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菊科—舌状花亚科(五):苦苣菜

菊科—舌状花亚科(五):苦苣菜

 

29.耳菊属

耳菊属(学名:Nabalus Cass.)是菊科的一个植物属,约15种,分布亚洲与北美地区。中国1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有25-35枚舌状小花,中等大小,沿茎枝顶端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3-4层,三角形或长披针形。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黄色或白色。花柱分枝细长。花药基部有渐尖的附属物。瘦果肉红色或褐色,压扁,倒披针形,顶端截形,无喙,每面有多数(11-?)高起的细肋。冠毛2-3层,褐色,细锯齿状或糙毛状。

(2)耳菊

耳菊(学名:Nabalusochroleucus)为菊科耳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林下潮湿地。分布于吉林(长白山)。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分布。

30.紫菊属

紫菊属(学名:Notoseris Shih)是菊科一个属,全属11种,分布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上部通常圆锥状花序分枝。叶分裂或不分裂,有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型,舌状,有3-5枚舌状小花。总苞狭钟状,直立、下垂或下倾。花托平,无托毛。总苞片3- (5)层,紫红色,中外层短或最短,内层最长,不呈覆瓦状排列,全部总苞片顶端钝、圆形或急尖。舌状小花紫红色,舌片顶端5齿裂,花冠筒喉部有白色柔毛。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花柱分枝细。瘦果长倒披针形,压扁,紫色,顶端截形,无喙,每面有6-9条椭圆状高起的纵肋,被糙毛。冠毛2层,白色,纤细,微糙毛状,易脆折。

(2)紫菊

紫菊(学名:Notoserispsilolepis)是菊科紫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850-2250米的山谷近水旁及林下。分布于江西(武功山)、湖北(建始、利川)、湖南(新宁、武岗)、广东(连县、乳源)、广西(临桂、阳朔)、四川(南川、天全)、贵州(梵净山、江口)、云南(景东)。

31.黄瓜菜属

黄瓜菜属(学名:ParaixerisNakai)是菊科下一个属,约8-10种,分布东亚、东南亚。中国有6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或二年生草本。叶互生,不分裂或羽状分裂,基生叶花期枯萎,极少生存。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状,长4.5-9毫米;总苞片(2)-3层,外层小,卵形,宽不足0.5毫米或过之,内层长,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状长椭圆形、长椭圆状线形、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披针形,基部沿中脉海绵质增厚或无海绵质增厚。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5-19枚,黄色或桔黄色。花柱分枝细,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状。瘦果黑色或褐色,椭圆形、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有10-12条高起纵肋,上部沿肋有小刺毛,顶端渐尖成粗喙。冠毛白色,糙毛状,1层,易脱落。

(2)黄瓜菜

黄瓜菜(学名:Paraixerisdenticulata)是菊科黄瓜菜属的植物。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长春、延边)、辽宁(山由岩)、河北(内丘、阜平)、山西(沁县)、甘肃(岷县)、江苏(云台山)、安徽(舒城)、浙江(杭州)、江西(修水)、河南(信阳)、湖北(合丰、建始、咸丰)、广东(乐昌、连县、仁化)、四川(城口)、贵州(毕节、安顺、册亨、平假还阳参属坝、赫章)。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米的山坡林缘、林下、田边、岩石上或岩石缝隙中。

32.假小喙菊属

假小喙菊属(学名:Paramicrorhynchu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0种,分布于西欧、东地中海、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及印度北部。中国产1种,分布于新疆、西藏。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草本。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含舌状小花15-30枚,少数或较多数,单生茎端或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圆柱状;总苞片3-5层,不明显覆瓦状排列,边缘白色膜质。舌状小花黄色,舌片顶端5齿裂。花柱分枝细,花药基部附属物尾状。瘦果异形,外层瘦果棕色或灰色,有多数纵肋,有横皱纹,顶端三角形渐尖,有不明显的且易脱落的短细喙,内层瘦果黄色,三棱状圆柱状,有少数(通常5条)高起的纵肋,无横皱纹,顶端有短细喙,全部瘦果有冠毛。冠毛白色,纤细,糙毛状或几锯齿状。

(2)假小喙菊

假小喙菊(学名:Paramicrorhynchusprocumbens)为菊科假小喙菊属的植物。生长于盐碱地、草甸、草原、河滩及灌溉地。分布于甘肃(金塔)、新疆(托克逊、尉犁)。地中海地区、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有分布。估计在我国西藏及云南可能也有分布。

