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笔
方笔多用折笔。折笔最初是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而后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出棱角方正,从而显出方劲刚健,痛快遒劲之势。
2.提笔
书法上的提按是相对的,笔锋有粗细,根据笔画的需要要有提按。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
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不可蹲,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
4.顿笔
顿笔相对于按笔,根据笔画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在前、顿在后,有时是先顿后提,所以要注意协调性,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
蹲笔与顿笔类似,但力度较轻。粗细变化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因此,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
7.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的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8.抢笔
抢笔相对于折笔而言,折笔速度较慢,抢笔速度较快。当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中国的汉字
由那一撇一捺组成
而这笔画又由起、行、收笔构成
字写的成与败
在这最基础的笔法上
起笔、行笔、收笔
尤为重要
故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地基若打不好
那怎么行
在临了无数遍帖子之后
还是觉得不满意
那就得仔细研究
字中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
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初学书法
一定要找系统科学的教科书来学
首先按照教科书中的
基本笔画、部首归类来练习
先练习笔画
再练习与笔画相关的例字
例如
先练习书写横画
后练习书写“一、二、三”
切记
初学就临帖练字
到最后
基本笔画的书写都不合格
然后就写整篇或是作品
其效果不好
慢慢就会自我打击与挫败
或者放弃
书法真的不能急于求成
而且要懂得精临
把一字或者一个笔画
书写上千百遍
这样手部肌肉才能深刻的记住
这就是所谓的
熟能生巧
精临字帖的最大好处
能够提高单字结构和单字笔画的质量
黑土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学生
她书写《曹全碑》中的“君”字
总是写不好
就这一个字
她练了有半年的时间
看着有点进步
但是她还在练习
问她什么时候能练好
她则笑着说
不知道
或许一辈子吧
佩服她的耐力
但是这样也是有局限性
就是无法练习章法布局
时间久了
也会乏味与疲劳
精临也要掌握方法
不可死板的临
那就如同抄作业了
初学临帖的时候
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过关
这就是精临
精临之后
可以试着字组或者一行行地临
最后再通临
通临的时候要注意章法和布局的安排
字与字之间距离的把握
没有通临过的话
自己去写东西的时候
就容易出现字大小不一
字与字之间安排不得当的情况
以行书为例:临帖要理解、有研究的临
比如把每一个字拆开
部首、偏旁单独练习
分析部首、偏旁在一个字中的揖让关系
将不同的部首、偏旁加以组合
尝试写出新的结构
如果了解掌握了该帖的结构规律特征
对临帖和背帖以及将来的创作都有好的作用
在对每一字、每一行作了精临之后
再作通临
采取这种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的方法
才能提高临帖质量
在通临时
重点放在大的空间布白、行气、节奏感
韵律、虚实变化、墨色变化等方面
精临和通临必须交替进行
通临是基础
而精临是临帖技法精进的法宝
这就好比人们时常挂在嘴边说的:
细节决定成败
精临就是细节、是对结构、笔法的全面掌握
也是决定书法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书法“字眼”是作品的灵魂
解缙是明朝有个大学者,江西吉水人,他是《永乐大典》的编著者之一。解缙同时也是明朝时期鼎鼎大名的诗人和书法大家。
解缙在《书法传授》一文,明确提出空间布局的实操技巧,原文如下:
是以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矩之道也。而一片之中,可无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原文的大意是:从单字结构到行列布局以及上下左右的块面,必须考虑到空间自然变化,像打仗布阵一样,细节到整体的横斜疏密布局,丝毫之间也不能大意。
第一:字法的空间
在单字结构处理上,通过疏密来调整空间,让密的地方更密,让疏的地方更疏,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疏密对比。
第二:用长线条故意造成空间留白
长线条来故意造成空间留白是书法创作常用的手段之一,特别是行草书表现的更为突出。长线条通常给人带来以下几种视觉感受。
之一:分割块面
之二:牵引空间方向,空间不会显得过于“正”和“方”,体现空间的自然性。
之三:长线条造成的空间留白,使作品形成“虚块”,此时应该考虑,长线条上下左右的协调性,注意左右同“虚块”的渐变,不能形成硬邦邦的“围城”。
第三:故意跳空留白
长线条是个“好武器”但一件作品不可能重复使用。古人经常在中小字创作中,喜用“跳空”的方式处理,这种方式在册页、扇面、手札用得最为非常普遍。
第四:用墨色枯湿浓淡来营造虚实空间
墨有五彩以虚实分,浓的、润的涨的为实,淡的、枯的、燥的为虚,虚的字组和实的字组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视觉上形成的块面。
第五:行列远近安排
利用行列之间的距离进行空间的调整,列与列挨得近和远,再通过左右轴心的摆动,形成自由空间的变化。行列组合距离越远空间越大,这是动态字体创作的最有效的方法。
下图:米芾每列的距离都不一样,似音乐般频率开合开合开开合
小结一下:
这五种空间的表现手法,很多高手常把这五个技巧融合在一起来用,长线条和墨色一起用,行列的距离和线条的粗细一起用,跳空也可以采用,上空下不空,下空上不空的方式,总之掌握了这五个技巧,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