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如何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有人问:新到一家公司任职,公司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他们的专业技术非常强,但是管理能力很一般。之前请外面的讲师过来培训过,但是效果不好,有什么好的方法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

“ 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寻求更好的培养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寻找解决方法。

本质上,这仍然是一个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只不过培养对象限定于管理人员。既然本质是人才培养,那解题思路就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的套路来展开:确定培养内容、选择培养对象、确定培养方式、制定培养计划并实施、建立培养机制。

一、确定培养内容

你可能会问,都已经明确提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还有必要花时间讨论这个问题吗?

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领导力是一系列特质、行为、能力的统称,针对这样一个包含多种项目的概念,很难准确说哪种培养方式有效;另一方面,在这个各种概念盛行的时代,虽然说的都是领导力,但你理解的跟他理解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对于此类抽象的概念,先定义清楚概念是所有讨论、研究、交流的基础,以确保大家讨论的是同一事物。

如何确定培养内容呢?

我们可以运用框架思维从上至下来分析,具体可以用象限法来帮助思考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

象限法是一种策略驱动的思维,通过对两种及以上维度的划分,运用坐标的方式表达出想要的价值。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能力类别”和“职位层级”两个维度来分析,你也可以理解为能力的广度(需要能力的种类)和深度(每项能力的难易程度)。

1.能力类别划分

在能力类别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应包括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力。鉴于背景信息中强调技术水平很高,可忽略业务能力,重点关注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充分认识到“管理”和“领导”是有区别的,但想要准确区分“管理能力”和“领导力”难度不小,此处也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

(1)管理能力: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完成各项管理动作所需具备的能力,比如战略制定、推动执行等能力。

(2)领导力:指领导者对于追随者的影响力,它内在表现为领导者的不同特质,外在体现于领导者领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及行为方式。如全局意识、激励能力等。

一般而言,管理能力是一些具体的,通过学习、实践可以掌握的技能,处于冰山之上的部分。而领导力中则可能包含个性特质等处于冰山之下的部分,这部分很难通过培养来改善。

在实践当中,一些企业领导力条目中会包含关键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从领导力的定义也确实说得通:领导者只有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才能赢得团队成员的认可,从而具备影响力。

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分析,本文中仍然将管理能力与领导力区别对待。

2.职位层级划分

在职位层级方面,我们可以按照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履行职责所需具备的能力类别和难易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以阿里为例,腿部、腰部、头部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有明显的区别,能力要求也会有区别。高层需要制定战略,对应的能力是战略规划制定;中层要懂战略,对应的能力是战略理解与解码;基层是拿结果,对应的能力则是业务执行。

3.确定能力要求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企业对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明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跟领导力模型有些相似!嗯,你可以理解为针对某个特定管理群体的管理方面的胜任力要求。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新提拔的管理人员,其培养内容应当增加角色认知方面的培训,包括自我认知、角色定位、能力要求三方面。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能力及需要掌握的能力。

至此,基本搞清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项了,培养工作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选择正确的培养对象

鉴于问题中明确说明要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在这一环节,仅需针对管理人员群体分析,以确定“哪些人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做筛选:值得培养的人、需要培养的人。

1.值得培养的人

企业在确定培养对象时,通常将同类人员全部纳入培养计划中。在业务leader看来,反正投入都差不多(尤其是培训),“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那就让他们都参与吧。还有一些企业,被选中参与培养未必会认真对待,但没被选中就会上蹿下跳。

实际上, 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值得花精力去做培养 。你会发现,当你通过分析调研、精心设计出一套非常全面的培养方案,还聘请了非常优秀的讲师教练来做辅导,但有些人并不买账、敷衍了事。让这部分人参与到培养项目中,不仅浪费资源,甚至影响其他成员的培养效果,对整个培养项目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所以,不要花时间在那些没有学习意愿的人。如何区分呢?可以通过两个方式来筛选培养对象:一方面,对所有管理人员开展一次潜力评估及学习意愿调查,剔除掉那些发展潜力不高、学习意愿不强的人。另一方面,事前将整个培养计划的要求讲清楚,明确未按计划参加相应培养项目并考核合格的,将退出培养计划。

2.需要培养的人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相信你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力项目都可以通过培养来提升,如果是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培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于这类人,要么用其所长,要么调整岗位。比如某个人就是处处维护个人利益或者小团队利益,想要通过培养改变,太难了。

