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长短句的作用(长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例1: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解答此类题,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

⑴强调的重点,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⑵适用的位置,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⑶语体风格,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参考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句子的表达效果概述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提问方式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设题形式

比较型

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整体语段分析型

如: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语段特点

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这类散文化语段文学艺术味足,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语言优美,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表达往往形象生动,有些语段还特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等。

1.从表现手法(写景写人写物及抒情)、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长短句——长句是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句子。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是结构相似,形式比较匀称整齐的句子,如对偶、排比即属此类。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散句则是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

散句表意灵活自然,可根据语境灵活运用。多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另外,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些句式比陈述句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语体色彩: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体)

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口语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5.表达效果:可从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除了答个别的,要答出对整个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6.叙述主体的变化,逻辑性、连贯性与上下文联系更紧密,更有层次感,与上下文相呼应。

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不同。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注意: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题型分项强化

一、倒装句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典型例目]

例1: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

例2: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

倒装效果分析:原句将修饰语(定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

[典型例目]

例3: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嚣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倒装效果分析: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

例4:原句: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倒装效果分析: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

二、长短句

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典型例目]

例5.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三、特殊句式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典型例目]

例6.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少一个要点扣1分,答出3点得满分)

四、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典型例目]

例7.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五、词语分析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典型例目]

例8.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词语效果分析:(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例9.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

词语效果分析: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六、语体(语言风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典型例目]

例10.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语体效果分析: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例11.原句:饭后课余,在屋前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改句: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

语体效果分析:原句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七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典型例目]

例12.原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

20.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种更好一些?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句内结构效果分析:

(示例一)第一种更好。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后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做出选择1分,理由陈述4分,理由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个是我的印象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与后文不搭,应改成据我的印象;第二处是后面的部分缺少逻辑关系,可以改成第一种,强调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的结果,前面三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表示时间;也可以改成第二种,强调梧桐大批地落叶时,树叶和梧桐籽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

搜索建议:长短句的作用  长短句的作用词条  
热闻

 哈尔滨市太阳岛景区

太阳岛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