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热科院创建食用菌生态循环模式 助力海南农业绿色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11月14日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近年来该院生态循环农业科研团队专注农林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逐步建立了适用于海南农业生产的食用菌生态循环模式,当前已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定安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解决废弃物难题,‘吃’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中国热科院研究员李勤奋表示,大型真菌具有高效分解并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功能,利用食药用菌来转化利用秸秆、园林废弃物,既能解决此类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能提供给人们新鲜的食药用菌,还能解决当地的农民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海南高温多雨,适合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少。为此,该生态循环农业团队率先解决的就是耐高温菌种资源问题。近年来,该团队通过对海南食用菌野生资源进行调查和品种引进,开启了高产、优质、耐高温食用菌品种的选育工作。

“研究团队先后引种试种食用菌品种20余个,筛选出猪肚菇、秀珍菇、虎奶菇等10余个适宜海南栽培的食药用菌,并发掘了海南特有的弯柄灵芝和虎乳灵芝资源,它们逐步发展成海南的‘当家’品种。”李勤奋介绍。

找到了菌种,还得解决“怎么吃”的技术问题。为此,该团队制定了“农林废弃物特性评价-基质配方优化-栽培技术研发-循环模式构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中国热科院食用菌专家徐林介绍,针对海南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落后,团队开展了周年生产成套技术攻关,通过栽培基质配方、液体菌种技术、接种工艺和发菌技术研发与工艺优化,实现了菌丝生长期缩短5至10天,耗损率降低5%,协同工厂化食用菌成套生产线升级,企业产能提升6至8倍。

此外,针对海南中部市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团队开展林下栽培食药菌技术研发,构建并优化了猪肚菇、红托竹荪、虎奶菇、虎乳灵芝等品种的林下栽培技术,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的探索提供了技术保障。

“针对菌渣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风险大的问题,团队开展了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增值利用技术和产品研发,获得了菌渣分段养殖蚯蚓等技术,构建了以食用菌为纽带的高效多元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条,推动了食药用菌废弃物全量增值利用,引导产业从单一的食用菌栽培向区域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方向发展。”李勤奋说。

当前,这项技术已在我省多市县陆续铺开应用。“我们在定安县培育了1家年产值1.8亿元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成为海南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输出中心,打造了科技支撑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样板。”李勤奋介绍。

李勤奋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海南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研发出高效“吃”废弃物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构建适合海南示范推广的热带特色生态循环模式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助力海南农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搜索建议:
热闻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

今日练习张某,女,45岁。患者中年丧偶,生活艰辛,患胸脘胀闷,纳呆,遇事易惊,失眠不寐等病症。某院诊为轻度胃下垂、神经衰弱。刻诊:患者胸胁满,咽中如有物阻,肩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