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如期而至,携程们又被“控诉”了。
2023年随着文旅消费大规模复苏,关于携程等OTA平台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除了老生常谈的大数据杀熟、诱导贷款等,近日就连携程体系内的供应商也坐不住了,大吐各种佣金罚款套路的苦水。
消费者、供应商接连喊苦的背后,是用户增长达到瓶颈后,AI等新技术只能被用于挤压存量市场以及供应链来保证经营效率,但这又极易打破平台、供应商、用户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
可以看到,携程系几乎垄断式的市场地位,使其在行业复苏时能够最先最快地实现反弹,去年7月还发布了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承载了未来利用AI做好行前、行中、行后智能助手服务的希冀。
但问题在于,除了消费侧以及供应侧司空见惯的不满外,面对美团、抖音、小红书这些虎视眈眈的平台型跨界对手,AI真的能让携程守住王座吗?
技术不向善?
票务服务一直是携程营收的重要支柱,同样也是近年来OTA平台各种套路的重灾区。
官方铁路购票平台12306在建设初期,因为服务器、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经常出现高峰时期崩溃的情况,给了携程等有技术、用户优势的OTA平台,及时帮用户出票的机会,各类抢票插件、付费加速包应运而生。
这些抢票产品的原理是,依托脚本程序来监控余票流出,利用网速差距帮助用户率先锁定余票,将用户排队顺序提前,以此来提升抢票成功率。
相较于早年12306的诸多不便,具备抢票功能的第三方平台,更能保证出行需求得以满足。反之,近两年官方技术力的崛起,也让平台们逐渐式微。
尤其是12306上候补功能的加入,给第三方抢票平台当头一棒。车票售罄时,官方候补将享受最高优先级,只有当候补订单全部满足后,才会公开余票发售,此时那些抢票产品才有用武之地。
但是票务信息差过大,以及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促使第三方平台的抢票业务多次变种却没有绝迹。
比如在抢占候补上,第三方平台会利用10分钟的付款规则锁定大量票源,用储存的身份证信息抢占大批热门地点的订票却不付款,进而导致票源紧张。当旅客求票无门时就会通过渠道加价购买,平台就释放一定比例的票,把真实的买票人提前加入候补名单里,这样抢票成功率就会非常高。
简而言之,第三方平台比大部分普通用户更会利用12306的官方规则,这种手段法无禁止,但极不厚道。作为OTA巨头,将创新技术应用在构筑信息差之上,也对行业发展不利。
平台的“黑手”同样伸向了提供旅游产品的供应商们。
日前,有自媒体撰写《携程这是在作死》一文中称,自2021年起,携程便将AI技术用于款项收支实践。该技术自动化流程非常高,可以利用有明确时间戳的大量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
但在年终盘点时,有供应商偶然发现被平台多收了2%左右的佣金。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携程自己的后台数据都自相矛盾。并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后台数据有问题,部分订单被重复计算了。至于哪些订单被重复计算了,平台也沉默不语。
本应拿来促进行业升级进步的新技术,却被应用在与用户、供应商勾心斗角的追逐短期利润上,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难免会人心背离,给予后来者反超的机会。
外冷内热的AI
去年7月,携程赶着热潮入局AI大模型,发布了首个旅游行业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
官方称“携程问道”具备并将持续迭代两大方面的能力:一是用户需求尚未确定时,为其提供出行推荐服务。用户提出想法,“问道”可从地域、主题特色等维度,推荐旅行目的地、酒店、景点、行程规划和实时优惠的选项。
另一方面,在用户需求相对明确时,提供智能查询结果。用户可用文字和语音以自然语言长句的形式,进行复杂条件的机票和酒店产品的查询。
简单来讲,携程的优势在于自有的社区生态和以此为基础衍生的高质量内容。而内容作为行业数据,在简单清洗后便可成为大模型的训练语料。
但就目前来看,携程大模型的产品形态似乎未能切中用户痛点,亦未能对既有功能产生足够的提升。产品成效尚需时间检验,定位也有舍本逐末之嫌。
