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第十一章 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研究

第十一章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研究

第一节 平衡针法治疗癫痛36例临床分析

癫痛俗称羊癫风,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调面引起的发作性的疾病。发作时多见抽搐、意识障碍,感觉异常,行为改变等主要症状,是临床上疑难病症之一。笔者3年来采用平衡针疗法治疗瘴痛36侧,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_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3岁I病程6个月以内者6例,3年以内1 6例.16年以内7例,20年以内5例.20年以上2例。每月发作1~2次者1 9例,每周发作l~2改者9例,每日发作l~2次者8例。中医证型:风痰瘀阻型18例,痰火内盛型77例,心肾亏虚型8例.肝肾阴虚型3例。治疗前全部痛例均做脑电图或CT检查,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取亢:癫痫穴(BP-LE7)、为主穴(此穴位于膝关节与踝关节连线中点侧于腓侧,相当于丰隆穴)。辅肋配穴:双侧醒脑穴(BP-HN9)、双侧头痛穴(BP—LE..)、疲劳穴(BP-Bz),等。取穴原则:交替取穴或双侧取穴。手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3寸毫针l根,以泻法为主,针感为闪电式远距离经足面、足趾传导,并有局部发热感,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改,20次为1疗程。间隔3~5天,治疗1—3个疗程。再取辅助配穴,可按病情轻重及病因机现选用。若轻者可用指针点穴法,重者可用针刺法。行针平补平泻,针感为局部酸,麻,胀,得气后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与主穴同步进行。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疗效判断根据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变化和1 978年青岛癫痫座谈会的疗效标准。显效;发作减少75%以上;有效:发作减少50%-70%1好转:发作减少25%~50%;无效:发作减少不足25%。

2.2 治疗效果:本组36饲中,显散22饲,占66.1%;有效9例,占25%;好转4例,占11,1“;无教1例,占2.7“。总有效率97.22%。

由表1见风痰闭阻型和痰火内盛型疗效好,心肾亏虚型和肝肾阴虚型疗效较差。由表2见病程越短则疗效好,病程越长则疗效差。

2.3 典型病饲:吴某,女,23岁,服装工人.1 994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发作性抽搐已有10年,近1年来加重。患者从13岁开始,无明显的诱因发作后,平均每年发作2~3次,多在月经期前后3~5天内夜间发作,曾常服苯妥英钠或止癫灵等药物。发作后能参加劳动和学习。近5年来未坚持服药,近3个月来,困劳动紧张,每月发作2~3改,脑地形图检查提示:大脑顶叶双侧颞叶棘慢综合波,做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诊断:特发性癫痛强直阵挛发作。中医刻诊:患者发作前常有头晕、胸闷、神疲乏力等先兆症状,其身瘦弱,面色淡白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泄,时有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苜白腻,脉濡滑。脉证合参,辨证为脾虚痰盛型癫痛。以上述方法治疗,连续针刺10天,治疗后休息3天,针刺10天内未发作,休息第3天发作1次,但发作比前轻微而时间缩短。再连续针刺20天(1个疗程).期间月经来潮,但未发作面患者精神焕发,饮食增多。见效后又巩面治疗2个疗程,未再发作,共治疗4个疗程(BO天)。治疗期间未腹用其他中西药物,6个月后膻访无发作且参加劳动。

3.讨论及体会

癫痫其病理、生现基础是脑灰质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的异常放电所致。临床上多伴有搐搐或无抽搐面以感觉,意识、行为障碍等方式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腧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它病之后, ….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而致,面以痰邪作祟最为多见。《医学纲目·癫痛》说:“癫痛者,痰邪上逆也”。由此可知导致脏腑报伤是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风阳痰浊则是痛证发作的基本病现因素,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痰浊阻滞,气机逆乱。我们认为脏腑失调,痰浊内生,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是互为因采而形或恶性循环的,癫痈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人体内未能消除的结果,其中痰浊的形成是发病要素,因为痰浊阻滞则影响气血流动,又可造成气机逆乱,气机逆乱则血行亦乱,中医有“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之说。再从本病的发病特点来看,以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面多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为特征,这是与其他病症不同之~。因此本病的治疗无论何种证型,均应先从调整脏腑功能,消除痰病的成因,调畅气血,以增强自我调节、自身修复能力为治病大法。

