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合广州海关近日销毁了一批数量巨大的仿制名表。据不完全统计,这批手表的价值可以达到3.5亿美元!这批高仿腕表的做工精致到什么程度?就连瑞士钟表联盟都对其工艺而感到十分吃惊,专家称这批腕表足以以假乱真,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辨别。据悉这些顶级仿表是通过香港的DHL、Fedex等国际快递物流运往欧洲销售。
一直觉得没钱又爱装逼是某些国人的特色,其实还真不一定。在外企工作的人都知道,公司的外国同事来中国出差,在北京最爱干的几件事不外乎“吃烤鸭”,“爬长城”,“游故宫”,“逛秀
水”。
逛秀水街的老外们一般标配一个空箱子,回来定是满载而归。
老外爱逛秀水,除了感受秀水街商客云集、体验砍价的热闹氛围,购买一些中国风服装、工艺品之外,最爱的还是那里琳琅满目的名牌A货。
众所周知,“假冒不伪劣”是秀水街的特色,国外大牌包包,在这里甚至只要一二百元,乍眼看过去,和正版的看不出什么区别。
另外,高仿A货手表也深受青睐,不仅款式多样、价格实惠,而且无论从外形上还是质量上都可以和正品相媲美,这让老外太喜欢了,甚至一些外企员工都经历过“德国同事求我带他去秀水买表”这一令人大跌眼镜的事(说好的德国人诚实严谨呢?)……
都说消费者是造假产业的受害者,其实往往正是消费者的需求,才是造假产业成长的土壤。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与德国品牌协会曾经联合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 Valid Research 对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的25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超过25%的消费者表示,会""不定期""购买假货。
有60%的购假者承认,他们购买假货时并非""被骗上当"",而是在完全知情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买假,动机是""追求价格低廉""。看来不仅是中国人喜欢买假货,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不例外。
就连NBA球星卡梅隆·安东尼也曾买到假表,遭粉丝嘲笑。
现在,老外对高仿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电商,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跨国快递邮寄大批高仿手表的情况。
海关查获的这批高仿手表共58箱,约35000块,数额惊人,货值高达3.5亿美金,其中大多是劳力士品牌的腕表,还涉及欧米茄、劳力士、卡地亚等多个品牌。
瑞士表里劳力士被仿最多,由于劳力士的腕表几乎没有透明底盖表款,所以有时即使想从机芯做工的蛛丝马迹去辨识真假也无从下手。
正是因为这些高仿手表的制作工艺太精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所以担心冲击正品市场的瑞士不干了,主动联合中国工商对中国仿表进行严厉的打击!
但是,谁人知道,高仿手表的出现,也是瑞士放任的结果。
瑞士手表早期对仿表并不介意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各种高仿手表就出现在各个层面的市场中。
那时,高仿表只能称为仿制表,外观相似,但工艺和材料的使用并不严格。
当时,瑞士手表官方已经发现了仿制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原因有两点:
一是仿表情况复杂,世界各地都有生产销售仿表的渠道,不同于国内对产权的保护,跨国维权难度非常之大。
二是仿表虽有,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来的,而瑞士名表的市场定位是在富豪级别的,这类人群并不会去消费如此拙劣的仿表,实际市场并不受影响。瑞士方面也就并未将精力放在这上面。
90年代初,劳力士仿表在港台非常流行,看过古惑仔的人都很清楚那个剧情,就是山鸡的劳力士被人拍了一下结果指针都飞了出来。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仿表之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珠三角地区轻工业的迅速发展,手表工业在这一地区逐渐成熟。
据业内人士称,广东省,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揭阳等地,是出产高仿手表的重要产地。
以深圳为例,在当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手表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深圳手表的产量占全世界的45%,被授予“中国钟表之都”的称号(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广东不仅热销品牌手表,同时仿表也在此滋生。仿表按精细程度不同,也分很多等级,今天我们重点谈的是高仿表。
