85-7.89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为242.05-267.11毫克/千克。初霜9月15日,终霜5月13日,无霜期123-157天。返青期时间在4月20日-5月1日之间;展叶期为4月28日-6月1日;开花期在5月5日-5月15日之间;种子成熟期在6月20日-6月28日之间;枯萎期在9月25日-10月15日之间;休眠期在10月25日-翌年4月20日。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朝鲜也有分布。生长在山谷石隙。槭叶草主要生长在灰棕壤地区,土壤水分状况为终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年均温度-1至5℃,主要生长在海拔300-900米的水边沟谷石崖上,植物群落组成为灌木层,盖度约8-15%,少量草本植物伴生的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属于喜阳植物,在全光条件下生长良好。≥10℃积温为2000-3000℃,季节冻层达1.0-2.2米。早春萌发适宜温度3-6℃,地温5-7℃,年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土壤含水量为23.54-57.84%;pH为5.2-5.7。
槭叶草早春开花早,是优良的林下地被植物,也可作为花坛或化境材料。
11.独根草属
独根草属(学名:Oresitrophe)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仅有独根草(Oresitrophe rupifraga)一种,分布于中国北部至东北部。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有鳞片。叶基生,具柄,卵形至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齿牙。多歧聚伞花序圆锥状,无苞片;托杯内壁之基部与子房愈合;萼片5-7,花瓣状;花瓣不存在;雄蕊10-14;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近上位,1室,具2侧膜胎座,胚珠少数。蒴果革质,1室,具2喙。
(2)独根草
独根草(学名:Oresitropherupifraga),为虎耳草科独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独根草喜生于高山岩石缝中、耐寒、耐旱、耐盐碱。经对独根草根部抖下的土壤测试显示,土壤浸出液的pH值为5.5。分布于中国辽宁西部、河北和山西东部。生长在海拔590-2050米的山谷、悬崖之阴湿石隙。
药用:独根草根、茎和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还原糖、部分矿质元素及活性成分(多糖、绿原酸和总黄酣)测定表明:独根草叶中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及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10.11%、8.02%、9.54%、9.91%和6.53%;铁、锌、铜、锰、钾、钠、钙和磷等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284、132.8、1.07、19.5微克/克、7.01毫克/克、169.38微克/克、221.9微克/克和300.5微克/克;还含有2%的绿原酸、6.98%的总黄酮,以及3.29%的粗多糖。叶中各成分含量多高于茎和根,其主要药用成分在叶;而茎和根均含有多种元索和活性成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独根草有补肾、强筋之功效。用于肾虚、腰膝冷痛、阳瘦遗精、神经官能症等。
观赏:独根草秋季叶片变红,可供观赏。
环境:独根草在光照不足的室内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减少居室内“人味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保障身体健康。
12.鬼灯檠属
鬼灯檠属(学名:Rodgersi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6种,分布于东亚和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有4种,产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南,主产西南。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具鳞片,通常横走。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具长柄;小叶3-9(-10),先端通常短渐尖,边缘有重锯齿,基部近无柄;托叶膜质。聚伞花序圆锥状,无苞片,具多花;萼片(4-)5(-6-7),开展,白色、粉红色或红色;花瓣通常不存在,稀1-2或5;雄蕊10(-14);子房近上位,稀半下位,2-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花柱2-3。蒴果2-3室。染色体2n=30,60。
(2)鬼灯檠
鬼灯檠(学名:Rodgersiapodophylla)为虎耳草科鬼灯檠属下的一个种。一种喜湿润多年生植物带有大而漂亮的叶,在春天具有一种金属般的光泽,在夏天退至绿色,当天气变得更凉爽时叶子又呈现金属般的光泽,能产生一个遮阴“密林”效应。
半阴类植物4oC以下须保护观叶期春天至晚夏(5~8月),较佳的配置在水边与落新妇,假升麻和蕨类。生于山坡阴湿处。
13.虎耳草属
虎耳草属(学名:Saxifrag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或很少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约400余种,分布于北极、北温带和南美洲(安第斯山),主要生于高山地区。我国有203种,南北均产,主产西南和青海、甘肃等省的高山地区。
(1)形态特征
多年生、稀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通常丛生,或单一。单叶全部基生或兼茎生,有柄或无柄,叶片全缘、具齿或分裂;茎生叶通常互生,稀对生。花通常两性,有时单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黄色、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多组成聚伞花序,有时单生,具苞片;花托杯状(内壁完全与子房下部愈合),或扁平;萼片5;花瓣5,通常全缘,脉显著,具痂体或无痂体;雄蕊10,花丝棒状或钻形;心皮2,通常下部合生,有时近离生;子房近上位至半下位,通常2室,具中轴胎座,有时1室而具边缘胎座,胚珠多数;蜜腺隐藏在子房基部或花盘周围。通常为蒴果,稀蓇葖果;种子多数。染色体2n=12,14,18,20,22,24,26,28,30,32,36,38,40,44,48,50,52,55,56,58,64,66,80,107,112,120,124,150。
(2)主要价值
虎耳草属植物约400余,分布于我国境内的有203种,以青海、西藏高原地带为主。甘肃省内有多种虎耳草属植物作为药用,主要有清热、解毒、镇痛、消炎等功效,对于治疗肺炎,肺结核,胆囊炎等疾病有确切疗效,尤其在藏族群众聚居区被广泛应用。
