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安全感是什么(一篇文章搞懂“安全感”)

作者:赵小明 文字:邢娟 编辑:崔贯利

小明语录

在年少轻狂的一天清晨,你看到太阳升起在视野尽头,那时天蓝到不可思议,你想把这一刻深深印记在心里,不过你更懂的是,生活再也没有那日般美妙,但目光还是得向前望去。

文章导读

今天继续讲人生八期论的第八个阶段:

也就是65岁这个阶段。第八个阶段核心问题是死亡焦虑问题。人一生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死亡焦虑或者叫死亡恐惧。

本文从不同年龄阶段分别给大家分析一下。

01

死亡恐惧从出生前就已经产生

人最早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有这种恐惧或者说死亡焦虑了。为什么说全世界的心理学都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要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在实际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父母经常抱孩子、抚触孩子、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温暖、听到母亲的声音以及充足的喂养奶水,这些基本常识我们父母都知道。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早于孩子出生前就已经产生了。

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围产期。围产期母亲很多激素水平通过脐带传递给孩子。

在这个阶段假如母亲经常有一些不良情绪,特别是恐惧、不安、紧张,只要有这些情绪产生,她心跳速度一加快,激素就会迅速通过脐带给孩子影响。

这些引起人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的焦虑激素、肾上腺激素、压力皮质醇激素等等进入孩子体内。孩子完全接收到母亲的情绪,产生和母亲一样的焦虑和不安。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母亲的很多生理反应,比如心跳特别敏感。如果母亲突然紧张,心跳加快,心跳经常不稳定,孩子就能感觉母亲带来的变化,就会不安。

安全感在人生很多阶段都有体现,孩子在围产期就接受到母亲传递的是安全感还是不安全感。

02

回归母体是社会退缩类的精神病行为

网上很多心理学只谈到某一个阶段,不明白安全感是一辈子的事情。

围产期过后,孩子出生时又会得到一次不安全感的体验。这个主要看出生时是否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危险。比如说出生困难、脐带绕颈之类。

出生后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出生后一个月。

以上内容比昂就专门研究过。

拉康研究了孩子刚刚出生时由于外界环境没有子宫内好,孩子就会产生想回归母体的欲望。

拉康指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隐性精神分裂症人格结构。

拉康认为每个人都有想要回归母体的欲望,他把这个叫做每个人都有的精神病人格结构。

这种回归母体的欲望现在在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很明显就是躺平产生回避,从学校退出,回到家庭接受家庭对他的照料。

这些都叫社会回避退缩现象,就是拉康说的每个人都隐藏着想回归母体的欲望,这种社会回避本质上就是一种类精神病现象。

由于外界环境给孩子带来了不良体验,孩子会产生更强烈地想要回归母体的欲望。

03

每个阶段的安全感是逐渐累积增加的

心理健康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适应性,你既然社会适应不良有障碍,那就说明你产生了类精神病行为。

比昂所说出生一个月阶段的安全感,是指孩子在子宫里24小时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别,随时都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营养、安全、温暖。这些都是随时随地存在,是24小时制的。

出生之后由于人类按照太阳的作息来作息,孩子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出生一个月里孩子是不分白天黑夜的。

如果晚上母亲睡着时孩子有一个需要没有被即刻满足,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所以这个阶段母亲要做24小时的模拟子宫,对母亲的要求和体验非常高。

孩子每个阶段的安全感是逐渐累积增加的,母亲给孩子创造的安全体验越好,孩子在这个阶段得到的安全感就越好。

在围产期如果孩子有不良的安全体验,在出生的时候又会有一些安全危险。

他在刚出生的一个月里,对母亲安全的需求会比其他孩子更强烈。所以有些母亲就会说:为什么我的孩子好像比别人有更强的要求。母亲一直陪在他身边,半夜他突然就哭叫到母亲去安抚他。

为什么他比其他孩子要求更多呢?因为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本来就不一样。

这种本来不一样就是所谓的遗传。

父母有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全感的这些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孩子。假如说孩子在围产期得到了不安全体验,他会比其他孩子更敏感。