因此我们采用整体平衡针法,在调和脏腑气血,消除痰浊及生痰因素的原则下,选定了特点穴位“丰隆穴“(即癫痫穴)为主穴,以除痰热,调畅气血,调动体内防卫系统功能,并激发、强化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而达到调和脏腑气血的目的。其次报据病症选用辅肋穴位,以便病理过程中的机体恢复平衡状态。这样就能改善机体内环境,达到治病的目的。我们在临床上体会到,本病的发作多由情绪紧张、疲劳、妇女月经期等诱发。因此癫痫病人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并根据病症配合治病,可增强疗效。针刺治疗方法选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突出主穴的功能,针感要明显,这样就能达到治疗目的。辅助治疗用的穴位也要精选,如见患者情绪紧张当刺头穴,见神疲乏力者配刺肩井(疲劳穴)穴,头晕脑胀配用醒脑穴,食欲不佳配足三里穴,月经期发作者或经期配用照海穴等。这样针刺治疗就与瘸症相符并在整体平衡治疗过程中,起到很大协肋治疗作用,可加强治疗效果。本治法优点是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不需服药,克服了服药成瘾等弊端,适用性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第二节 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面瘫瞄床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失常,经脉失于濡养而引起的一侧表情肌瘫痪所致。笔者运用平衡针法针刺面瘫奇穴,与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疗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共60例患者,其中平衡针组30例,常规针法组30例。男性35饲,女性2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0岁。15岁以下9例.1 6岁至30岁13例.31岁至45岁1 7例.46岁至60岁14例.61岁以上7例。发病时间最短者1夭,最长者1年。发病次数,首次发病53例,第二次发病7例。

1_2病因:受风寒者41例,外伤2饲,耳部疱疹3饲,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原因不详13例。

2.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即患侧表情肌麻痹所致的综合征。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紧,眼膜外露、流泪}鼻唇构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偏向健侧;口角低垂,流涎,食物嵌滞于齿颊间,鼓腮漏气;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乳突后压痛,或听觉过敏,耳廓或外耳道带状疱疹。

3.治疗方法

3.1平衡针法组:取穴;面瘫奇穴.此穴位于锁骨外1/3斜上1.5寸处,相当于斜方肌前侧与颈下纹肌交叉处。采用交卫取穴,右病取左侧穴位,左病取右侧穴位。

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肩关节,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0号1~1.5寸毫针,针尖顺颈部方向呈450角斜刺0.5^-1寸,使患者局部麻胀感,并向颈而部放散。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2常规针刺疗法组:取穴:取患侧风池、翳风、阴白、四白、下美、地仓,颊车、水沟、迎香l双侧合答。

针刺方法:采用1~1.5寸30号毫针,患者取卧位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面部穴位采用浅刺,不提插、不捻转、不透穴的手法,合答穴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4.疗效分析