在这个环节,可以针对前面已确定的能力项,对所有管理人员做一次测评(或者访谈),了解他们在各个能力项方面的水平,评价人或访谈对象主要为被评价人员的上级、同事和下属。当然,如果能够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效果会更佳。

通过能力测评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让相关人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容易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另一方面,通过测评,企业了解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制定培养计划时,更有针对性。

三、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是721法则。从这个基本原则可以看到,培训对于人才能力提升的作用只占10%。所以,如果仅仅通过培训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其结果一定不理想。

721法则是学习的重要法则,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70%来自工作实践(参与关键项目、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业务等),20%是反馈互动(上级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等),10%是知识学习(课堂讲授、读书等)。

在具体培养方式选择方面,如果是知识类的,可以通过自学或者课堂培训,如果是技能类的,应主要通过带教、工作实践等方式进行。下表是常见的人才培养方式,可结合具体培养要求选择。

在具体开展培养时,通常会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按照以往的经验,“培训+实践+指导+研讨会”的组合会比较有效。

1.事先由讲师或教练将该项能力的关键步骤、核心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

2.针对该项能力,HR与培养对象针对实际工作场景,设计在岗实践指引,由培养对象按照指引实际运用/演练;

3.在实践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给予反馈(也可由HRBP记录,在下次课程中由老师或者他人给予反馈),培养对象根据他人反馈,反复实践;

4.定期与他人切磋、交流。

经过这几个步骤,相信培养对象对于该项技能基本掌握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四、制定培养计划并实施

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HR需要制定明确、详细的培养计划,按照计划推进各项培养工作,并定期考核、复盘、改进,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切实提升培养对象的管理能力,而这又是增强培养对象参与培养的有效动力。

在具体开展培养时,有四个技巧和大家分享:

1.化繁为简: 将各项管理技能拆解为一个个简单易学的小颗粒度的技能、行为或步骤,然后通过反复的示范、练习,待培养对象彻底掌握后,再进入下一项小技能学习。当培养对象将各项小技能全面掌握之后,再通过具体实践将各项小技能整合运用。这一方法在体育项目学习时尤为常见。比如学习打乒乓球时,教练会将动作拆分成挥拍、发球、接球等多个小动作,然后逐一训练。当需要学习的技能比较复杂时可运用此方法,比如面试技能,就可以拆分为阅读简历、发问、追问、微表情、解答问题等。

2.用好社群: 建立学习社群,要求培养对象每日实践,并将践行的过程,用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在社群内进行分享,上级、同事、教练给予反馈,帮助当事人快速成长,同时也能带给其它学员启发和成长。

3.学用结合 :一方面,企业培养的能力应该是当前实际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培养对象能够及时实践,且能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形成增强回路;另一方面,培养节奏的安排最好跟实际工作节奏吻合,比如企业一般在年末时制定战略、季度或者半年度末时开展绩效考核,相关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这个时间段略微提前时开展。

4.定期考核: 将能力成长划分成不同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结束后及时进行考核。这样既有助于优化、调整后续的培养方案,也能给到培养对象及时反馈,尤其当他们有明显提升时,能够形成增强回路。

五、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

“要想让一个人学会造船,先不要急着传授给他造船的技术,而是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在人才培养方面,最难的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也是大多数企业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鉴于此,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各级管理者主动参与培养项目,培养效果也会更好。有两个思路可供参考:

1.建立分享机制 :分享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在内部开展管理方面的分享。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家主动去学习、实践管理技能,并不断提炼、总结;另一方面,分享的过程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技能。而且,通过这种分享,让他们获得影响力和成就感,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完善职业发展机制 :在职级晋升、人才选拔等方面,将管理能力作为必要条件,也能够促进管理者主动学习。比如,晋升至上一职级必须要掌握哪些管理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按照系统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目标来开展的培养动作,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让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可以从普遍存在的、明显的短板方面着手制定培养方案,也能带来局部改善。

实际上,从提升管理人员绩效的角度来看,除了通过培养的方式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外,还可以针对高频管理场景,梳理形成详细的操作指引(比如绩效反馈面谈指引),内容包括操作步骤、技巧、知识点、tips等,这样可以降低完成该项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而减轻因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影响。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