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为什么说打仗就是打钢铁?

建造中的“福特级”航母,它使用“模块搭建法”建造的,共有约500个模块,使用大约70000吨的钢板和型材(球扁钢)才将这个排水量11万吨的庞然大物建造出来。

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说,钢铁仍然是“第一金属”,它每年在全世界的使用量都在10亿吨左右,远超“第二金属”的铝,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生活在“铁器时代”,而武器装备也不例外,虽然说航空工业大规模的使用铝或者钛…等其它有色金属,但钢铁在武器装备当中的原材料占有率仍然是绝对多数。

T55坦克的模型车,就是将一辆真坦克的各部分切割开,能观察到里面的设备安装和钢板的厚度,图片上是炮塔部分,炮塔的装甲厚度从30毫米(顶部)、200毫米(正面)、220毫米(底座)不等。

人类开始掌握钢铁冶炼工艺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了,而钢铁因为地质储量大、冶炼工艺相对简单、理化性能稳定、价格便宜…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大工业化生产、大规模机械加工和大量使用,所以到了近现代的工业化进程中钢铁占据金属原材料当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到武器装备也是这样的,因为武器装备也是工业制成品,而其它的金属材料不是受地质存量太少,冶炼困难,就是因为价钱昂贵…等原因成了武器装备制造的“次一级”金属原料,甚至还出现了本来是应用有色量最多的装备,也出现了被钢材部分取代的可能。

比如说,制造子弹最早用的最多材料是铜,因为铜制成的子弹头有“自润性”,也就是铜的弹头要比枪管的钢材软一些,在发射药的推了下与膛线接触时更能与膛线咬合的紧密,不使发射药的气体泄露,也就更能有效的利用推力而钢制成的子弹头太硬了,与膛线高速摩擦很容易将膛线磨秃了,膛线损坏枪也就报废了。

同时使用铜制造的弹壳也是质地比较软,枪拉壳钩更容易将弹壳拉住然后从抛壳窗抛出,如果使用钢材制造的弹壳,几百发子弹过后拉壳钩就会有比较严重的磨损,造成拉壳不畅,导致枪械故障。

但是,铜相对钢铁是稀有金属,不但地质储量少全世界分布也不均匀,价钱更是钢的5、6倍之多,子弹是大规模的消耗品,每一年制造量都在几十亿发,如果都使用铜的话不需几十年全世界的铜存量也会被消耗掉一大半…为了降低铜的消耗量和子弹制造成本,铜存量低的国家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使用钢材来替代部分的铜,用于子弹的大量制造。

AK47所使用的M43型7.62×39毫米中间威力子弹(我国仿制型56式步机枪弹)

M43子弹就是钢芯包铜弹,也是子弹头采用碳素钢制造外面包了一层铜皮,这样即节省了钢材又能产生“自润”,至于钢制的弹壳是在外面喷涂了一层漆,拉壳钩不直接与钢制弹壳接触也就降低了磨损,M43子弹研制出来后成为了钢制子弹制造的典范,各国都开始仿效,并且随着工业加工的进步,现在制造的钢芯弹的性能已经接近了铜制子弹,大大的节约了制造成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另外,有些特定的弹药种类也必须要由钢铁制造才能达到最佳的杀伤效能,比如说图片里的“榴霰弹”,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杀伤密集步兵和依托战壕进行防御的部队,这种炮弹内里装有几百~几千根小钢箭,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控制,当发射到目标几十米的高度后爆炸,小箭借助爆炸能量极速向下,像暴雨一样!如果是用铝或者钛,有用本身的质量轻向下的过程会发飘,也就降低了重力加速度的杀伤力!所以,必须要用钢材制做成“榴霰弹”。

我们对于纳粹德国陆军的了解可能只是在影视剧当中出现的“闪电战”钢铁洪流,其实二战期间的德国不但石油缺乏,钢铁也非常的缺乏,以至于后勤保障这一块车辆的保有率只有美军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后勤保障基本上靠100多万匹役马完成,没石油、没钢铁这仗还怎么继续下去?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表明,钢材在武器装备制造当中的主导地位,没有钢铁怎么制造武器?人家的钢铁产能是你的几倍,武器装备的制造量会更多,而大型战比拼的就是消耗,最终的胜利肯定是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

诺门坎战役当中被苏军缴获的日本94式“豆坦克”,人高马大的苏军技术人员是硬塞进去的,之所以制造这样的“豆坦克”就是因为钢铁缺乏的原因,反之日本二战期间的钢铁产量比我们多,所以“豆坦克”才能肆虐中华大地,换到今天我们钢铁产量是日本的10倍,他们还敢打你吗?

被盟军击毁的“虎王”坦克,重达69.5吨,等于10多辆“豆坦克,击毁后70来吨的钢铁就没有了!这都不是日本可以消耗起的。

而且我们通过这张图表就能看出胜负了,德国和日本最高年钢铁产量都不及美国的最低年产能,所以拼消耗是最终肯定会输。

总之,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没有钢铁人类将回到石器时代或者青铜时代,也就是文明的倒退,战争也是一样,没有钢铁制造武器,就拿木头打仗吧。

搜索建议:为什么说打仗就是打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