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促进有效能源转型(2022版)》。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
“
报告深入洞察近十年能源转型指数趋势,提出在当前动荡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中驾驭能源转型的挑战与建议。报告呼吁私营和公共部门采取紧急行动,通过法律约束、脱碳能源系统投资、吸引私有资本、促进消费者参与等手段,增强能源转型韧性。报告特别强调工业净零转型的重要意义,指出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可能是开启工业净零转型、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的关键。
”
一、压力下的能源转型
(一)能源转型指数框架及趋势
1、能源转型指数框架
本报告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为基础,该能源转型指数框架由能源系统表现和转型成熟度两个次级指数组成(图1)。能源系统表现旨在评估某国能源系统在支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能力、能源安全和获取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情况,国家能源转型的平衡发展取决于“能源三角”各维度的共同推进。鉴于现代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能源系统的相互关联性,能源转型的驱动力和影响并不局限于能源系统的传统边界。相反,由社会、政治、监管、宏观经济和基础设施驱动的一系列因素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能源转型成熟度,并决定了能源转型的有效性。
2、能源转型指数趋势
能源转型指数进展缓慢但保持稳定。过去十年来,能源转型指数框架一直被用来反映各国能源系统表现以及实现有效能源转型的有利环境成熟度。图2反映了2012到2021年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能源系统表现和转型成熟度两方面均取得了缓慢但稳定的进展。
“能源三角”各维度推进程度不一。近十年全球“能源三角”次级指数的平均得分如图3所示,一方面,“环境可持续性”指数保持稳中有升,“能源安全和获取”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自2018年以来,“经济发展和增长”指数的下降趋势表明,各国在推进能源转型道路的同时,也面临着维持能源可负担性的挑战。
(二)能源系统表现次级指数
1、经济发展和增长
能源供应冲击将伴随转型进程,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成本产生重大传递效应。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经济急剧反弹以及乌克兰战争相继扰乱了能源市场,对世界各地人民、企业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能源转型已无法免受环境、经济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2021年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已延续至2022年,能源价格甚至在俄乌战争之前就维持在历史高位。由于缺乏弹性,能源需求反应迟钝,高企的能源价格、通货膨胀压力和经济下行风险预计将始终伴随能源转型进程,且可能反复波动。
2、能源安全和获取
国际能源署将能源安全定义为“以可承受的价格不间断地获取能源”。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加快,充足和可负担的能源获取对于环境政策的持续优先地位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能源安全意味着保障本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所需的能源供应。在致力于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当今世界,长期的能源安全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甚至密不可分。国家能源安全本质上面临能源结构与进口合作伙伴双重挑战,供应来源和供应组合的双重多样化是强化能源安全的关键。
3、环境可持续性
从供给侧来看,能源可负担性和能源安全的挑战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步伐。过去十年,在政策、投资和创新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已具备成本竞争力,储能解决方案(如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竞争力正迅速形成,为脱碳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
(三)推动能源转型的措施建议
正如能源转型指数框架所描述的,一个国家是否已做好从现有能源系统转型为低排放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准备,取决于多种因素的衡量和分析,包括能源系统结构、法规和政府承诺、资本与投资、人力资本和消费者参与、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以及机构和治理(图1)。这些推动因素对于各国增加对能源转型的支持并加快转型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制度、社会经济和体制转型的路径取决于既有的流程和系统,改善这些方面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鉴于过去两年的破坏性环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事件及其对能源转型的影响,本报告重点概述了各国在支持本国能源转型进程中能够采取的四项措施建议。
1、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承诺
能源转型须具备足够的韧性,以应对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的政治变迁。通过将气候承诺锚定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内,使其经受住政治周期的考验,能够长期支持转型工作。以气候相关法律来主导促进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供应的各项政策,能够保证国际气候外交、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到2030年的本国承诺和长期净零目标)以及长期能源系统转型所需的政
策稳定性。
2、为国家能源系统结构脱碳规划长期愿景
就本国能源系统结构作出长期承诺,可以确保各国能源转型目标的彻底实施和不可逆转变革。国家能源转型路径取决于其传统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禀赋,现有能源系统结构将极大地影响其转型成熟度。技术锁定、规模经济、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长寿命、终端使用行为模式,都将为颠覆性技术的引入设置障碍。要建立一个能够不断被完善并最终取代传统基础设施的新型能源系统,需要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高终端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以及其他有关措施。
3、为私人资本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健全投资环境,为能源系统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一个国家吸引资本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扶持政策和法律框架、货币和汇率的稳定性、安全稳定的环境、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最新技术的可用性等。发达经济体不断以优惠条件吸引资本,包括风险较高的新型低排放技术工业项目。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也在努力吸引对大型能源项目和基础设施融资至关重要的国内外私有投资。
4、促进消费者参与,建立能源转型所需的本地劳动力市场
培育未来的消费者和劳动者可作为长期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因素。能源转型有望创造大量新型就业机会,未来劳动力队伍需具备不同于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技术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流失,不利于有关群体的生计。此外,能源转型可能会为低收入家庭带来成本上升、消费变化等负面影响。政府可与私营机构合作,采取再培训、共同培养等方式提升现有劳动力技能,调整教育体系以顺应可再生能源和数字领域的技术发展,制定或扩大配合能源转型改革的社保福利政策,以减轻对低收入家庭的负面影响。
二、开启工业净零转型
(一)没有工业转型,到 2050 年实现净零将无从谈起
解决工业密集型产业的排放问题对提高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工业是全球经济的支柱,提供了现代社会维持和发展所需的能源和材料。工业活动产生了超过30%的人为排放,水泥和混凝土、钢铁、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和煤炭开采等五个行业已占据工业排放总量的80%。预计到2050年,全球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工业脱碳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基础。
(二)净零瓶颈:呼吁多相关方合作
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准入、低排放产品需求、政策法规扶持、资本规模扩大、转型能力建设、碳计量与管理、供应链循环、范围3减排以及剩余排放量抵消等十项挑战已被确定为“净零瓶颈”,需要发掘超乎常规的改进与解决方案,破除对转型的阻碍。
(三)通过“下一代”伙伴关系扫清通往净零之路
多方合作伙伴关系将克服脱碳瓶颈、加速面向净零的产业转型。自2015年以来,多相关方致力于脱碳和净零目标的“下一代”合作已成气候。这种“下一代”合作不同于以往的伙伴关系,折射出对减排的明确关注、更大的雄心以及全新的联合行动领域。当前已出现了三种典型的伙伴关系,一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二是业内和跨行业同行之间的合作,三是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各相关方之间的合作,需对这些合作模式进行复制、扩展和改进,以快速推进工业能源转型。
完整内容,请关注公众号ID:cci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