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消息,1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携其团队成员黎毅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主任教授)、杨子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在广州接受媒体专访,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读。
钟南山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1.致病力减弱了多少?
钟南山表示,对新冠病毒,我们国家在此前采取的是严格预防感染的战略,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如今的奥密克戎已不可怕!”钟南山说, 随着病毒一代一代变异,目前感染后病变基本在上呼吸道,极少到肺;感染者大多是无症状及轻症,即使感染了,绝大多数人都是会在5-7天好转 ,好转了以后就像又打了一针疫苗一样,不容易再得。
2.如何理解现在的防控政策?
就此,钟南山认为,当前我国先后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是根据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作出的防控措施的科学优化和调整。
“调整后,我们防控政策的重点转向关注重症、预防死亡,在此基础上让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但钟南山提醒,这不代表以后就不防感染了,还是要防感染。“不论在什么地方,如果短期内大量的人集中感染,大家都居家,没人干活了,不可避免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所以,还是要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预防感染。”
3.打疫苗防护效果好不好?安全吗?
虽然致病性大幅减弱,但由于传染性特别强,如果发生密集性的大面积感染,也会加重一些年老体弱、有基础病弱势群体的风险。对此,钟南山旗帜鲜明地呼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覆盖面。
4.感染后有严重后遗症吗?
钟南山解释,医学上准确来说,后遗症就是得了这个病之后,一直都存在的症状。比如感染了脊髓灰质炎后伴随终身的小儿麻痹症,以及感染天花病毒后留下的皮肤损伤。 现在国内外各种所谓“新冠后遗症”大量的感受都是比较主观的,比如全身疲劳、没劲、抑郁压抑、思想不集中,现在还有一个新名词“脑雾”,记忆力下降。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嗅觉、味觉的丢失等,但这些都是随着一段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善和消失的。 “所以这个不叫后遗症。”
钟南山说,相当多的后遗症,是由于感染后精神心理的压力过大影响造成的我们现在所谓的后遗症,比如由于家庭负担、社会负担、邻居、孩子等各方面造成的。“我相信这些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偏移会改善的,和疾病原来的严重程度有关系。因此,把后遗症说的这么大,这么危险,这么绝对,这样的概念是不对的。”
5.个人如何防护,感染了要不要去医院?
疫情防控不光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我们每一个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有关个人如何防护,钟南山也提醒,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还是要严格执行戴口罩、减少聚集,做好一些基础疾病的及时治疗。“现在优化调整了以后,我们看到,很多人自觉减少了社会聚集,戴口罩的人比以前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这是好现象,说明我们自我防护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至于感染了以后,钟南山建议,大多数人可以居家隔离,要注意带N95口罩,尽量减少感染家人,隔一天用抗原测试,过几天试纸阴性就可以了。如果有症状,比如发烧,一般奥密克戎引起的发烧很少超过三天,如果过三天还是发烧,就要去找医生。“如果是原来就有比较严重基础病,感染后则很容易造成基础病的加重。这样的情况,要很密切地跟医院和相应的医务人员联系,一旦有些什么情况需要立刻送院就医。”
6.什么时候能回归正常?
对此,杨子峰回答,三年来,对疫情科学预警预测已经有了新手段,应用传播动力学模型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加上我们不断掌握的病毒变异发展的规律,可以预测疫情走势和规模。
具体到广州此轮疫情,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根据模型综合研判,杨子峰认为, 第一,每天感染人数将在明年1月底、2月初会达到一个峰值,“但这也无须担心,因为我们有很多的压峰措施”;第二,到明年3月中下旬左右,将能够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对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新十条”实施后,会不会回到2020年的严重情况,钟南山明确说,我的回答是“不会”,我们国家的宗旨是“生命至上”,目前任何的调整优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就算最新出来的“十条”,本质上也没有放弃对感染的预防。
有人担心,病毒会不会再往“高致病性”方向变异;或者重复感染后,病情症状会不会加重?钟南山透露,根据目前奥密克戎的发展趋势,在国外新出现的两个变异株,一个传播系数更高,但致病力更弱了;另一个虽然目前还看不太清楚,但大家的共识是“大概率致病力是减弱的”。
至于复阳,钟南山认为意义不大,同时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感染后大多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复感染。
再见了,行程卡!
