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开后的感染潮里,被疯抢的不只是药物,还有血氧仪。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静息状态下,吸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3%可判定为重症,而重症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氧仪,就是一种监测人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便携性仪器。
根据京东健康的数据显示,血氧仪品类的成交额在一周内同比增长了61倍,多个品牌的血氧仪出现断货。然而,由于血氧仪的断货,智能手表作为血氧仪的平替产品也遭到了抢购。以华为手环和手表为例,在两周内华为的手环类产品销量环比增长约130%左右,智能手表环比增长也超过了100%。
但问题是,智能手表的血氧检测功能真的靠谱吗?
常见的家用指尖血氧仪与智能手表上的血氧检测功能原理相似,都是通过红光和红外线模组来照射血红蛋白,测量出反射率,最终结合算法来判断得出血氧饱和度。但在具体检测时,手表手环往往会存在诸多干扰因素。
比如,手表、手环的检测部位是手腕,皮肤更厚,在透光性上更弱,血红蛋白含量也更低,表带松紧也会影响血氧结果,虽然可能造成的只有2%的误差,却可能错过重要的诊治机会。事实上,这也是可穿戴设备到今天仍然没能进入医疗领域的重要原因。
如今,健康功能已经是影响消费者选购智能手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全球贸易监测机构Global Market Monitor在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智能手表众多功能中,健康监测的关注度远超通话、视频、定位等,超过70%的潜在消费者在选购智能手表时,会优先考虑产品的健康检测功能的完整性。
然而,虽然智能手表也一直打着健康监测的口号,但直到今天,想要进入医疗领域,依然面临重重壁垒。从功能角度来看,目前,所有的智能手表详情页,都有这样一句话:设备监测数据和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用途。
究其原因,虽然在各家科技大厂的发力下,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精准度都越来越高。但即便智能手表的准确度再高,其准确度都无法比及专业医疗仪器,不能完全客观呈现用户的身体情况。准确诊断病情,必须以全面、精准的检验数据为基石,而智能手表很难避免误差。
显然,“手腕医疗”是我们对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期待,但如何实现、何时实现,却还需要经历重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