有人觉得,仿表应该是在隐蔽的地下家庭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其实不然,现实中的高仿表由于对精度要求极高,往往是在极其正规的钟表厂家生产出来的,绝对不可能是家庭小作坊。
同时,也绝不可能依靠某一个工厂独立加工,因为一块手表,部件繁杂,所以往往是依靠几家工厂合力而成,这些工厂也是经过工商局注册的正规厂家,他们平时还接其他的品牌手表订单。
在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发起人。发起人最开始要预测市场行情,然后确定需要仿冒的手表款式,他们会直接去购买专柜真品手表,将其完全拆解。将不同的部件送到不同的厂家,比如机芯厂家、外壳厂家、表链厂家、字面厂家、外包装厂家,让他们进行一比一开模,最后发起人将这些部件全部集中,再交由装配厂家进行装配。
起初这些工厂都比较规矩,虽外形完全仿制瑞表,但仿表上并没有打上瑞表的LOGO。后来,这种表不仅受中国人喜欢,老外也爱买,老外买了带回国后,发现销路很好,就主动找到这些制表工厂下大订单。
于是就在做仿表的路上越走越远。
除了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浙江温州的永嘉县、台湾也以出产仿表闻名。
走代工复刻之路 砸了自己脚
其实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瑞士人也并非没有责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石英风暴席卷了全世界,日本人造出来的石英机芯精准又平价,于是瑞士机械表卖不出去了,大批表厂倒闭。老一辈熟知的,当年叱咤风云的英纳格(ENICAR)因为被香港人收购甚至被瑞士钟表协会除名,可谓惋惜。
当时倒闭的不止英纳格一家,整个瑞士手表制造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全球市场份额被挤压至20%。
然后出现了一个很牛的人叫尼古拉斯哈耶克,他收购了一大堆瑞士表业厂家,然后整合成了一家新的大公司——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原来收购的企业都成为了他的子品牌。
Swatch(斯沃琪)Breguet(宝玑).Blancpain(宝珀)Jaquet Droz(雅盖•德罗)Glashutte(格拉苏蒂)Omega(欧米茄)等品牌都在集团旗下
他富有洞察力的提出一个理念:之前的瑞士手表企业一直沉迷于手表制造技术,却未能全面思考消费者购买手表的本质原因。
这个本质不是追求手表精确可靠的报时功能(平价的石英表也可以做到),而是消费者通过自己佩戴的手表彰显自我。
比如如果宇航员戴着欧米茄(Omega),那么消费者在佩戴该表同时就会将之与月球行走的冒险经历联系起来。对瑞士手表来说,这一信息远比功能性更有价值。
为了抢占低端市场,他不惜开发低成本的Swatch手表,再将该表的生产技术卖给其他公司,由它们打上自己的品牌进行再销售。
也就是说,面对石英表的竞争,瑞士表业开始采用新策略:
他们在我国用各种精巧设计的表壳,来套那些老的28系列的机芯,还有一部分7750机芯,总之换汤不换药。
除此之外,swiss made(瑞士制造) 也开始被玷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找到了天朝的代工厂。
瑞士制造的法律规定是有空子可钻的。法律规定,能打Swiss made的手表应该这样:
手表方面,机械手表至少80%的制造价值应在瑞士完成,电子手表至少60%。此外,构造和原型应在瑞士进行。机芯方面,机械表至少80%的构成部件的价值应在瑞士完成,电子机芯的比率为60%。
看到了吧,不是100%,所以出现了两种人,一是天朝人去瑞士注册皮包公司,回来卖假洋鬼子表,如宾格。二是瑞士人拿着手表最多20%价值的部分,在中国制造。
在我国,进口手表最值钱的是税,其次是品牌带来的盈利,然后是运营成本,最后才是这个硬件。要真较真的话,硬件都不值一只瑞士手表的20%。
所以东南沿海很多很多这样的代工厂,最后成品会运回瑞士或者公海盖个章再回来。
结果一来二去,那一大片表厂都学会了玩复刻了。谁也没想过原来做高档表技术门槛这么低。于是就一窝蜂去了。瑞士人教会了我们技术,结果我们都懂了,瑞士人现在自食其果了。
说到最后,当然了,瑞士正品表与复制表还是有着技艺上的差距,经过岁月沉淀的打磨,品牌溢价使得奢侈品与复制品拉开距离。
比如,真的劳力士,采用的是精准耐用的3135系列机芯,机芯经过了几十年的长期考验,可以说身经百战。
最新的3235机芯,是3135的升级版,性能方面更加强悍。现在劳力士的顶级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更是将日差缩小到正负两秒之内。
而相比之下,现在复刻表上99%是不会使用瑞士机芯的,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国产机芯,海鸥机芯,杭州机芯,上海机芯,有的也会使用进口的西铁城机芯。
对于复刻表来说这块机芯其实已经是很成熟的了,品质更高的ETA机芯也是有的,不过数量比较少,这个需要大家自己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