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点击下方“有书”,关注【视频号】

专属直播好礼等你来拿

文 | 可乐妈 · 主播 | 闻悦

来源 | 妈妈抱团 (ID:mmbaotuan)

前段时间,我听说了一件糟心事:

老家一个远房表姐的儿子童童,偷偷拿父母的手机往游戏里充钱。

等在城里当环卫工、每天三班倒的表姐发现时,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4万元积蓄,只剩下几十块了。

表姐夫得知后,气愤不已,质问童童怎么能这么做。

童童却一脸不服气,说:

“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玩这个游戏,他们都有皮肤、道具,凭什么我不能有?”

听说这件事后,在场的人无不叹息。

为童童的不懂事感到无奈,更为表姐的不易感到心疼。

然而,其中一位亲戚却摇摇头:

“不容易什么啊?

说句难听的,这都是他们 (表姐、表姐夫) 自己造的孽啊。

明明就是普通人家,非要跟人家条件好的比,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买名牌。

当初为了给孩子买一双限量版球鞋,两个人面条就咸菜吃了三个月。

这又是何必呢?

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呗。”

亲戚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

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父母明明不是富人,却以富人的标准满足孩子的要求,铆足了劲儿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印钞机。

结果,却培养出了丝毫不懂得体恤父母的“碎钞机”,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

过度富养

只会滋生孩子的虚荣和懒惰

之前,我曾看到过不少关于“儿童名媛培训班”的报道。

一群10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公主裙,头戴小王冠,在一个富丽堂皇的房间里,学习西方礼仪。

她们或是端坐在餐桌前,双手拿着餐巾,轻轻擦拭嘴角。

或是捏着高脚杯,浅笑着互相碰杯。

由于这类培训班往往都收费不菲,一节礼仪课动辄就要上千,我一度以为只存在于新闻中。

直到前阵子,我在朋友圈看到儿子的一个女同学佳佳竟然也在上礼仪课。

佳佳妈骄傲地表示,生女儿就是要把她养成优雅的小公主。

然而,当我和儿子聊起佳佳时,儿子却一撇嘴:

“她成天说自己是小公主,上次小组长让她做值日,她不肯干就算了,还说是我们不够绅士。”

有一回,我去接儿子放学,正好遇见骑着电动车、还没来得及换下超市制服的佳佳妈。

没想到,佳佳见到妈妈后却是脸色一变。

一边加快了脚步,一边数落起妈妈:

“你来干什么?

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不用来接我,你看看你身上穿的都是什么……”

望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

全民富二代,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多少父母,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哪怕吃糠咽菜、压弯了脊梁,也要让自家孩子过上富人的生活。

可最终,却硬生生养出一个不知人间疾苦、虚荣自私的“富二代”。

还记得那个“状告父母不养之罪”的匡正轩吗?

匡正轩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母亲的溺爱,他从小到大都过着“少爷”般的生活。

每次父亲想要他做点事,母亲总会替他推开。

直到匡正轩年近三十,父亲老去,母亲患了糖尿病,需要大量的钱来治病。

可他依旧每日游手好闲,躺在床上睡觉、玩手机,靠着年迈的父亲做建筑工人挣的那点辛苦钱过活。

不仅如此,他还大放厥词,说孩子到了18岁,父母也要养。

只要孩子没有能力,父母就应该一直养下去,否则,就是犯了“不养之罪”。

何其悲哀?

穷家富养,本是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

可当富养没了底线,爱失去了限制,反而成了一把扼杀孩子美好品质和生存能力的刀子。

穷家富养出不了贵子

只能出逆子

有这样一则视频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一位快递员父亲因为没能给儿子买苹果手机,被16岁的儿子要求在门外罚站。

儿子对着父亲破口大骂,甚至让父亲跪在自己面前认错。

“我要是回家看不见苹果,你给我当儿子听见没?”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儿子凶狠地质问父亲“知道错了没”,这位父亲竟然颤抖着回答道:

“我错了,儿子。”

而这句话,也从某种程度上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现在寒门难再出贵子。

有的父母因条件不宽裕,便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所以加倍娇惯、宠溺孩子。

哪怕自己再苦再难,也舍不得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然而,这种无底线的溺爱与纵容,却剥夺了孩子的上进心、奋斗力,让原本能撑起一个家的顶梁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

无独有偶。

在一档调解节目中,我也看到过类似的案例: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有一个临近内蒙古的小村落,名为大泉子村。