33.假福王草属

假福王草属(学名:ParaprenanthesChang ex Shih)是菊科一个属,分布东亚及南亚。中国有15种,广布长江及秦岭以南及西藏东部广大地域。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分枝。叶不分裂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小,同型,舌状,含4-15枚舌状小花,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总苞圆柱状,花后绝不为卵形,总苞片3-4层,外层及最外层小,顶端急尖或钝,内层长,全部总苞片外面通常淡红紫色。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红色或紫色,舌片顶端截形,5齿裂,喉部有白色短柔毛。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状。花柱分枝细。瘦果黑色,纺锤状,粗厚,不压扁,向上渐窄,顶端白色,无喙或有不明显喙状物,每面有4-6条高起的纵肋。冠毛2层,纤细,白色,微糙毛状。

(2)假福王草

假福王草(学名:Paraprenanthessororia),又名山苦藚、堆莴苣,是菊科分布江苏(宜兴)、安徽(黄山)、浙江(杭州、寿昌、宁波、昌化)、江西(宜黄)、福建(长汀、沙县)、湖北(合丰、宣恩)、湖南(新宁、黔阳)、广东(龙门、和平)、广西(兴安)、四川(奉节、峨眉、宝兴、天全、雅安、南川)、贵州(大方、凯里、贞丰)、西藏(察隅)。日本、朝鲜、中南半岛有分布。

全草:甘,平。清热解毒,止泻,止咳润肺。用于疮疖肿毒,骨痨,肺痨,外伤出血。

34.福王草属

福王草属(学名:Prenanthes L.)是菊科下一个属,约40种,广布欧洲、亚洲及热带非洲;中国文献记载有11种,现已查明有7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生,通常有分枝,极少不分枝。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小,具5枚,极少具10-11枚舌状小花,多数沿茎枝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圆柱状或狭圆柱状;总苞片3-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小,内层及最内层长,全部总苞片外面绿色。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紫色或红色,舌片顶端截形,5齿裂。花药基部有急尖的小耳状或短渐尖的膜质附属物。花柱分枝细长。瘦果褐色或黑色,圆柱状或楔形,向上渐宽,顶端截形,向下收窄,或上下等粗及等粗,4-5肋,肋间有不明显小肋或无小肋。冠毛白色、褐色、污黄色,2-3层,细锯齿状或单毛状。

(2)福王草

福王草(学名:Prenanthestatarinowii)是菊科福王草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510~2980m的山谷、山坡林缘、林下、草地或水旁潮湿地。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区。黄柏山郑家老林有分布。

花期长,蜜粉丰富,是秋初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嫩茎叶,适口性好,可做家畜的饲料。

35.翅果菊属

翅果菊属(学名:PterocypselaShih)是菊科一个植物属,本属约7种,分布东亚。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分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较大,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总苞卵球形,总苞片4-5层,向内层渐长,覆瓦状排裂,全部总苞片质地厚,绿色。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9-25枚,黄色,极少白色,舌片顶端截形,顶端5齿裂,喉部有白色柔毛。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花柱分枝细。瘦果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压扁或黑棕色、棕红色,黑褐色,边缘有宽厚或薄翅,顶端有粗短喙,极少有细丝状喙。冠毛2层,白色,细,微糙。

(2)翅果菊

翅果菊(学名:Pterocypselaindica(L.) Shih)是菊科翅果菊属植物,生长于山谷、山坡林缘及林下、灌丛中或水沟边、山坡草地或田间。适应性强,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排灌良好的土壤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在20-25℃萌芽迅速,苗期生长缓慢,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25-35℃生长速度最快;根系入土深,耐旱,但久旱生长缓慢。耐寒,幼苗能耐-2℃的低温,成株能耐-5℃的低温;耐热性好,在中国盈江(南亚热带气候)春播时能正常越夏。

分布于俄罗斯(东西伯利及远东地区)、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西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北京、吉林(安图)、河北、陕西(略阳)、山东(烟台)、江苏(无锡)、安徽(全椒、舒城)、浙江(杭州、昌化)、江西(遂川)、湖北(合丰)、湖南(保靖、新宁、武岗、宜章)、广东(乐昌)、海南(保亭、澄迈)、四川(广汉、绵阳、万源)、贵州(习水、遵义、江口、兴义、贵阳)、云南(金屏、西畴)、西藏(墨脱)。

