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5个故事告诉你:
未来最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几种家庭
2022-03-09 10:07
文 | 宋宋Gloria
身为家长,最头疼的,
莫过于凡事都要推着孩子往前走。
做作业,兴趣班,吃饭,睡觉,起床……
不推孩子就不走,
一推孩子就反抗。
但是,有这么一群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但不用父母催,
还反过来推动父母支持,
这群孩子就是纪录片《小小少年》里的主人公们。
从没想过,
小小的孩子竟也会如此执着地追梦?
比如,一个9岁孩子,
竟会说出“音乐就像生命一样陪伴着我”的话。
《小小少年》跟踪拍摄了5位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天赋异禀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
看完这部纪录片,
你会疑惑
当孩子痴迷于一件事,
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更值得父母思考的是,
这些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强大力量追求梦想?
内驱力让少年拼尽全力
“城灯熄灭,不见枯叶蝶,
只闻听扇翅麻雀。
城巷兰楼,底有花珠帘,
亭外牡丹何时开……”
你不会相信,
这是一位孩子创作的中国风歌曲《逸》,
在背诵了一暑假的古文后,
他写下了这首歌词,
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他就是《小小少年》里的音乐神童——王烁然。
王烁然6岁学钢琴,
到10岁,
已经可以演奏多种乐器,
尤其擅长即兴创作和改编。
和其他需要被父母强迫练琴的琴童不同,
王烁然深刻地理解了热爱的含义,
他从来都是自主学习和音乐相关的一切。
即便受到非议,
也一点都不会动摇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弹钢琴手速很快,
很多人质疑他是假弹。
他写的《逸》歌词,
被认为是作假。
记者问他:
“这些评价会影响你学音乐吗?”
他摇头:
“不会不会,他们骂我,我不会在意的。
音乐给我带来快乐,
我觉得生命离不开这种东西。”
把爱好当作生命来热爱的孩子,
不止王烁然一个。
“追风少女”李莲怡娜,
8岁学骑车,
12岁成为职业摩托车手。
职业越野摩托车圈,
女车手少之又少。
毕竟,这是十分危险的项目。
车轮滚滚,
浑身泥泞,
连男车手都好奇:
“你怎么会喜欢这个?
女生不是都喜欢hello kitty?”
她刚学时,妈妈觉得:
“女孩子怕疼,试试就会知难而退了。”
练了一年多,
怡娜摔伤头,直接休克。
妈妈禁止女儿再练。
但怡娜一定要坚持。
她现在的成绩,
参加女子比赛能拿冠军。
遗憾的是,女子比赛越来越少,
她只能去参加男子比赛,
男子级别分为AB组,
她的成绩大概位于B组的前四。
并不是耀眼的成绩,
女子也很难在男子赛车中脱颖而出。
但怡娜表示:
“未来会一直把它当作职业。”
看到这些孩子,
大多数家长都会心里发酸,
自家孩子怎么逼都不愿意学习,
别人家的孩子却反推着父母支持,
到底是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的?
其实,这是内驱力的作用。
心理学家荣格这样解释:
这是在和环境交互中,
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具有驱动效应的自我力量。
具备内驱力的孩子,
不会被外界挫折所阻碍,
也不会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
他会把所有力量都放在如何更好地前进上。
就像王烁然和怡娜。
相反的是,
很多需要被父母推动往前的孩子,
靠的是外驱力。
外驱力和内驱力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看不见的力量》指出:
“外部压力杀死内部动机。
要成为优秀的孩子,
就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外部评价,
比如,分数、比赛名次、艺术考级、体育技能等等,
所谓教育内卷,
卷的就是外部评价。
而这种内卷和压力杀死的是内驱力。”
我就碰到过杀死孩子内驱力的妈妈。
她带女儿学游泳,目标很明确,
就是为了拿奖牌,中考加分。
女孩非常努力,
下了泳池,
都是一刻不停地游。
但她遇到一个强有力的同伴,
动作标准,游得快。
妈妈非常着急,
要求女儿必须赶上对方。
急起来就在岸边追着骂:
“怎么这么没用?”
