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今日报纸头条|九女集镇打造一批卫星式“家”工厂吸纳群众就近就

编者按:

农民离不了家,还想挣钱,这个矛盾不易解。有的企业却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们把车间搬进了村里,让厂房分散到院里。

这样的“家”工企业能与员工灵活结合,让员工不离家,也不误干活。由此企业用工成本得以降低,村民可以就业,村集体跟着“沾光”,是多赢。因此,不少地方主动招商,建起了共富车间。也有不少小微企业,就从村里院里萌芽成长。

这样的企业、车间里,有很多故事。记者所记录、展示的,有故事背后的温暖,也有这个时代特有的发展活力。

6月28日,下午三点多了,空气依然热辣辣的。在成武县九女集镇周庄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不时传来气动钉枪的啪啪声。往这家的大门楼下看去,原来六七位村民正在嗡嗡旋转的吊扇下加工着藤编产品。

手指舞动,藤条翻飞,很快一件件藤编的桌面框架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藤编手艺不由得让人赞叹。

“都来吃西瓜了。”这家的女主人姜素花端着一案板切好的西瓜招呼着众人吃点西瓜解暑。

姜素花请众人吃西瓜解暑。

“我们这个家庭藤编加工厂,得有10多年历史了,一开始是因为我要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没法出门打工,我对象周长厚又是干藤编技术员的,他就从头教我学习藤编;我自己在家有空了就干点活,挣个零花钱。后来村里很多有空闲的村民看我干藤编收入还行,就要加入进来一块干,于是我家里就慢慢成了个藤编家庭工厂。” 姜素花说道。

周长厚(图左)干了多年藤编技术员,他的工作照出现在企业宣传册上。

周长厚干了多年的藤编技术员,眼下他还在九女集镇伽得威家具公司任职。“藤编手艺简单易学,工作时间也很灵活,我家里也算是企业在村里的加工点,村民们有空闲时间了都愿意跟着干点,他们熟练了,也可以把原材料拿到家里,干好了成品再送回来。” 周长厚说道。

“家”工厂里工作忙。

这个接近2米长的高档躺椅,也是这里的“作品”。

别看这个小院不显眼,这里加工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出口到欧洲去的。“夏天是淡季,到了冬天活就更多了,村民加工一个藤编桌面框架能挣到八九块钱手工费,熟手一天干个十来个问题不大。”周长厚说道。10多年来,附近共有近百位村民从这里学会了藤编手艺,有的眼下还在这里干活。他又说:“虽然我们在家里搞加工,但对产品质量一点都没放松要求,我们这里干出来的产品,送到外贸公司里都是免检的,还不收我们产品维修费。”

村里73岁的宋聚兰老人,儿女外出打工,自己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的时间外,有大把空闲时间,听说村子里有个藤编“家”工厂,她就加入了进来。随着手艺不断提高,这里赶工加班的时候,她一天的收入比儿子挣得还多。村里的聋哑残障人周广才,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后难找工作。周长厚听说后主动邀请他学习藤编制作,没多久,周广才就成了这里最勤奋的工人,大家都夸他干得又快又好,周广才脸上自信的笑容多了起来。

九女集镇通过招引企业入驻,引导企业将厂房建到各村,打造了一批卫星式“家”工厂就近吸纳群众就业,其中藤编家工厂就有32家。李庄寨村冉秀云,也在村里办了个“家”工厂搞藤编,教授村内老人编织藤筐、藤篮等小工艺品,忙的时候每天有30多位村民来干活。70岁的村民郑巧云需要照顾老伴,不能在冉秀云的“家”工厂干活,就把材料运到自己家中,待到成品完成后再送到冉秀云家里结算工资。“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照顾老伴,村里有了这个工厂可太好了,在家里就能干活,每天除了照顾家里还能有收入,我这日子过得挺有盼头!”郑巧云说道。

目前九女集镇通过“企业+‘家’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共吸纳了千余名群众稳定就业,让村民的日子更有了奔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李鹤 袁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集镇  集镇词条  就近  就近词条  吸纳  吸纳词条  头条  头条词条  卫星  卫星词条  
热闻

 春意渐起爱正浓作文

春意渐起爱正浓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展开)

热闻

 暖石下周活动预告

暖石下周一共有两场活动:接下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下这两个活动01下周二(12月13日)【抖音账号诊断】活动有很多同学做了【小红书】和【抖音】项目,遇到一些问题,苦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