翅果菊根或全草可入药,嫩茎叶可作蔬菜,也可作为家畜禽和鱼的优良饲料及饵料。同期刈割条件下的翅果菊水分含量高于蒙早苦卖菜20.2%,其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比同期生长的蒙早苦卖菜分别高14.1%和12.7%,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比蒙早苦卖菜低42.8%、29.3%和26.8%,而翅果菊和蒙早苦卖菜的茎叶比分别是1:3.72和1:2.27。

36.雀苣属

雀苣属(学名:Scariol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半灌木植物。约10种,主要分布欧亚大陆。据记载,中国西藏有1种,但没见到这个种的标本。

(1)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小半灌木。头状花序同型,舌状,有5枚舌状小花,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总状花序。总苞圆柱状,总苞片3-4层,草质,内层边缘膜质,顶端钝。舌状小花黄色。花柱分枝细,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瘦果多少压扁或近圆柱形,被短毛,有5-7或7-8条高起的纵肋,顶端渐尖成喙。冠毛纤细,多数,易脱落。

(2)雀苣

雀苣(学名:Scariolaorientalis)为菊科雀苣属的植物。据文献记载,中国西藏地区有分布。本种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高加索、地中海地区、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也有分布。

37.苦苣菜属

苦苣菜属(学名:Sonchu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名Sonchus源于希腊语“苦苣菜”(sonchos)。该属共有约50-60种,分布于北温带。范围:欧洲,西亚,北非洲,大西洋的岛。我国有8种,南北均产,其中苦苣菜S.oleraceus L. 1种,可为蔬食。本属一些植物全草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功效。亦有些植物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

头状花序稍大,同型,舌状,含多数舌状小花,通常80朵以上,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卵状、钟状、圆柱状或碟状,花后常下垂。总苞片3-5层,覆瓦状排列,草质,内层总苞片披针形、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边缘常膜质。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黄色,两性,结实,舌状顶端截形,5齿裂,花药基部短箭头状,花柱分枝纤细。瘦果卵形或椭圆形,极少倒圆锥形,极压扁或粗厚,有多数(达20条)高起的纵肋,或纵肋少数,常有横皱纹,顶端较狭窄,无喙。冠毛多层多数,细密、柔软且彼此纠缠,白色,单毛状,基部整体连合成环或连合成组,脱落。

(2)苦苣菜

苦苣菜(学名:Sonchusoleraceus L.):又名苦菜、苦荬菜、小鹅菜,为菊科苦苣菜属的植物。原产于欧洲和西亚,后来扩散到全球,生长于海拔170米至3,2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下、山坡、平地田间、空旷处、山谷林缘或近水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食用: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一直食用野菜,食法多样,在民间形成了传统的食用方法。

饲用: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猪、鹅最喜食;兔、鸭喜食;山羊、绵羊乐食;马、牛少量采食。开花期以前切碎生喂或煮熟饲喂,每日用650g苦苣菜饲喂家兔,其采食率可达77% ,切碎喂鸡、鸭也有良好的效果。苦苣菜的干草是马、牛、羊的好饲草,其适口性均可定为喜食级。苦苣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100g鲜草中,叶含维生素C11~68.2mg,茎中含维生素C11mg、含胡萝卜素14.5mg。秋季,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苦苣菜的能量价值可评为中等。其总能对猪、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均属中等。与同属植物苣荬菜(S.brachyotus)相比并不逊色。苦苣菜的茎叶繁茂,叶量大,在抽茎之前全为茂密的叶丛。至开花期,其茎枝仍比较脆嫩,还可饲用。茎叶比为1:1.55,果期茎枝逐趋老化,饲用价值下降。在野生条件下,以苦苣莱占优势的草,鲜草产量一般可达30000~45000kg/hm2;单株重为150~250g,在栽培条件下,鲜草产量可达37500~60000kg/hm2,高产的可达75000kg/hm2。饲料基地。苦苣菜的茎叶脆嫩,不耐畜禽践踏,耐热性差,以刈割利用为好。尤以开花期之前利用为宜。除青饲外,还可晒制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青贮利用。青草以喂猪、鹅、兔、山羊、鸭为好;干草以马、牛、羊等利用最为适宜。

 

搜索建议:
热闻

 iPad将成为PC的掘墓人?

文/康讯今天又看到标题党在说iPad将成为PC的掘墓人云云,想到这样很极端的文章的确会造成一些误导。所以就这个论点也写写自己的看法。写这篇东西,不为争辩,也算不...(展开)

热闻

 为什么中国篮球不设名人堂?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名人堂与多数球迷想象的不同,他不仅是针对NBA,而是面向全世界那些对篮球有特殊贡献的人。全称是奈斯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有一定的历史了,如果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