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背后的真相。
1
一场炫富引发的震动
一份收入证明,引起了一个行业的震荡。
几天前,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的妻子在网络上晒出了丈夫的收入证明。印有中金公司公章的证明材料显示,该交易员的月均收入为8.25万元。配文是——
93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后财产吗?
月收入8.25万,意味着年薪近百万,一个93年生的人有这个收入,着实令人艳羡。但这年头,如此高调炫富实在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大家都过得苦哈哈的,有钱你就偷着乐呗,在这秀啥?
很快,有网友就提醒晒图的博主,券商禁止对外透露工资水平。更重要的是,仅仅三个月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刚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要求证券公司规范薪酬制度。
网友的穷追不舍叠加证券行业的薪资制度调整关键期,让这位博主和她的高薪老公瞬间置身舆论风暴中心。根据中金的说法,这名员工已经被停职调查。
炫富一时爽,全家泪汪汪。 这句话的威力,无论是周公子、王澄澄还是深圳宾利姐,都感受到了。
经过这场炫富闹剧,中金公司的高薪再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金公司以98.30万元的人均薪酬水平排名行业第一。
这还是降薪之后的工资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金公司支付给员工年度薪酬总额为108.31亿元,以截至2020年末员工总人数9372人计算,中金公司人均年薪115.57万元,平均至12个月——
每个员工月薪近10万元。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来做个对比——
同样是2020年,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平均薪资排第一的是阿里,3.2万元/月。
国企标杆中国烟草总公司,2020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7万元,算下来1.6万元/月。
中科院,根据网友分享统计,平均工资为9678元/月。
换句话说,中金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大致相当于——
阿里的3倍,中国烟草的6倍,中科院的10倍。
如果按照“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现状来看,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仅为中金公司平均工资的1/100。
更令人“惊艳”的,是中金公司董监高的薪酬——
2020年,中金公司董监高报酬合计(税前)1.68亿元,其中有7位税前年薪超过1000万元。
很多人对这些数字没概念,如果折算为日薪,黄海洲每天能挣5.29万元,王晟每天能挣5.1万元。
都知道券商工资高,但看了中金的人均薪酬和高管薪酬后,大家才体会到,什么叫做“金领”。
2
高薪,从哪里来?
有人可能要问,给高管和员工发如此高的薪资,中金的业绩一定不错吧?
我们翻开它的财报来看一看。
2021年,中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31亿元,同比增长27.35%。从净利润来看,达到了107.78亿元,同比增长49.54%。
这个业绩的确不错,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48家券商中,净利润过百亿的券商只有10家。
这一年,中金公司六大主营业务都实现正增长。杠把子业务是投资银行,2021年,该公司A股IPO共完成520单,融资规模达到6030亿元,同比增加24.7%;A股再融资完成471单,融资规模达到7122.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的负债率同样不低。 财报显示,2021年中金公司总负债为5650亿,资产负债率约为87%。
一位认证为注册会计师的博主“王五说说看”更是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2021年中金公司的营业总支出为171.54亿元,其中光员工成本就占据了——
77%。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高管薪酬超过千万引起热议后,中金高管2021年的薪酬均降至800万左右。但这个薪资依旧很高,券商中国此前做过梳理,各家券商A/H股年报中,至少有40位券商董监高从公司获取的税前报酬超过500万。
对比银行高管,六大行的五位董事长中,有四位年薪在70万左右。在券商高管的薪资面前,一众行长也得低下头颅。
中金的高薪资,不是第一次受到质疑。
再往前看,此前有媒体报道,2020年,中金公司拿出108.31亿花在员工薪酬福利上,给股东的分红却仅有8.69亿,员工薪酬福利金额是分红的12.46倍——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连续2年为负,却拿出分红12倍的钱分给员工,这把股东以及众多小股民置于何地?
对此,经济日报更是刊文痛批,称中金薪酬畸高有两大危害——
一是损害股东利益,二是影响社会公平。
从更深处来看,中金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最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占比40.11%。
▲图源东方财富网
翻看中金的财报,其主要业务涉及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等等。不难看出,这些业务都与中金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汇金公司控股、国资背景、监管部门支持,试问中国有几家企业有这般条件?
换句话说, 一家凭借着稀缺牌照资源赚钱的企业,凭什么众多高管能拿到如此高的薪酬?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企业,如此大比例地分食股东权益,是否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
这些,值得中金思考,也值得整个金融行业思考。
3
“劫贫济富”的游戏?
这种高薪背后,其实藏着两重分化。
第一重在券商内部。 以中信证券为例,既有年薪过千万的高管,也有年薪百万的专业人士,还有固定工资8000的营业部人员,更有月薪6000的合规专岗。
有意思的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金融行业趋之若鹜——
900万毕业生,有100万学金融类专业,毕业后疯抢15万个岗位,堪称内卷之王。
哪怕是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实习生岗位,也有大把人抢着进去。
第二重分化,在机构与投资者之间。
去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发布了2020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
2019年,只有中信证券一家券商年度净利润过百亿,但到了2020年,年度净利润过百亿的券商总共有5家。2020年,整个券商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7.82%,较上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这是券商丰收的一年。但对于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来说,这种快乐却并不相通。 腾讯证券发布的《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告》显示,在2020年,58.9%投资者盈利,基本持平的占14.90%,仍有26%的投资者亏损。
但这个数据应该是比较保守的,在各种股票社区,“50%散户亏损”、“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基金领域。支付宝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支付宝从有理财产品至今,盈利投资者只占比所有投资者41.2%。其中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占比仅6.5%。
无独有偶,银河证券数据也显示,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高达57.54%,但同期持有权益类基金基民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9.19%。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似乎成了一个魔咒。
放在当下的环境来看,这种分化,和共同富裕的主基调是相悖的。
招商银行的年报显示,中国0.06%的富人占有31%的财富,1.9%的中产占有51.12%的财富,而人数最多的98%普通人,仅仅掌握17.85%的财富。
2/8定律,已经变成了2/98定律。 当券商高管领着近千万年薪的时候,全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天平,已经从效率滑向公平一端。那些过去暴富的行业,房地产、互联网、娱乐圈,都遭到了重锤。
金融行业同样属于高收入序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为77077亿元,占GDP比重为7.8%,比同期房地产行业的占比(7%)还要高,造富程度不言而喻。
更关键的是,金融行业比较特殊。这次炫富事件出来后,我在一篇报道下面看到这样一个评论——
这些人都是分蛋糕的,不创造价值。金融应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获得合理报酬,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畸形薪酬。创造价值的科学家、工程师酬金都比不上这些人,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状态。
我觉得说的很对。当一个中科院科学家的薪资还不到普通金融员工1/10、不到金融高管1/50的时候,这是令人担忧的。 如果靠钱挣钱还这么容易,我们的基础产业和基础理论,也许很难超越欧美,也许要一直被人卡脖子。
沿着旧地图,很难找到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