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最具现场魅力的文化消费场景,正在「失去」观众。
自从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开始和平面艺术家合作《佩珀军士》和《白色专辑》的唱片封面以来,流行音乐与视觉艺术便开始深度交融。
不论是唱片封面、还是MV,视觉呈现都能帮助更多人理解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尤其随着媒介发展进程的加快,音乐与视觉的关系更加紧密。音综的出现,更是催化了流行音乐与大众之间的化学反应。
因此,音乐综艺一直是综艺市场的主流类型。
音综是出综艺爆款的首要阵地,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超级男生》《超级女生》,到《中国好声音》,再到《我是歌手》,这些耳熟能详的爆款节目均出自音乐综艺。
同样,音乐综艺也为音乐行业带来很多可能与新鲜血液,细数当下,许多新老歌手都出自曾经的音乐选秀综艺。
音综就像一个粘合剂,将多方角色共纳进来,完成一个音乐消费的闭环。
然而在后疫情时代,线下演出受影响,同时短视频催生出大量热歌,让已经成熟的音综及背后音乐产业的正循环被打破了,音乐人、观众、舞台之间越来越割裂。种种背景下,音综开始了一场革新,试图重新建立不同角色与音乐的联系——通过「场景化」让更多观众感受音乐的氛围;通过持续的打歌舞台,促进行业生态的健康循环,凸显音乐的艺术与价值。
图源网络:披头士《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后疫情时代:音综的「场景感」与「情绪化」
你有多久没去现场看过演唱会了?
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下的无奈之问,无需回答,但每个人都能读懂背后的含义:这项最具现场魅力的文化消费场景,正在「失去」观众。换言之,观众与线下音乐演出的距离被撕裂了。
这是戳中很多人的现实痛点,也催生了音乐综艺最显著的变革——「场景感」。
《来看我们的演唱会》正诞生于这种背景下,谈到为什么做这档节目时,演唱会总企划马昊说:「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过演唱会了,有多久没有跟音乐那么近的距离了,我们特别需要的,就是零距离的这种交流和沟通。」
图源网络:《来看我们的演唱会》
这档节目最明显的变化,是对「现场感」的强调。
这无疑是一种挑战,通过舞美、音响等技术来完善节目的精致度,有很多优秀案例可参考。但是要试图营造一种「临场感」,将线下的氛围带到线上,并不容易。
节目模拟线下演唱会,引入「四面台」的舞台设计,歌手与观众的沉浸式互动能够加强情绪共鸣。也增加了安可舞台,让最受观众喜爱的表演嘉宾返场表演。通过这些元素,营造出演唱会的氛围感,以此带动屏幕面前的观众。
当07年快男组成的「07+」唱响《思念是一种病》时;当小鬼-王琳凯、张碧晨在演唱中间用泡泡枪和气球跟观众互动时;当张信哲和伍思凯压台演唱《过火+爱与愁》时,现场的欢呼声持续高涨。
图源网络:《来看我们的演唱会》
如果仅是对「沉浸式」的尝试,绝对称不上革新。观察近几年的音乐综艺,强调「在场」只是其中一步。更普遍的是,越来越多的音乐综艺开始走向户外,「场景感」逐渐成为一种音综新生态。
《时光音乐会》便是一档更具「场景感」的慢音综,节目将舞台带进自然环境,让跨时代的歌手演唱经典歌曲,分享不同年代的彼此的故事。在夜空、草地、微风中,让观众静下心来倾听歌声与背后的故事。
除了这些通俗意义上的综艺,线上live也可以算在音综的范畴。且这是在后疫情时代喷发的一种音乐表现方式,通过直播演唱会来满足那些无法去现场的观众,线上直播让这些演唱会不局限场地,从场馆、室内走向更舒适的户外。
B站推出的《夏日毕业歌会》通过公路、沙漠、草原、星空等户外场景,开启毕业季的音乐之旅。腾讯音乐与京东运动举办的《够热爱去撒野》将音乐与露营结合在一起,带来了自然户外的音乐会。
图源网络:《夏日毕业歌会》
更具体来看,「场景感」往往关联着情绪。
一直以来,竞争、演唱技巧、舞台灯光设计,这些更具「爆点」的元素一直被音综青睐。
但在这些更具「场景感」的音乐综艺中,我们看到了新的主题表达,「友情」、「治愈」、「回忆」成为当下音综的重要语境。在《来看我们的演唱会》中,「朋友」的主题贯穿始终,6组嘉宾均由朋友组成,也调动观众「和朋友一起看演唱会」的情绪。《时光音乐会》在自然舒适的氛围中,把大家拉回过去的年代,在美好的回忆中激发正能量。
图源网络:《时光音乐会》
「场景感」的应用为逐渐疲软的音综赛道开拓出了更广的发挥空间,同时这些场景也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情绪感知。而且通过更强的视觉化呈现,能够放大音乐的情绪价值,让音综节目更加贴合观众的心境。这种变革,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行业「粘合剂」:音综正在建立新「良性循环」
音综的台下是观众,台上是音乐人;音乐人的背后,是整个音乐产业。
