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服“年轻化”。
记者/王崭
编辑/郑亚文
在社交平台上,妮珍有很多标签。
“第一个在牛津大学办展的藏族人”“拉萨最酷的女孩”“90后藏族美女雪怪”……
但妮珍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打破这些标签。
她曾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读本科,大二时拍摄的一组照片刷屏了国内外的时尚媒体,打破了西方人对西藏的刻板印象。毕业后,她回国创业,做商业摄影,打造服饰潮牌,还在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河博物馆举办展览,登上央视纪录片......
她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在拉萨做着面向世界的民族风潮牌,用作品让西方人看到更现代、更真实的西藏。
伦敦来了“太阳女神”
2015年,从伦敦艺术大学毕业的妮珍,放弃了手头留在英国继续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拉萨创业,她的团队成员分布在迪拜、法国、意大利、杭州等地。
回拉萨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妮珍心之所向。
从9岁到21岁,她一直在外求学,从成都到英国,生活在拉萨的时间少之又少。她想念每天早上奶奶给她打的一碗酥油茶,也想念拉萨八角街的每一个角落,更想念拉萨灿烂耀眼的太阳。
妮珍为自己拍摄的肖像照
一个人在外生活,凡事都要靠自己解决,妮珍慢慢意识到她身上的无穷“潜力”,少女略带叛逆的想法也促使她尝试更多的可能。
17岁那年,妮珍爱上了服装设计。她在网上看各种图片,用卡片机模仿拍摄,也有了进修服装设计的想法。她努力学了很久的英语,自己摸索着做作品集,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的服装造型专业录取——这是一家世界顶尖的艺术院校,有不少世界知名设计师都毕业于此。
来到英国,妮珍才发现很多西方人对西藏的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之前。他们觉得西藏人还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很少有人会了解拉萨这样的都市。这也让妮珍想要通过作品去体现真正的西藏。
大二时,妮珍回到家乡拍摄了一组照片,穿着传统服饰的藏族人拿着可口可乐,喝着百威啤酒,带着墨镜,看着时尚杂志……传统与潮流文化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组照片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讨论,还被国内外多个媒体转载。但妮珍的英国同学却好奇地问她:“这些东西是你从国外带回去的吗?”
这也让妮珍意识到,想要让世界看到一个更现代、更真实的西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年,妮珍转读时尚摄影专业。转专业的第一年,她的成绩并不算好,但在毕业时,她是唯一一个毕业成绩“全A”的亚洲学生。
拉萨的“雪怪”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妮珍一直半工半读。她给大品牌拍宣传照,给时尚媒体拍写真,回到拉萨后,她创立了圣山工作室,开始做商业摄影。
虽然是一个“影楼”,妮珍却不想做一个“流水线”摄影师。她更想要做一个“时间记录者”,给藏区形形色色的人拍照。
但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拍摄的照片开始雷同,“当一个热爱的职业掺杂了过多的商业,就会扼杀很多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7年,妮珍决定放弃商业摄影,转而创立了同名的服饰品牌——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经济上的空白,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走进“圣山服饰”位于拉萨的实体店,最吸引人的可能是店里的雪怪模特。藏语中,雪怪被叫做“夜帝”,有着卷曲的白色毛发和高大身躯,是一种出现在传说和喜马拉雅山上的神秘生物。因为一直没有被证实确实存在,让雪怪这个形象有了更多想象空间,这正是妮珍想要的。
圣山位于上海的快闪店
从小到大独自成长的经历,以及在国外的生活给妮珍带来的,不只有学历、语言优势和更广阔的视野,还有一些“叛逆”。
在妮珍看来,“一样东西只有运用在生活里面,它才能真正的传承下去”。很多传统藏族服装已经跟不上现代生活的需求了,年轻人也不太愿意日常穿着。如今,传统藏族服装大多出现在重要的场合和重大节日上,大部分人觉得“只有老人才会一直穿着传统藏族服装”。
妮珍和伙伴将传统藏族服装和现代服装结合起来,从实用性和实穿性出发,改良了穿着方式和剪裁,穿着起来更加便捷舒适。他们选择了更加“现代”的面料,例如店里除了偏传统的藏袍,也做了T恤、卫衣和冲锋衣,还有手机壳、针织帽等小配件。
在模特的选择上,妮珍也注重“实用性”。
圣山的模特“次仁”,29岁,是一名宾馆工作人员
进入圣山淘宝店,不同服饰的模特有着不同的面孔,有些模特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些模特基本都不是专业的,而是妮珍和伙伴从西藏各地找来的“素人”(网络用语,指没有出名的普通人),“有些模特是熟人,有的就是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直接去问能不能给我们做模特的路人”。
他们不需要模特有多漂亮,身材有多好,表现能力有多强,即使照片中的模特表情羞涩也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模特要像是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普通人,“大家都没有做过模特,用素人做模特,其实更带来更直观的一个穿着效果”。
这个2017年才创立的品牌,现在已经俘获了不少消费者。不仅是西藏当地的年轻人会穿店里的衣服,前往西藏的游客,五湖四海的普通人,都会购买“圣山”的服装,把它作为日常穿搭,穿着上街、拍照。
不设限的下一站
在某个方面来说,“圣山服饰”是一个“世界化”的品牌。
妮珍的团队分布在世界各地。一个设计师在拉萨本地,另一个设计师是意大利的在校研究生,视觉总监在迪拜的艺术学校当老师,而品牌的文案策划者则在法国。她的同事有的在浙江做运营,有的在拉萨经营品牌和线下店铺。很多成员还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圣山”的工作更像是一份兼职。
除了自己设计的产品,他们还陆续做了很多艺术家、品牌联名。最“大牌”的是和啤酒品牌“百威”联名的产品。
很多时候,人们提到“圣山”,关联的都是“潮牌”。窦靖童、丁真、苏木达尔基等明星、红人都穿上了“圣山”的衣服。但因为之前商业摄影的经历,妮珍并不想将“圣山”做成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品牌,她们每件衣服出货量是100—200件,在拉萨当地的店铺中,还有一些独一无二的孤品。
她们做的一些事,都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服饰品牌的收入一方面能够让我和我的团队温饱,一方面能够支持‘圣山’举办的一系列活动”。
妮珍的团队几乎都是女性,这并不是她刻意为之,“更多是机缘巧合”。
“圣山”的拉萨本地团队中,有很多30岁以上的女性,她们本身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也有着家庭和孩子。而“圣山”的工作为她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让她们能够兼顾工作与生活。
在社交平台上出镜率颇高的“圣山小玩偶”,是“圣山”和西藏各个区域手艺人的共创产品。
西藏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手工艺产品。这些年,因为工业化产品的出现,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
在妮珍看来,“圣山”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购买群体,也有一些宣传渠道,能帮助这些本土的手工艺更好生存、延续下去。“因为做工时间等问题,这些手工艺产品的定价都会比较高,很少有人会去消费。我们的手艺人合作项目,其实就是帮助他们去售卖这些产品。”
从2017年到现在,圣山也开展了更多活动。
圣山林卡
每年的影像大赛,“一千零一只雪怪”的艺术创作比赛,还有在拉萨举办的“圣山林卡”,都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艺术家,普通人也能得到一个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到一个更现代、更真实的西藏。
现在,这个“西藏式”的时尚品牌,正在走向全世界,妮珍有了更多职业身份。而每一个不同的职业和身份,都能给她不同的力量和感受。今年,她选择继续前往伦敦学习,去研究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保护和艺术文化创意产业能有什么样的关联。
下一站是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一直在撕开身上标签的藏族姑娘,并没有给自己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