在创始人梁建章看来,携程问道是一个旅游业的“可靠答案库”。然而旅游在年轻用户群体眼中本就不存在标准答案,“特种兵式”、“打卡式”、“沉浸式”等多样化旅游形式的出现已证明了这一点。假设大量用户通过AI制定旅游路线规划,千篇一律的答案反而会影响社区交流与氛围,甚至导致用户粘性的下滑。
横向来看,不只在OTA行业,各个领域的垂直模型在C端的落地尝试,其实都算不上顺利,甚至有成为沉没成本的可能。各个类型的产品大多定位于降本增效,只是效率仅属于用户体验中一个不算核心的维度。
降本的价值预期表现则不一样。近些年,携程营收水平得益于所处的行业垄断式地位,而超过3万(峰值4.5万)的员工规模,只创造了与1万员工的B站和6000员工的爱奇艺同等的收入。
携程技术副总裁王清此前表示,“在AI模型的助力下,我们在3个方面的客服自助率都有了翻倍提升,包括全球超过20种语言的线上自助回复率、邮件自助回复率和电话语音自助解决率。通过AI的辅助,可为携程客服日均节约超10000小时工作时间,相当于日均解放超1000名客服人力。”
在「财经新知」看来,携程问道目前最大的贡献,正是用AI大模型取代了原来的客服,这或许也是携程裁员降本的一个底气。至于基于携程内部资源的内容训练和算法设计,等于说还是个封闭的大模型产品。所带来的功能升级,目前在用户侧来看,体验似乎并不明显。
当老大的难
携程这个老大当得并不容易。
2020年疫情冲击最为严峻的时刻,梁建章挺身而出,亲自COS直播带货,一度传为业内佳话。当年第三、四季度,还依靠缩减成本逆势实现了连续盈利。
低谷过后,携程去年又大打了一场翻身仗。前三季度盈利一路大涨,Q3净利润更是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了74%。
但三年变迁,也给新的竞争对手带来机会。
2020年之前,OTA市场基本被携程系、美团和飞猪分占,如今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以及东方甄选等新晋“黑马”持续杀入文旅赛道,新旧势力全面竞争只在一瞬之间。
其实新旧两股势力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劣势,也都在努力一边夯实长板,一边寻找机会补足短处。
据旅游从业人士透露,针对酒店产品的平台服务费,小红书、抖音通常只收取4%-4.5%,美团、飞猪收取8%-10%,而携程要收到15%左右。相比传统的携程系,新平台的优势在于佣金低,劣势在于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管理上远不及前辈。
用户对内容种草越来越没有抵抗力,携程这几年也一直都在尝试内容上的创新,2019年开始招募旅游达人、孵化KOL,直播成了常态化。但是由于携程本身的垂类工具平台属性,其内容运营更像是针对私域自身流量的激活,和外部的公域内容社交平台相比差距明显。
小红书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璞真乡里(上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由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
抖音也在OTA赛道表现出更大的野心。去年5月上线了日历房功能,用户可以即时下单预订。同年7月,抖音生活服务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其中酒旅业务升级为一级部门。抖音正在逐步形成“内容种草-消费决策-线下履约-体验反馈”的闭环链路。
除了新平台的虎视眈眈,连锁酒店出逃也不得不重视。
前几年,国内单体酒店经历了一轮“倒闭潮”,2021年比2019年减少了32%;连锁酒店则增长了10%,连锁化率从26%提高到如今的39%。
连锁化率的提高,削弱了酒店对平台的依赖。比如,目前华住85%的客房都是从自家渠道卖出的。
而今年元旦开始,包括洲际、凯悦、希尔顿、万豪等高星酒店的大中华区,均不再给第三方预定的白金卡及以上会员,提供免费酒廊、双早、升级等VIP待遇。高星酒店和OTA平台在发展方向上已经走到分岔路口。以高星酒店为傲人资本的携程,很难不受冲击。
新技术和新势力,一起涌入文旅赛道,对于当惯了老大的携程而言,将会迎来一场许久未遇的硬仗。如何一味地追求守江山的短期利润,而忽视了产品为王、用户为本的创业初心,那么行业改朝换代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首个旅游行业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发布,AI更懂你的玩乐心思吗?
超声场-文旅内卷:抖音、快手和携程、美团正面刚
斑马消费-双面携程:对内狼性,对外佛系
商业范儿-携程,只能打顺风仗?
太务实报-携程这是在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