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文科学频道独家稿件,禁止未获授权转载至任何平台
作者:@天涯爱科学
最近这几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很热很热。笔者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环境好了,身体就好,身体健康可以省去很多钱。但是要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就是山,想变为金银,恐怕没那么容易吧。直到最近看到央视的一个新闻,笔者的观念开始改变了。
杨忠勇,68岁,浙江安吉人,承包了一个8000亩的竹林。今年因为台风,林场里的道路都被摧毁了,要重修道路,至少需要投入二十多万元。老杨想尽办法都没能筹到钱——他本身现在就欠了不少钱,甚至银行里还有百万的贷款都还没有还。
老杨和他的竹林
正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银行里居然传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可以给他贷款,条件是拿他竹林的空气来做抵押。空气做抵押?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估计很多人甚至都会怀疑这里面是否有骗局。正在老杨忐忑不安的时候,银行已经给他算出账来了:每亩竹林碳减排量为6.84吨,1030亩竹林共减排7046.23吨。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为每吨52.78元,按此计算,银行可以给老杨提供贷款为37.19万元。
银行经理和老杨
老杨用空气作抵押贷款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纷纷来打听这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样的馅饼。其实,老杨的案例只是全国早已拉开碳排放交易大幕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而已。历经多年试点,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当日一开市,就达成了全国首笔碳交易,价格为每吨二氧化碳52.78元,总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什么叫碳交易呢?碳交易又叫“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额度分配给企业,如果未来企业的碳排放量高于配额,那该企业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反过来,如果该企业排放量低于配额,那么企业的盈余的额度就可以放到碳交易场所出售。
因此只要控制好碳的排放额就可以赚钱了,做一个新时代下的“卖碳翁”,稳赚不赔,这种生意做得多爽呀,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吸引到这种“躺赚”的生意中来,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特斯拉了。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净利润达7.21美元。但是,2020年特斯拉靠售卖碳排放额度的收入高达16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该年度特斯拉卖车方面亏损至少超过8亿美元。马斯克现在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乐得一把老脸笑成了一朵花。
为什么要设立碳交易机制呢?中国政府在2020年9月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达成这个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繁重的。
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这个工具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碳资源优化配置,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在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上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这个交易市场机制里面,除了利用排放配额有盈余来赚钱之外,还有企业开动脑筋,利用零排放甚至是负排放的赚钱。所谓的负排放,其实就是“吸碳”,利用森林来吸碳,被称为“碳汇”,污染企业通过购买碳汇指标,可以实现碳中和,赢得减排缓冲期。
央视报道老杨的故事,就是通过“碳汇”来交易赚钱的故事。有生意自然会有买卖,有买卖自然就会有中介,碳交易市场自然也会有中介。老杨的故事吸引了一个叫汪林年的人,他就是一个专门做碳汇中介的人,平日里他四处打听,看看哪里有碳汇的资源,找到后就放到碳汇交易平台进行销售,寻找买家。今年,他希望能买到五万亩的竹林碳汇,并签订二十年的协议。汪林年说,五万亩竹林每年只要正常管理,就能凭空多赚七十多万元,20年就是1400多万,天上掉下来这个馅饼大得让你无法想象吧。
其实老杨的故事并非是新鲜事情,早在2011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建成了2191.21 公顷高标准生态保护林,30 年内预计碳汇减排量约20 万吨。该项目创造了114 万余个工日的临时就业机会,当地1 万多人受益,产生的碳信用额度被美国迪士尼公司出资180 万美元购买。
在全球日益蓬勃发展的碳市场大环境下,有人觉得通过植物来吸碳实在是太慢了,强大的利益驱使下,新的碳汇创意产生了。在冰岛,一家名为Orca新工厂,通过特别的装置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溶于水后通过岩缝注入地下800米到2000米深的玄武岩中。当二氧化碳水溶液接触到玄武岩中的钙、镁和铁,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钙化白色晶体,这一石化过程耗时大约两年左右。这家工厂预计近期每年可吸收约4000吨二氧化碳,如果按面积实行碳汇能力来算,这家工厂的效益可谓惊人。
至10月23日止,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亿元,光是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就超过了2000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可以想象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所形成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任何有抱负的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投身于其中去,既可为防止全球气候恶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又能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