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最常见的类型》
摘要:郭老认为,妈妈爱宝宝,不仅要有爱,更要有文化,有智慧。在此,郭老把几个孩子 们常发生的却又常被错误治疗的病讲给妈妈们,希望能唤起妈妈们的重视,帮妈妈们真正解决问题。
我想对天下妈妈们说几句话:为了我们孩子们的健康,我们把爱给他们,但要爱出个健康快乐的宝宝。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妈妈们都知道去医院,去最好医院。孩子进医院就退烧,用冰袋去物理降温,用激素降温,用抗生素消炎……你怎么办?
流感用激素退烧而成肺炎,再退烧成了肺感染,又怎么办呢?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妈妈们只有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文化、有知识在能有健康的爱。
我经常见到妈妈们会不知所措,或是爱与愿违的情况。这是个文化与医学的知识问题。我不可能在几篇文章中把这些知识全部传达给诸位。我想,把几个孩子们常发生的却又常被错误治疗的病教给妈 妈们。
孩子发热,要认清“热型” 孩子发热,体温升高,我们怎么对待发热?我说千万别不问原因就退烧。只要不问原因就退烧,一定是错的。我们一定要看发烧是个什么“热型”。我说的“热型”是指发热的类型,不同的热型 是不同的病。也有不同的治法。所以要认清“热型”。
发热可分为以下五个“热型”
一、发热饿【恶】冷【发烧,但是非常怕冷】
二、发热恶风【发烧,有点怕冷】
三、发热恶热【发烧,怕热】
四、寒热往来【时而怕冷,时而怕热】
五、低热不澈【撤】【低烧不退】
这些热一定要识别清楚,绝对不能模糊。今天我说一个孩子常见的发烧病。
宿食发烧是发热恶热中最常见的情况 孩子发烧了,体温 38℃至 40℃。不要怕,抽风也不要怕。因为人害怕了,智慧就没有了,惊慌就要失措。
先看孩子大便怎么样?食欲怎么样?观察孩子发不发冷?肚子脐上脐下胀不胀?痞不痞【有没有块状物,这里多指气痞】?前一天吃过什么?喝过什么?舌上有苔没有?苔厚或薄?孩子情绪怎么样?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你便可以给孩子买药吃;吃下病便好了。
如果你把孩子送医院也可以,但必须知道这个病怎么治是对的,怎么治是错的。我只能告诉你对上述的问题怎样去弄清楚。
一、辨孩子发烧是否发冷?
孩子的发烧不发冷。怎么知道不发冷呢?会说话的孩子可以问,没学说话的孩子也可以观察。
孩子卧床的姿势如果喜欢蜷卧,这是冷的姿势;如扬手掷足仰卧喜欢凉,这是不发冷。
发热不冷的热型确定了。
二、辨孩子大便是否通畅
再看孩子大便怎么样?如果前一天没大便,或 24 小时内没大便,看肚子:脐上脐下胀不胀?
如肚子鼓着,用左手四个指头轻轻按在肚子上,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叩击左手四指背,听声音。如发 出的声音是左手指的声音,那肚子是不胀的。如叩击左手指发声是肚子里有气体的声音,这是气痞。因宿食不消化停留在胃中或横结肠有气体都会发出砰砰的声音,这是宿食不消化的气痞发热。这种 情况身体发烧 39℃至 40℃以上那怕抽风不要怕,只要一通大便,6 至 8 小时即退烧。
宿食发热,通便即可退热。这个病属于外源性疾病,是因为食物吃得太多,或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胃里太满,胃蠕动 下降,和宿食停留在肠中发酵产生了气体,妨了肠蠕动。这些停留的食物不能消化,产生的热量,都由循环把热量带到身体表面,用温差向外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就是宿食发热的机理。既然是这样,物理降温就没有治疗的意义。如用抗生素或激素退热就是个错误。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只能通大 便把宿食排出去。
因此这个发热虽高到 39℃、40℃不要惊慌。
方法一:三黄片通便退热
如果家中有“三黄片”(大黄、黄琴、黄连)研碎吃下去,效果比整片吃快些。
用量上:
一周岁的孩子每服 2 片;
三周岁的孩子每服 3 片。
四、五周岁的孩子每服 4 骗;
六周岁以上每服 5 片。
六小时后服第二次。大便通了即可停服。只要大便通下来七八个小时便退烧。
服药期间,需少吃食物,以防复发 切忌服药期间吃食物,病必然不能愈。只可喝白开水。大便通下来,烧退了,等孩子要吃的时候再少量给吃一点流食,千万不要多吃,不要吃肉、油腻、海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宿食虽然通下了,但未必下干净了,这时如又多吃了,会再一次造成宿食发热。告诫母亲们千万不要把爱用错。
方法二:宝宝退热的饮片小方子
如果没有三黄片,也可以用下面这个中药饮片处方:大黄 10g、黄芩 20g、黄连 15g 以上三味药,用净水烧沸,取 250 毫升【半瓶矿泉水的量】,浸渍一小时,搅和几次,滤去渣滓。
一周岁每服十五分之一。
两至三周岁每服十分之一。
四至五周岁每服十分之二。
六至十周岁每服十分之三。
十周岁以上每服二分之一。
服药时宝宝呕吐勿惊慌是正常的排异反应。
服药时如孩子呕吐了,不是坏事,吐出的宿食越多越好。如吐过两次,吐出的没消化的食物较多,可以不用再吃药就病愈了。如吐出的东西不多,便再吃一次药,通大便即可痊愈了。
吐与大便都是把宿食排出来,都是排异的效果。在我行医数十年的观察中,母亲们、爷爷奶奶们,多数是惟恐孩子饿着,担心孩子缺营养,似 乎是营养越高越好。极少数有考虑孩子吃多了生病的。
民间有句流传很久的谚语:“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中医有“损谷养胃”的说法。“损谷”是什么?少吃饭则养胃。
《感冒来了到底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 》
摘要:本刊在前几期,请郭老讲述了如何应对感冒发热的方法,引起了很多苦于奔波在医院途中的妈妈们的强烈关注和反响。不过,妈妈们觉得宿食发热容易判断,效果甚好,可是,对麻黄汤与桂枝汤,还是不甚了了,针对此问题,郭老对两种汤方做了系统的原理介绍,让妈妈能对这两个方子轻松判断,正确运用。
“麻黄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剂,发高烧、畏寒、颤抖、不出汗的感冒,要用“麻黄汤” 发汗法。而发热不甚高,畏寒也很低,时而出汗时而无汗,是普通常见的感冒。因为时而有汗,所以不能用发汗法,只用解肌法——“桂枝汤”方。
麻黄汤与桂枝汤都是排异法。因为人的排异本能向体外排出异物的趋势不同,我们就用不同的 方法顺势利导。麻黄是发汗药,能使汗腺分泌汗液,但必须与桂枝同用方能发汗。因为麻黄还有一 个利尿的作用。如果与桂枝同用必发汗;如果与甘草同用或单用,就可能利尿。医生必须熟悉药物的配伍发生的效用。
麻黄汤的目的是开放汗腺,分泌汗液,所以要麻黄、桂枝同用。桂枝汤不使汗腺分泌,因为有时汗出;汗腺的开合正常,分泌也正常。只是汗出来了,不能持续。不能持续有汗,便不能持续排异。不能持续有汗的原因是体液不充足。桂枝、白芍是通血脉的药,能使血循环加速周转流通。生姜、大枣、热稀粥都是增加体液的。这是个补充体液帮助本能系统排异的方法。仲景称麻黄汤为发汗法;称桂枝汤为解肌法,都是顺势利导法。
(以上两篇文章发表自《母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