凝重的黑色不事张扬,紧致的身形昭示强健,‘黑魁’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s‘Hei Kui’)带着反叛与突破的力量,作为中国首个虎耳草属国际登录新品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3)虎耳草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stolonifera)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下的一个种。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取自栽培植物,原产地为中国或日本。
药用价值: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14.峨屏草属
峨屏草属(学名:Tanakae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峨屏草T. omeiensis Nakai 1种,产四川。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具柄,革质,椭圆形、卵形、阔卵形至狭卵形,边缘有锯齿;无托叶。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苞片小;萼片(4-)5(-7);花瓣不存在;雄蕊8-10;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近上位,上部1室,边缘胎座,下部2室,中轴胎座。蒴果近上位;种子两端尖。
(2)峨屏草
峨屏草(学名:Tanakaeaomeiensis),为虎耳草科峨屏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900-1100m山地林中的阴湿石隙。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熄风之功效。常用于高热惊厥,惊痫抽搐。
15.黄水枝属
黄水枝属(学名:Tiarell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5种,分布于北美和亚洲。中国产1种。其中黄水枝T. polyphylla D. Don 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亦有。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具鳞片的根茎;叶通常基生,具长柄,掌状分裂或3小叶;花小,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生于直立、具叶(1至数枚)的花茎上;萼管稍与子房的基部合生,裂片5,多少花瓣状;花瓣5或有时缺;雄蕊10,突出;雌蕊1;子房1室,有侧膜胎座2;蒴果有2角,有种子数颗。
(2)黄水枝
黄水枝(学名:Tiarellapolyphylla),俗名:防风七、水前胡、博落,为虎耳草科黄水枝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中国陕西南部、甘肃(陇南)、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
黄水枝为民间传统用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
16.涧边草属
涧边草属(学名:Peltoboykinia (Engl.)Hara)是虎耳草科下的一属。有2种,日本全产。我国产1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稍肉质。单叶,互生;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大型,盾状着生,掌状浅裂;茎生叶少,与基生叶同型,但较小;托叶膜质。聚伞花序顶生;苞片小;托杯内壁仅下部与子房壁愈合;萼片5;花瓣5,淡黄色,常具疏细齿;雄蕊10;心皮2,大部合生;子房半下位,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花柱2,离生。蒴果,成熟时先端2裂;种子细小,具小瘤状突起。染色体2n=16。
(2)涧边草
涧边草(学名:Peltoboykiniatellimoides)为虎耳草科涧边草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稍横生,种子椭圆形,具小瘤状突起。染色体2n=16。花果期7-10月。生于海拔1 100-1 900米的沟谷林下阴湿处。分布在福建(崇安),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17.溲疏属
溲疏属(学名:Deutzia)是虎耳草科的一个属,包含约60种灌木,原产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喜马拉雅向东至日本和菲律宾)、中美洲以及欧洲。溲疏属在中国是物种多样性最强的类群之一,有50多个物种在中国境内都有分布。中国有53种(其中2种为引种或已归化种)1亚种19变种,各省区都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多。溲疏属植物花多美丽,常栽培作为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稀半常绿,通常被星状毛。小枝中空或具疏松髓心,表皮通常片状脱落;芽具数鳞片,覆瓦状排列。叶对生,具叶柄,边缘具锯齿,无托叶。花两性,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稀单花,顶生或腋生;萼筒钟状,与子房壁合生,木质化,裂片5,直立,内弯或外反,果时宿存;花瓣5,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雄蕊10,稀12-15,常成形状和大小不等的两轮,花丝常具翅,先端2齿,浅裂或钻形;花药常具柄,着生于花丝裂齿间或内侧近中部;花盘环状,扁平;子房下位,稀半下位,3-5室,每室具胚珠多颗,中轴胎座;花柱3-5,离生,柱头常下延。蒴果3-5室,室背开裂;种子多颗,胚小,微扁,具短喙和网纹。染色体基数x=13。
(2)溲疏
溲疏(Deutzia scabraThunb)为虎耳草科、溲疏属落叶灌木。多见于山谷、路边、岩缝及丘陵低山灌丛中。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耐寒、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PH6-8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性强健,萌芽力强,耐修剪。
分布于温带东亚、墨西哥及中美。我国有53种(其中2种为引种或已归化种)1亚种19变种,各省区都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多。
园林用途:溲疏初夏白花繁密,素雅,常丛植草坪一角、建筑旁、林缘配山石;若与花期相近的山梅花配置,则次第开花,可延长树丛的观花期。宜丛植于草坪、路边、山坡及林缘,也可作花篱及岩石园种植材料。花枝可供瓶插观赏。
药用价值:溲疏根、叶、果均可药用。民间用作退热药,有毒,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