孩子出生时如果有这些问题,进入到出生之后的一个月,他就会表现得比其他孩子更紧张、恐惧、需要更多的照料、对大人要求就更多。

假如母亲或者某一个监护人不能够给他更多安全感的需安全感求,这种不安全感因素就会累积到下一个阶段。

04

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下一阶段是一个月后孩子渐渐就有白天黑夜的感知了,他慢慢按照人类白天黑夜的作息来生活。

但这个时候到六个月之前,孩子需要充足的奶水喂养,如果吃不好、吃不饱,还会产生不安全感体验,所以人的不安全感体验会逐渐逐渐累积。

早期阶段的安全感如果建立得不够充足,下阶段就会要得更多。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总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

家长要记住永远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

他从一开始基因都不一样、怀孕期间不一样、出生不一样、出生后一个月也不一样、出生到6个月喂的奶都不一样,他怎么可能一样呢?

所有这些会造成每个孩子和孩子间有极大差异。

孩子在6个月之前得到的都是安全感的体验,那么孩子进入到一岁之后就会表现得比其他孩子大胆一些。因为安全感充足。

一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尝试很多他过去不敢尝试的事情,他要尝试走、尝试跑、尝试碰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他看到什么东西都可能会往嘴里放或者都想摸一下,这时他开始创造一种自主性的体验。

如果前面的安全感不足,孩子就会比其他人体现出胆怯、胆小一点点。

比如他碰触一个东西或者走了两步路之后,马上回头看他的监护人在不在?他会跑两步之后突然回头再抱着你的大腿。

这个阶段的安全感可以了解前面阶段安全感是否充足,在这个阶段就会有衡量、测试的指标。

总的来说一岁这个阶段安全感都会比之前要好一些。因为他尝试探索世界的自主性愿望现在出来了。

05

自控自主的成就感可以对抗不安全感

孩子一岁之前的这几个阶段安全感没有建立好。那么这个阶段家长要慢慢鼓励他,在给他充足安全感照料的前提下鼓励他去探索世界。

人的安全感虽然是一个问题,但人的心理发育,不要认为出现了问题就没法解决。

一方面人会产生很多心理发育问题或者不足、缺陷甚至是障碍,同时人又有另外一些心理品质专门用来对抗这种心理问题。

人们一岁之前产生很多胆怯、紧张、恐惧的不安全感体验之后,到了一岁阶段孩子尝试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你围在他身边给他充足的安全感,他稍微有些磕磕碰碰,你马上能够给他安抚,安抚之后鼓励他去探索世界。

这个时候孩子就有自信和自我控制感,他觉得自己能控制身体、抓住碰到的东西,以及品尝东西了。他反复碰触一件东西,比如玩水或者玩有温度的东西去体验、尝试这些东西温度的变化。

这阶段的孩子在干什么呢?一方面在体验世界,另一方面是创造一种我能操纵我的身体,我能控制这个世界,可以自控自主的成就感。

这个阶段自主自控的成就感能够对抗上个阶段由于安全感不足所带的恐惧、胆怯这些体验。

06

正性行为抵御负性问题

人的心理性格、心理行为实际上是有正、负性的。正性用来抵御负性问题。

即使之前有很多安全感不足的体验,到了另外一个阶段之后如果你照料得好,他就敢尝试对自己有操控、掌控的感觉。

这种自我掌控感给他带来的安全感,足以抵抗上个阶段由于安全感不足所带来的消极体验。

当然在一岁之前,孩子在晚上很黑风又大的时候看到了恐怖的雕塑,宗教场所有类似于人的神像有些孩子看到会十分恐惧安全感不足。这个阶段常见的小孩心理疾病就是少儿惊恐发作。

这种惊恐发作,在农村经常使用过去传统的仪式,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对少儿惊恐症,西医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手段。

孩子这个年纪吃镇定情绪的药物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传统文化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方法其实是有效的。

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文继续。

小明语录

世界在趋同,但每一个人却在努力维护自我的独特风格,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模仿他人获得成长、变老。世界是一个矛盾,这就是未来的样子。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63.6购买

搜索建议:安全感是什么  安全感是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