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东北人都是黑社会 东北人混社会

东北曾经是中国的工业中心,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东北的工业建设如火如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十年后的东北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经济不断衰颓,人口大量流失,政府虽然想要复兴东北,但是,却回天乏术。在今天,几乎没有资本愿意出关,曾经光荣的老工业区已经变得无人问津。

同时,由于经济的衰退,东北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他们无处可去,最终只能沉淀到社会底层,成为了被人唾弃也被人害怕的黑社会。

其实,东北人之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与黑社会挂钩,也有地区偏见的缘故。

在清朝前期,辽东几乎很少有汉人,关外还是满人为主。但是,随着清朝末世的到来,关内的老百姓已经越来越活不下去了,为了生计,他们只能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山海关城门,一关之隔,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所说的关东,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进入了东北,他们后来在那里定居,成为了现代东北人的先辈。并且,当时闯关东的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

关内的农民中,敢于闯关东的人中很多都是有胆识的汉子,毕竟前往东北是一条未知之路。谁也不能保证到了东北就一定会有出路,所以,当时闯关东的人也都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的。由于先辈中不乏好爽之辈,所以,后来的东北人继承了他们的特性,成为了豪爽、干脆、彪悍的代名词。

可以从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灾,旱、水、雹、虫、疫并发。一面是人祸,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捻军、黑旗军、义和团等都曾横扫华北诸省。之后,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新旧军阀的混战年年不断,战祸波及华北各省。兵灾匪祸频繁,日益加重田租、税负、差徭和额外摊派。

所以,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和灾民、难民不得不到东北去逃荒、避难。

当然,除了先辈的遗传以外,东北人的个性也与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去过东北的人应该都知道,东北的地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坦的。尤其是松嫩平原更是一马平川,在这样开阔的地方生活,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所谓居养气,便是这个道理。性格特点使得东北人干脆豪爽,但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被误会的主要原因。

东北人的脾气一般比较冲,而且,由于闯关东的都是些劳苦大众,所以,他们远不如南方人温柔敦厚。而且,早期东北的社会环境也并不适合温柔的人生活,很多蒙古的大汉对于汉人非常鄙夷,他们经常会找理由欺负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人必须学会自强,必须同样彪悍才行。

东北在建国以后又一次迎来了移民潮,因为,国家要建设工业。但是,南方在当时的环境下又不太合适,所以,只能选择靠近老大哥苏联的东北作为工业基地,毕竟,离得近人家也好进行援助。当时很多技术骨干都从各地搬到了东北,他们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这也就造成了东北人数的增长。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南方的市场变得活跃起来,人们发现南方更加适合做生意。所以,大量的资本不愿意到东北,工厂也就慢慢没落了。

大下岗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部分人的铁饭碗被砸了。东北三省出现了大量的移民,他们不愿意被困死在东北。于是,他们又便往发达地区移民,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普通居民是没有办法移民的。而经济情况又不好,他们又找不到工作,于是只好混社会了。街头流氓和小混混们在当时非常多,甚至,很多红灯区的从业者便是东北人。

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东北人也不得不外出打工。因为教育水平没有跟上,他们从事的行业往往都是边缘化的行业。这也就是的外地人对东北的误会更加加深,他们对于东北的歧视也就变得严重起来。另外,东北人比较喜欢在脖子上套个金链子,平时还喜欢带个墨镜。

因为,这幅形象看起来比较不好欺负,能够有效地缓解被歧视的现状。然而,这种靠装狠来保护自己的方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慢慢的人们就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反感。并且,将整个东北人都贴上流氓、黑社会的标签。久而久之,人们会将这种标签变成定式,东北人也就被迫成为了黑社会。

甚至有东北人说过:东北人喜欢斗勇,喜欢动手打架,那是小时候的事,跟你们南方男孩子一样,我们东北有爱打架的传说,北京也有大院小孩的故事,再往南还有古惑仔呢。谁都不是天生地痞流氓,只是年纪小不懂事,想用拳头来确立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罢了。

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打架是最后的选择,是逼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低级的办事方法。东北老男人说,男孩子十八九之前不打几次群架是缺少勇气,以后可能会没什么出息。但是二三十四以后要再喜欢打架斗殴,那八成就是没什么出息了。

其实,如果交往几个东北的朋友,就会发现,东北人豪爽、耿直,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大,但是,很少有人仗势欺人。所谓的盛产黑社会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就好像大家都认为上海人精明市侩一样。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