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玄铁
编辑丨林伟萍
今年首月,A股板块上演“估值杀”剧情,高息股领涨,百元股跌逾两成,结构性行情分化加速。
风格转换:“三高”价值股延续慢牛
上周,高层强调:“培育优质头部上市企业,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笔者认为,这意味着,一方面行政维稳资源将向优质头部的蓝筹股倾斜。A股已隐隐分成政策救市、自助救市和随波逐流三大板块。通达信数据显示,1月31日领跌板块为微盘股指数,大跌6.6%,一月跌幅约为20.7%,先后失守250天线和360天线,进入熊市格局。同样是此前连涨五年的煤炭指数则1月断档式领涨,上涨约11.8%,市场押注其高现金流、高股息和高回购的格局将延续。
另一方面,新政导向旨在让投资价值唱主角,取代交易价值独大的现状,高估值题材股或将回归均值。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沪市、创业板和科创板静态市盈率均值分别约为11.2倍、26.3倍和28.2倍,中值分别为35倍、41.5倍和45.8倍。沪综指更受青睐,不仅因为本土偏好高和整体估值低,更主要是央企国企权重占比大,盈利更确定。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76858.3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6332.8亿元,同比增长7.4%。
过去一年来,沪综指成多头全力维稳对象,尚且出现月K线六连阴,为历史头一回。创业板指和科创50屡创年内新低,科创50的月K线已是十连阴,较2020年7月峰值缩水逾六成。和其高度关联的百元股指数本月跌22.9%,月K线连拉12阴,二级市场开始为“发行估值高、超募金额高和炒新热度高”的三高畸形现象买单。
救市H股:好钢用在刀刃
目前,陆港股市三大估值洼地香港H股、京A和深沪B股皆需政策援手,只是在存量博弈、节前差钱的格局下,三个瓶子一个盖,政策性护盘资金或选择从最弱点入手。StockQ全球股市一月份涨幅排行榜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上证B股指数本月上涨5.06%,进入涨幅榜第七位;香港国企指数、恒生指数和沪综指分别下跌8.55%、7.75%和4.85%,分列跌幅榜第四、第五和第十位。
H股受到中美货币周期错位和经济金融摩擦的双重挤压。EPFR数据显示,截至26日的当周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流出规模约6.5亿美元,较前一周增加1.3亿美元,为连续30周净流出。当周内地资金仍在买进港股,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为44.6亿元人民币。
A+H股会不会是护盘新支点?从品种看,首选H股流通股占比小的权重股。自从1月23日以来,中铝国际A股和H股的盘中最大涨幅分别约为44.6%和123%,A股股本总量和价格分别是H股的6.4倍和2.9倍,后者为小盘+低市值+易控盘+回购成本低的组合。类似一夜暴富效应若能激发政策套利者的广泛介入,则H股将迎来转机。
龙年前瞻:仍有望熊转牛
沪综指1月跌幅为6.27%,为过去34年里第16次在开年首月下跌,跌幅排名为第八位。机构云集的茅指数和宁组合当月分别下跌11.9%和17.3%。基金增仓和基金减仓板块分别下跌22.3%和25.3%,是增是减都带错,预示着基金仓位已暴露风险,如同被鲨群围攻的受伤鲸鱼。
当下,基金超高仓位和股指迭创新低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群体错判导致的尾大难掉。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9.15%,较前一周加仓0.3个百分点,为近11周的新高。其中,满仓、中等仓位、“低仓空仓”的股票私募占比分别为56.66%、31.38%和11.96%。当多头似已打光子弹,会否变成多杀多行情呢?1月30日,知名投资人董承非坦言,市场可能会出现“去机构化”的现象。沪深300指数目前估值在历史低位附近,困难期孕育着新的种子,但“预期牛市马上到来则有点草率”。
牛市会否到来?不妨从历史中找转机。自1990年以来,在开年首月下跌的15年里,有5年陡现年度转涨,出现大逆转格局,分别是1996年(一月跌3.23%,全年涨65%)、1999年(一月跌1.05%,全年涨19.2%)、2014年(一月跌3.92%,全年涨52.9%)、2015年(一月跌0.75%,全年涨9.41%)、2020年(一月跌2.41%,全年涨13.9%)。只有2015年的一月攻势为牛市半山腰,其余一月份皆底部区域,且当年为长牛市第一年。乐观来看,若是政策持续加码,龙年A股有望迎来熊市转牛的第一年。
(作者系职业投资人。本文已刊发于2月3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提及基金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