如今明显的感觉是,虽然产业在不断扩大,但许多音乐人依旧在苦苦求生存。不久前,一封来自1701 Music Park的关于资助音乐人的公开信在朋友圈传播,一个曾经资助过几十位音乐人的匿名基金,决定把他们的资助范围扩大,为更多窘迫的音乐人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这封信很快在朋友圈刷屏,让很多人意识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失去了原本就不多的工作机会,生活举步维艰——有人甚至需要变卖乐器才能升级。」
虽然每天诞生的新歌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2021年平均每27s就诞生一首新歌,但许多人依旧「找不到」歌听,引发全民狂欢的反而是一轮又一轮的「怀旧风」。
后疫情时代,撕裂的不只是观众与现下演唱会的距离,还有观众和音乐人的距离。而短视频的介入和崛起,加速破坏了原本音乐产业的运行。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消费音乐,无数热歌在短视频平台像「龙卷风」一般袭来,又快速淹没在数以亿计的视频流中。而这些歌曲背后的音乐人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这种发现和消费音乐的模式可称为「去语境的发现」,即只需要即时消费音乐,不再关注歌曲背后的音乐人、文化背景、词曲含义。而音乐综艺,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展现更多信息来让观众关注音乐人以及音乐自身的魅力,这种功能再次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朝阳打歌中心》是一档为数不多的周更打歌节目,节目一开始就毫不避讳音乐人的「难」。
图源网络:《朝阳打歌中心》
节目中,旅行新蜜蜂乐队自嘲「虽然拿下冠军,但并未取得更多商业上的成功」。成员在做歌排练之外,还承担起了乐队的平面设计、文案、自媒体、执行经纪等其他日常工作。也有不少音乐人现场「攒活儿」,希望有人能找自己「下单」。
在后采环节,许多参演嘉宾也表达各自的困境——
「距离我上一次表演,应该也有三年了。」(郭一凡)
「我们已经一年没有演出过了,线下现在能演的机会也不多,然后我们就能演就演,要不这乐队也快解散了。」(旅行新蜜蜂乐队)
「我去上班那几年,其实就稍微有一点点说,可能没信心再去职业地走这条路了,因为我生活所迫,我要去上班,我要去养活自己。」(陆虎)
节目中的嘉宾大多是一直坚持做音乐,但目前大众认知度还不高的音乐人,比如郭一凡。不仅有出道多年的歌手,比如王铮亮、张远、陆虎,也有李润淇等新生代音乐人。类型上也更多样,既有偶像团体,也有乐队、rapper等。
图片:《朝阳打歌中心》
过去,音乐人通常在推出作品后,通过电台、纸媒、打歌舞台等多个渠道宣传,以传播提升自身与歌曲的热度,吸引更多商业机会,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而如今,很多音乐人总是在发完歌后就消失在大众视野,在27秒诞生一首新歌的环境中,那些被用心打磨出的作品,被听到的几率少之又少。
因此,这种持续性的打歌节目就显得格外有价值。不仅让那些坚持做音乐的人能够再次站上舞台,而且让观众在短视频之外,再次有了一个了解音乐和音乐人的窗口,为音乐行业的「良性循环」提供一个新解法。
尝试建立行业健康秩序、让良币驱逐劣币的案例,其实还有不少。比如《为歌而赞》以「大屏首唱、小屏二创」的方式,让音乐人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反馈。摩登天空推出的户外音乐节竞演真人秀《草莓星球来的人》,节目集结了24组新血音乐人,通过竞演的方式夺取登上草莓舞台的机会,努力让更多新鲜血液能够被看见。
这些节目的出现,让音乐不止于旋律,让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创作故事、艺术价值再次被关注。
图源网络:《为歌而赞》
不论是过去流行的选秀类、竞演类音综,还是当下的治愈系、打歌类音综,作为观众的刚需节目类型,音乐综艺的赛道从不是绝对替代,而是更包容、更多元的过程。同时,与音乐行业的共生关系,也让音乐综艺还承担了更多音乐行业发展的使命。
从这些新节目,可以看到音综正在努力破局——尽力让音乐这种艺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更多观众能够感知音乐的魅力,直到再次在线下音乐现场见面的那一天。
1号结语
作为综艺市场的主流类型,音乐综艺一直都是出爆款的首要阵地。同时,音乐综艺与音乐行业也是共生关系,音综不仅能够帮助观众更快速了解音乐表达的意义,也为音乐行业输送了许多新鲜血液。
然而,后疫情时代下线下演出的受限,短视频发展催生大量热歌,这些现实因素,让以音乐而聚在一起的核心圈层开始分裂,音乐人失去舞台、观众失去现场......音综作为重要的音乐载体和消费场景,需要在新的需求下做出变革。
因此,音综开始主动变化,一方面通过「场景感」打造沉浸式的音乐舞台,带来更丰富的情绪体验,通过强视觉化呈现,放大音乐的情绪价值。另一方面,凸显音乐背后的人与价值,让良币驱逐劣币,促进整个生态的健康循环。
这其实呼应了万千用户的内心需求:音乐的魅力与艺术价值需要重新回归,由是让我们在怀旧之余,能找到新的情绪着陆点。
毕竟,音乐或许是唯一一个畅通的、让人随时出逃的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