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往期模型
"中点"四大模型
模型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①,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DE=AD。
结论:△ADC≌△EDB(利用SAS证明)。
如图②,D是BC中点,延长FD至点E使DE=FD,
结论:△FDB≌△FDC(利用SAS证明)。
分析:题目中出现中线或者中点时,可以利用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这样构造的目的是把条件中的线段进行“等同”转移,在后续过程中使用。
例子: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AC于点F,AF=EF。
求证:AC=BE。
证明:
方法一:
因为D是BC的重点,利用倍长类中线模型,
作AD延长线到点G,使得DE=DG,联结CG.
∴△BED≌CGD(SAS)。
∴∠BED=∠G,BE=CG,
又∵AF=EF,
∴∠CAD=∠AEF,又∵∠BED=∠AEF
∴∠CAD=∠G,
∴△ACG是等腰三角形,
∴AC=CG,
∴AC=BE。
方法二:
提示,利用倍长中线模型,
作AD延长线到点G,使得AD=DG,联结BG.
思考: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M⊥DN,如果
BM2+CN2=DM2+DN2.
求证:AD2=1/4(AB2+AC2)。
提示:作MD延长线至E,使得DM=DE,联结CE, NE. 使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模型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
分析:等腰三角形中有底边中点时,作底边的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
合一”的性质得到角相等或边相等,为解题创造更多的条件与思路。见等腰三
角形,就意味着:“边等、角等、三线合一”。
思考:如图,在△ABC中,AB=AC=5,BC=6,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
求:MN的长度。
提示:作中线AM,利用面积关系求MN。
1
模型3.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以考虑中位线定理
分析: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中点,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DE∥BC,DE=1/2BC, 来解题,该模型可以解决相等,线段之间的倍半、相等及平行问题。
思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
求证:∠BME=∠CNE。
提示:联结BD,作△BDC的中位线EH, 作△ABD的中位线FH。
1
模型4.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结论:CD=1/2AB。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遇见斜边中点时,经常会作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来证明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且还可以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ACD和△BCD,这个模型经常会与中位线定理一起综合应用。
思考: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为AC、AB上的高,D为BC的中点,DM⊥EF于点M。
求证:FM=EM。
提示:联结FD,E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注:若思考题有疑问可以私信小修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