这个村子里有一户徐姓人家,周围人只要一提起他们家的小儿子徐贺军,便个个都直摇头。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徐贺军自从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无限的宠爱。

后来,因为得过一次重病,父母更是对他有求必应:

不想读书,父母就放任他辍学在家;

没有谋生能力,父母就让他住在家里,给他洗衣做饭,靠干活种地养着他。

而如今,已经38岁的徐贺军,平日里唯一的爱好就是酗酒:

50斤一桶的高度白酒,几天就被他喝个精光,酒醉后的“助兴节目”,就是抄起一根马鞭,抽打父母。

就这样,他曾打断过母亲的三根肋骨,还逼着老父亲跪下喊自己“爹”……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其实,很少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

只有当他们切切实实感受过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后,才会对父母的给予心存感激,才会想到用拼搏和奋斗回馈父母的一片苦心。

否则,他们只会一辈子不成器,一辈子趴在父母身上敲骨吸髓。

到头来,还嫌父母给得不够多、不够好。

勤奋和努力

才是给穷孩子最好的馈赠

作家艾小羊曾在文章中提到过一种现象:

很多贫穷的父母,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所以干脆不让孩子穿便宜的衣服、不让孩子去咖啡馆打工。

可这种过剩的自尊,反而让贫穷家庭的孩子特别“晚熟”:

“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

穷孩子却还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实际上,对普通家庭,乃至贫困家庭而言,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从来都不是让孩子泡在蜜罐里,逃避着生活的真相。

而是尽早帮孩子接受家庭条件有限的事实。

这样,孩子才能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父母的不易,懂得奋斗拼搏的意义。

比如之前,山东枣庄,那个被众多网友赞扬的11岁男孩。

暑假里,他每天要帮爸爸看三个摊位。

从早上七八点一直看到晚上十一二点,在此期间,他还会无比熟练地为顾客切饼、盛粥。

当别人问男孩是否觉得辛苦时,男孩说:

“没什么可辛苦的,没有苦就没有甜,再累也没有我爸爸累。”

相信男孩的父母听到这话,一定会倍感欣慰。

再比如,那个火遍全网的小伙钟朋辰。

在今年高考中,他考出了652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当高考结束后,他既没有像别人那样四处旅行,也没有邀请亲朋好友办升学宴,而是陪着做清洁工的妈妈一起打扫卫生。

他说:

“我终于可以安心下来,帮着妈妈好好干活了。”

其实,每逢假期,钟朋辰都陪伴在妈妈身边。

夏天室外气温高,这个懂事的男孩,总是会抢着打扫室外,让妈妈待在室内工作。

正因为体会过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钟朋辰在学习上总是异常刻苦:

每天早上4:30起床,早餐5分钟,午餐9分钟,晚餐7分钟,就连上厕所,他也是捧着书去的。

就这样,如愿考取了北大。

看了各种穷家逆子和寒门贵子的故事后,我们不难发现: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平白获得的物质越充裕,他的内心就越空虚,就越没有拼搏奋斗的动力。

相反,如果能尽早向孩子展示生活的真相,引导他勤奋和努力。

他自会成为自我命运的引领者和一个家庭的领跑者。

诗人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你》中写道: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

正直、勇敢、担当、独立。”

在我看来,这句话,对那些家境不如意的父母格外有借鉴意义。

为人父母最大的成熟,不是去跟那些一生下来就住在罗马的人做比较。

而是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赋予孩子一些优秀的品质,与孩子合力朝着罗马前进。

哪怕步履缓慢,但只要昼夜不息、迂回前进,我们的孩子终会变得勤勉、谦逊和上进,从而拥有独立行走世间的能力。

到那时,我们与罗马的距离自会越来越接近。

点个 【在看】, 愿为人父母者,都能用精神富养出心怀感恩、独立奋进的孩子。

有书君说

好的教育,应该是和孩子并肩前行

今天有书君推荐给大家一个亲子平台:

 有书少年 

每天共读一个绘本故事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扫描文末二维码,回复 “共读” 免费共读52本年度好书

作者:可乐妈。来源:妈妈抱团 (ID:mmbaotuan),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妈妈抱团,一起成长,欢迎关注。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搜索建议: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热评

 国外十大视频网站

国外有哪些视频网站?今天分享10个国外的视频网站,希望你们有所帮助。1、 YouTube, 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YouTube 上拥有各种形式的视频,它提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