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清--何绍基 书法欣赏

何绍基(1799-1873)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 化,不可测已。”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于描绘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喻人世风波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为官,因言事降调,于是远离官场,周游各地,以书法著作自娱,晚年倦游,在长沙生活,与黄道让、王先谦、王闿运等人相唱和,成为长沙诗坛雅韵之一章。

太史诗翰册(部分)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何绍基《重谒三苏祠诗稿》 1855年 21x24cm

何绍基书苏轼《和子由论书》等杂诗册 1847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诗稿》

致石桂书札

释文:石桂仁兄亲家大人侍右:月底月初,手书再至,翔肫切,感何可言。近惟荩勚之时,随事珍卫,为颂。弟到此倏已半月,安置清妥,披卷拈毫,延师课侄,稍觉清气复来,夜酬绝少,劳人小憩之时,得子愚书,家慈十一月初十方得启行,果尔,则此时亦到清河上下矣。转眼同处,相商再定去留之策。弟本欲春初溯流而上,但家口过多,支持不易,且将来或隐或仕,或上或下,亦恐各有所见。即如此时到湘中,而子贞仍欲回京供职,则往返之劳,恐有咎弟者矣。是以专信走问子贞,请示而行,出处进退,总以贞兄之言为主。人生在世得闲且闲,到那不当闲时,只得呵出来了,却也要於事有济。若弟自家,则定然舍去,不但不敢与国事,亦不欲久理家事矣,至爱如兄者,将何以教之耶?现在署中一切自然安善,惟时事之难,无怪书来形诸愁叹。弟以为此时吴门不过差务过烦,臬署自有专政,万一浙西报警,则一切调度得为即为,得言即言,恐不能自居疆界之内矣。袖手旁观之人如此纵恣畏葸,若依弟意,竟当直达九阍,不复问将来祸福、人言是非。(海秋才大兴高,宜乎若此,要之更事多则心益明耳。)特此间所闻恐亦过甚,未必皆实也。使星转向湘中,所为何事?子愚书来,言粤东矿匪数千逼近桂、郴一带,弟亦未敢遽信,不知亲家所闻如何?老矿如此,尚可开新矿耶?白下方伯甚静,太守甚勤,故民情甚为安帖。草此布复,并候台安文郎均候。

弟制绍祺叩 十二月八日

梅生书来致月裳,言堂上下佳。

何绍基《前江万壑七言联》 146x29cm

何绍基《临汉碑》

何绍基《临张迁碑》

何绍基《临衡方碑四屏》 1869年 128.8X32cmX4

何绍基《临鲁峻碑》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和四川学政等职。子贞多才多艺,工诗差圃,精通经史、小学,旁及篆刻、律算,尤其擅长书法。其书,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子贞之所以雄踞书坛,除其悟性优异而外,勤奋是其重要因素。《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足见刻苦之状。子贞平生以临帖为日课,真、行、隶、篆,无不潜心临习,所临汉碑,即达百余种之多,但尤喜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颜真卿(708-784)为唐代著名书家。所书雄健豪放,成为二王书法后的又一高峰。其性格忠义节烈,刚毅正直。所书《争座位帖》,其内容系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争论文武百官朝廷宴会中之座次,实质为反对郭英义、鱼朝恩等邪恶集团之政治斗争。其书迹,古秀苍劲,豪放逸宕,真力弥漫,意态超然,历来与《兰亭序》并誉为行书“双璧”。米芾称:“争坐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子贞不仅珍爱鲁公书法,更敬仰其品格,此因与其志操融合有关。子贞供职时,廉洁简朴,正直无私,弹劾贪官污吏,伸张正义,受到百姓爱戴,后遭权贵排斥,以“肆意妄言”犯上之罪,被罢官去职。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故而临习此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可谓子贞临书之最。通观全帖,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为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乃行书范本中之准绳。

何绍基《篆书论书轴》 103.3x62.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轴录书评一则,款署“竹朋世仁兄前辈正篆 绍基”,钤“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印。篆书非何氏所长,但到晚年喜作篆,故传世作品不多。

何绍基《行书论书扇》 18×51.5cm 纸本

种竹日记

何绍基《赤壁赋四屏》

何绍基《山谷题跋四屏》

何绍基《行书五言诗屏》

何绍基《行书四屏》

何绍基《散文屏》

何绍基行书苏轼《留别黄州雪堂词》八条屏 132.5x29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何绍基《楷书册》 23.3x11.3cm 184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何绍基《楷书册》局部

何绍基《楷隶书律诗册》 每页22.8x13.3cm

何绍基楷书《重葺辰沅会馆记》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何绍基《咏落花七律十五章》局部

简介:

同治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春天,何绍基(1799-1873)来到苏州住在吴云“两罍轩”内,无官一身轻的他,已将全部精力寄寓在书法艺术上,他跋了吴氏所藏李邕《麓山寺碑》宋拓本、颜真卿《争座位》宋拓本等,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何绍基踏春来到了金陵(南京)游玩,在回来的船上,他读了袁枚的《小仓山房诗稿》顿觉诗兴勃发,咏落花七律十五章聊以遣兴,于是我们便拥有了这份诗稿。  何绍基书法以功力精深见长,对邓石如尤其佩服,他自己说:“余廿岁时始读《说文》,写篆字。侍游山左,厌饫北碑,穷日夜之力,悬臂临摹,要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务得生气。每著书作数字,气力为之疲苶,自谓得不传之秘。后见邓石如先生篆、分及刻印,惊为先得我心。恨不及与先生相见,而先生书中古劲横逸,前无古人意,则自谓知之最真。”《何绍基诗文集》文钞卷五《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和帖学派书家运腕运指的方法不同,碑学派书家更强调悬腕悬肘,使腰股之力悉到指尖,故每书数行便大汗淋漓,碑学派书家看重的是线条的古质厚重,细观如有粟米状。何绍基是这种方法论的典型代表。

何绍基行书有两大来源,一是颜真卿的行书,上溯可至篆籀之意;二是汉隶,他几乎把汉碑写透了。所以从字的外形看比较宽博,横向取势,呈相向之意,中宫疏朗,而从字的线条来看不是一笔而过,强调一波三折,如锥画沙,如折钗股,点画圆浑,刚韧有力。裹锋用笔,期以篆隶意趣,重心下沉,字形趋方扁为尚,主要特点有横画取左低右高之势,竖画则取弧形,特别是其撇捺,如大雁展翅,极为伸展,他的用笔欲行又止,带涩意须尽全身之力而为,故临写何绍基书法作为速度不宜过快,且必须用悬腕悬臂,回腕执笔的手势书写方能得其真趣。他的字与字相连采用的是牵丝,有些较细较长,加上其波动的笔画和鼓形结构形成了他的书法作品的独特的符号性,同时也带有了一定的习气。何绍基常有出人意料的处理方法,让作品具有奇特之感。正如杨守敬对他的行草所下的评论:“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

何绍基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其父何凌汉宫至户部尚书,这使他能看到很多好作品,听到不少高超的见解,整日里读书作文,谈碑论画,文气久蓄胸中,自然化得笔墨氤氲。进士、编修、国史馆协修、总纂、提调,学政等职,也使他笔墨更为练达,眼界更为开阔。此册墨迹为美裔华人私人藏品,今公之同好,影印出版,亦不失为书法界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搜索建议:清何绍基 书法欣赏  
热评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范围是多少呢

问: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范围是多少呢律师解答:一次性工亡补助所需材料主要有:一、《省级一次性工和丧葬补助表;二、死亡证明复印件;三、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四、第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