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生态底色 阔步振兴之路
——海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韩啸 龙成 邓卫哲 见习记者 陈新宇
九月的海南岛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保亭县的红毛丹压弯了枝头,白沙县的百香果、菠萝蜜硕果飘香,随处可见的斑斓叶奏响了又一年的增收序曲;九月的海南岛,更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五指山下的雨林深处建起了康养度假村,主打生态游、文化游的毛纳村、博后村,和美丽的海岸线一样成为海南岛的名片……
日前,在位于海南白沙县牙叉镇的原生态茶园小镇内,外地游客与当地茶农一同采茶,体验农事乐趣。 吴峰 摄
从2020年3月海南所有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至今,琼州大地旧貌换新颜,在保亭、在白沙、在临高……这些曾经山高路远的脱贫地区成了新征程上的焦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表示,目前,海南正构建从产业发展到民生保障,从自然生态到人文气象的全方位“衔接机制”,沃野田畴里涌动着经久不息的发展活力。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安排各级衔接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24.3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全省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31.78万人;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总额1.37亿元,受益脱贫户11.98万户(次)。
以茶为媒 探索产业生态化之路
蓝天白云、群山密林、碧波银滩……这是绝大多数人对海南的固有印象,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白沙县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位于海南岛中部,黎、苗等民族聚居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境内山地、盆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的美誉。
也正因为地处深山、发展受限,2017年白沙县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了白沙县的头等大事。到2020年底,白沙县完成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如期实现全县44个贫困村出列、441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茶产业是实现这一壮举的关键。借助热带雨林区位优势和70万年前陨石坠落形成的独特地质资源,“白沙山川美,四季茶飘香”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站在硕大的陨石坑旁远眺,低缓的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五里路有机茶园的300亩基地尽收眼底。虽不是采摘季,符秀香等黎族茶农仍躬身穿梭在一行行茶垄间,有的在修枝剪枝,有的在人工除草、施有机肥,为来年春茶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春茶行情最好,过了年就开始忙了,每天能采摘鲜叶10多斤,每月收入4000余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符秀香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我们的茶树是‘吃海鲜’长大的,你看这茶垄间挖沟埋放的都是鱼虾的发酵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的品质能不好吗?”
白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成耀表示,目前全县茶树种植面积已从2014年的4000多亩发展到1.04万亩,带动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有机茶种植面积3525亩,促进人均增收约3500元。
这是坚持生态优先,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海南的脱贫县正逐渐走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是热带雨林深处的一座黎族村寨,山多、地少,老乡们曾调侃自己“穷得只剩下山和水”。2020年起,毛纳村通过“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机制,打造了备地种植、苗期管理、采收加工、品牌营销的水满乡大叶种茶产业链,目前,只有33户128人的毛纳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72亩。
“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我们都不再进深山采野茶了。”毛纳村村民王秋婷在她经营的小酒坊里说:“你看才营业一上午,自酿的山兰酒已经卖光了。”随着黎族文化不断传播,王秋婷在自家小院开起了酒坊和商铺,主要售卖黎锦、藤编、自酿酒等特色产品。
水满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冯斯福介绍:“现在毛纳村对古民居、古村道等进行保护修缮,对合亩仓库、黎族船型屋、织锦等黎族民俗文化进行展示,充分挖掘乡村的内在美。”
据了解,毛纳村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5.88万人次,旅游收入294.21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1元,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文旅会友 构建生态产业化格局
毛纳村并非孤例。如今在海南,隐匿深山的脱贫县正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无穷无尽的发展动力。
在琼中县,森林康养产业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6.17%,年平均气温23.4℃,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772个。
但仅凭资源禀赋显然不够。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并取得“天然氧吧”称号以来,琼中县专门成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抽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担任专员联合办公,精简、压缩审批环节。目前,琼中县已吸引20余个森林康养项目相继落地,包括大观沉香产业园、水央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琼中县养老服务中心等。
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琼中县共接待游客5.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3.59万元,一批像什寒村、蜜柚山庄等热门“打卡地”涌入人们视线。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则是另一番风景。在海边椰林下,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喝着椰汁是属于临高县的浪漫景象……近日,在东英镇和新村,只见一排排滨海民宿人气渐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休闲度假,体验渔家生活。目前,和新村与附近的博纵村已建成“观海”“望海”“听海”“倚海”等几十家“海系列”休闲民宿集群,带动百余人就业。
2018年,东英镇和新村青年陈万波辞职回村创办了“头洋海堂乡村体验农场”,并成立临高县东英头洋湾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海堂小院珊瑚民宿区、龙潭神雨非物质农耕文化区等主题板块,深得游客青睐。
“在这里不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我们就是要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农业、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的多业态繁荣振兴。”陈万波说。
据了解,近年来临高县精准投入产业资金2.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46个脱贫村持续发展。去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191.75万人,旅游收入11.45亿元。
发力民生 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优质的医疗资源就在‘家门口’,再也不用来回倒车去大城市看病,真正体会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县’。”日前,在保亭县人民医院加茂分院,一位附近山区的患者吐露心声。
寻医问药,对地处雨林深处、山高路远的脱贫县而言,历来都是苦不堪言的民生难题。如今,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何琼妹说:“近年来,我们始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近8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力争把脱贫县打造成高品质生活的宜居地。”
不久前,保亭县加茂镇的八旬老人袁田突发脑出血,在保亭县人民医院总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第三天,患者家属听说镇上的“加茂分院”就有县医院神经外科和内科专家长期驻点,于是就申请将老人转至家门口的分院。在大夫们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
近年来,海南省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采取“政府推动、部门放权、体系整合、资源下沉、要素保障、医保支撑”的方式,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医疗集团,实现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效降耗。
目前,5个国家级脱贫县均已实现医疗集团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明显回升,同比增长12.67%。
教育也是民生的核心关键词。今年以来,海南省琼中县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近七千万元,实现学前到中职各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在读学生全覆盖,惠及脱贫家庭学子19191人(次),让琼中因贫辍学现象彻底消失。
就读于海南省琼中大丰学校五年级的学生王小庆,来自黎母山镇永太村的一个脱贫家庭,性格一直较为内向、自卑。为此,学校老师开始密切关注其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每天一见面,每周一谈话,每月一家访,每学期一次帮扶效果评估,今年,王小庆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目前,海南省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完善“好教师、好校长”引进机制,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启动三级教研网络……2022年,全省通过发放教育特惠性资助2.38亿元,受益脱贫家庭学生20.03万人(次)。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