女孩追又追不上,
又被妈妈骂,
干脆消极怠工,
停在泳池中间不动。
不管教练和妈妈怎么威逼利诱,就是不游。
妈妈气得直接跳进泳池追着孩子打。
再后来,
我听教练说:
那女孩死活不愿意再游泳了。
其实,
我看过女孩休息间隙在水里嬉戏的模样,
是很喜欢水的。
遗憾的是,
妈妈“急功近利”的外驱力,
打败了孩子想学游泳的内驱力苗头。
《小小少年》里,
有个孩子叫殷然,
是个“养虫专业户”。
每天沉迷于抓各种虫子回家,
哪怕被同学嘲笑和排挤,
也坚定热爱。
妈妈也清楚,
孩子对昆虫如数家珍,
对升学没有任何帮助。
但她依旧很支持。
妈妈表示:
“把孩子好玩的事情都搞没了,
人生不是很没趣。
尊重和支持外,
父母非常注意引导孩子平衡好学业和爱好。
殷然痴迷于昆虫时,
将写作业的时间一拖再拖。
妈妈发了脾气。
但处理方式是,
妈妈选择一边快步走一边背诵古诗,
发泄情绪。
情绪平和后,
妈妈回家,
对殷然说:
“请你来一下。”
语气里还带着哭腔,
但始终记着一个“请”字,
给够了孩子尊重和平等。
妈妈点出:
“人的一生之中,
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
那是一种平衡,
你选择了这个时间来看虫子,
那接下来的事情你可能会做得比较累,
那是你的选择。”
妈妈离开后,
殷然主动背起了古诗。
其实,
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需要父母先发现,并引导。
除此之外,
还需要父母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
并为此调整。
国豪是《小小少年》里的乒乓球天才,
打球10年,
拿下全国少年前八,
眼见着要进国家队。
他却爱上了电竞。
为此,
他放弃清华单招机会,
选择成为职业电竞选手。
可以想见,
为儿子的乒乓梦付出多年心血的爸爸有多奔溃。
爸爸焦虑得整晚睡不着,
甚至到了要找心理医生的地步。
但挣扎半年后,
他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国豪的第一场电竞比赛,
爸爸悄悄去看。
看着儿子成功获胜,
爸爸在台下偷偷抹泪。
看到国豪的快乐,
爸爸也终于释怀。
比起奖杯,
比起未来,
有什么能比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并追求自己的热爱来得重要?
想让孩子有热爱,父母要怎么做?
有内驱力的孩子,
有梦想,
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在哪里。
一路上的披荆斩棘,
都是他享受成就的动力。
相反,
被父母外驱力催促的孩子,
他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情,
受到的困难和挫折会变成他无法逾越的高山,
慢慢变得迷茫而缺乏激情。
父母给予的压力,
不管是紧还是松,
都很可能让孩子脱离轨道。
哈佛校长说:
“我建议哈佛的学生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实际上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不明白做事的目的,
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那么,如何发现并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自驱型成长》一书建议,
父母可以在孩子身上采用这三条规则:
“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父母要传递给孩子这样的理念:
“这事你说了算,
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确的决定,
就算不那么明智,
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天赋。
芬兰教育专家表示:
“哪怕我们的孩子不擅长数学或者科学,
又不擅长文艺,
我们依然能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力量,
可能是为人公正,
有创作力,
擅长团队合作,有好奇心等。”
总之,
重要的是,
我们需要培养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
当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也就有了追梦的力量。
当然,
很多父母会担心,
这样是否会导致孩子像脱缰的野马?
《自驱型成长》明确表示:
“"你来定’,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在所有事上拿主意。”
这也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发现并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而同时,
我们也需要做好引导,
让孩子在正面环境中,
长成他想成为的样子。
影评人这样评价《小小少年》:
“在近距离探寻孩子们的奇趣生活和蓬勃热情后,
我们惊叹,即使生活境况复杂多样,
孩子们仍然拥有顽强的精神和力量。”
而透过《小小少年》,
为人父母更需要思考:
我们给予孩子的外驱力,
是否对孩子有意义?
我们的孩子,
是否有未曾发现的天赋?
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发现内驱力,
让他的人生爆发无穷力量?
这是为人父母的功课,
也是我们养育孩子应尽的责任。
—— End ——
作者:宋宋Gloria,修辞学硕士,曾任国企高管,现为全职妈妈。八一八婚姻和爱情的真相,聊一聊育儿和育己的感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