12月12日0时,“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纺织商圈陆续复市,市场信心回归了吗?
11月30日起、广州多区陆续解除疫情防控临时措施。位于广州荔湾区的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定于今天12月1日解封并恢复营业。位于广州海珠区的中大布料市场为抑制疫情传播, 复市时间在推迟两次之后,终于再次定于12月12日复市场。相信在最新国家防疫政策“新十条”出台之后,此次广州中大纺织圈的复市场不会再让市场失望。
“希望商圈各市场以复市为新的起点,加快复工复产和产业升级,共同擦亮‘中国纺织时尚名城’称号”,通知中对商圈市场做出鼓励。
结束封控,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再度热闹起来,各家商铺忙着上新、发货,店主们满怀对未来的期待。
12月7日,“新十条”正式出台,优化防控措施逐一落地。与不少行业一样,在这个冬天,服装业也迎来了春的消息。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北门口,工作人员把打包好的货物送往快递接收点
过去三年,服装批发行业遭遇客流锐减、原料涨价、发货延迟等种种窘境。在广州,这个曾经火爆的产业面临何去何从的难题,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间,多少服装从业者一度感受到凛冬冽风。
“东市场是轻纺城日常人流量最大的市场之一。”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市场分公司负责人孟伟东说,防疫相关措施调整后,东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不再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报告,人员进出核验步骤省去了,来往人员增加了不少。”孟伟东说,这两天,东市场的日均客流量增加了约20%左右,接下来数量预计还将增长。
连日来,中国轻纺城东市场来往人数增多。12月7日中午,该市场停车场已无空余车位。
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两天时间内,市场内下一年度的商铺签约量提了上来。“由于很多商户对纺织市场持观望态度,之前不少商户没有急着续签商铺,12月初光是东市场一楼就还有三分之一的商铺没有签订合约。但到12月8日为止,一楼商铺已经基本租完。”孟伟东说,这意味着,商户们开始对市场重新拾回信心,大家都在期待明年春天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市场逐渐回暖后,想要走出去看看的轻纺城商户也坐不住了。江雪梅正和团队开始布局明年的规划。“疫情这几年,我一次都没出过国,想要了解市场,就去周边的杭州、上海商场看一看。出去一趟回来可能面临好几天的隔离,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时间成本。”江雪梅说,这两个月,她会密切关注省内外的疫情状况,一旦情况稳定,她将着手准备去外省参加展会或走访市场。“我们想要逐步走出去,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安全的保障。”
在市场里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常在问:“你们的信心回归了吗?”面对这个问题,有人说“再等等看吧”,有人说“会越来越好”。轻纺城的“信心”回归了吗?或许当前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在经营户和采购商的一言一语中,我们能读懂,经历了一个严冬,他们都在等春天的到来。
CCF点评:长期有期待,中短期仍需经历阵痛
CCF资深分析师倪国苗表示:从外需来看,欧美的货币紧缩将使得经济有滞后性的下行压力,明年欧美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外需回落并且美国进入去库周期,这会给中国出口量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出口增速预计会显著回落,甚至持续负增长。
政府和外贸企业估计也是意识到明年的风险,因此在国内防疫政策优化之后,也有了浙江省组织千团万企出国拓市场抢订单的场景。相信后面也会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在政府组织下组团走出国门去主动争取订单。
从内需来看,目前防疫政策优化,管控进一步放开,各地陆续解封之后,现阶段的确出现了一轮补单的现象,那么持续性如何?
从长期来看,防疫政策放开有利于纺织服装需求的修复。但中短期来说,以其他国家地区的放开过程为例,我们还需要经历一次感染扩大的过程,尤其是目前正遇春运的特殊时间点,目前市场还不确定,这波感染上升的周期对需求的影响会有多大。我们预计感染高峰期可能会在春节后的3-4月份,届时需求也会经历短期的阵痛。而之后,随着人们慢慢接受与病毒共存,需求修复也会再次开启。
来源 | 人民日报、期货日报、中国纺织报、化纤大脑
编辑 | 华瑞信息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