4.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面肌功能部分恢复者。

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等基本无变化者。

4.2疗效分析:平衡针法组与常规针刺疗法组疗效比较,两组取得相同疗效时的针次数比较见表2。

5.病例介绍

例I:男.1岁,1 995年12月1 2日就诊。患儿家长代诉:右侧面部肿胀1周,伴右跟不能闭合,口角向左偏斜,哭闹时尤为严重。检查:右侧面部略肿,右眼睑闭合不全,露睛2mm.右鼻唇沟平坦,人中沟偏向左侧,右口角低垂。以平衡针为法,取健侧面瘫奇穴,隔日1次,共针9次。患儿而部表情运动完全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例2:男.29岁,铁路工人.1 993年7月1 7日就诊。主诉:左侧;面部不适,伴左口角漏水2天,患者因夜间睡眠时吹电扇,第2夭清晨刷牙时发觉左口角漏水,并有左侧面部不适,左眼流泪,食物嵌滞于左齿颊间。查体:左额纹变浅,左眼睑闭合不全,露睛2mm.两侧眉方相差5mm.耸鼻,皱眉不能,左鼻唇沟平坦,人中淘偏向右侧,左口角下垂,鼓腰漏气。以平衡针法,取健侧面瘫奇穴,共针5次,面部不适感消失,表情动作两侧对称,完全恢复正常,临床治愈,随访未复发。

例3:女.6岁,1 995年9月11日就诊。患儿祖母代诉:右眼闭合不紧伴右口角低2周。家长2周前发现患儿“嘴歪眼斜”.以为患儿做鬼脸,曾予训斥,未引起注意。近3天见其症状加重,饮水时右口角漏水才知异常。查体:右眼闭合不全,露睛Imm.左额纹略浅,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偏斜,鼓腮时右口角漏气。以平衡针法,取健侧面瘫奇穴,隔日1次,共针3次。患儿症状消失,面部表情完全恢复正常,临床治愈。

6.讨论

选择健侧的面瘫奇穴,主要是激发,增强体内防卫系统调节经气,疏通气血,达到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目的。面瘫奇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两条经络的交卫点,具有两条经络的取向作用。手阳明大肠经落脚点在迎香穴,足少阳经落脚点右瞳子髂,一个穴位负责眼,一穴位负责口,正巧与面瘫的口眼歪斜相吻合。

本文采用平衡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面瘫,加以对照。两组的有效率均为loo%.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曼著性差异。但两组的治疗次数,经统计学处理P<0, 05.平衡针组明曼优于常规针组,有显著性差异。

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比较有两大优点;

取穴少:常规针刺法主要是局部取穴,往往需要取多十穴位。’面平衡针法只取一个面瘫奇穴,使操作大大简化,最重要的是减少了针刺给病人带来的恐惧感,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减少治疗次数,缩短了病程:平衡针组最多治疗30改,平均12.5改;常规针法组最多治疗52次,平均17.7次。平衡针法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常规针法组,使面瘫的病程明显缩短,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因看病带来的缺勤,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据此,我认为平衡针疗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痛苦小,简便易行的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第三节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疲劳

综合征2 5例瞄床研究

笔者于1993年3月~1996年7月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责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25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3岁。发病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年。

1.2 诊断依据:1987年3月美国CDC组织有关专家制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诊断标准。

患者需长期极度疲劳(或易疲劳)6个月以上,除外一些症状类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疾病,如急性非病毒感染、抑郁,内分泌紊乱、滥用药物、接触毒物等。还需具备下面症状中的8个,寒战或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或痛,不明原因的全身乏力.肌肉不适,进行以前耐受的活动后疲劳至少持续24小时,和以前性质不同的头痛,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健忘,易激动、烦躁,抑郁、精神不集中,睡眠紊乱(失眠或嗜睡)。

1.3 治疗方法:平衡针法:①取穴:健身穴——此穴位于传统腧穴足三里穴上1寸。②用双侧定位取穴法。@方法,采用3寸毫针1根,向下呈450角斜刺2寸左右,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并向足部放射即止,

同时配合升提穴(BP-HNl)。

治疗隔日1趺.15趺为1疗程。药物治疗取补中益气丸,每日早晚各服l丸,重症加倍服用。同时服用遗遥散,每次6g.早晚各服1趺。1个月1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①治愈.极度疲劳症状全部消失,其它兼症基本好转。②好转.极度症劳症状部分消失或改善,其它兼症较治疗前好转。⑧无效:极度症劳症状无明显改善。

Z.2 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68%,好转8例占32%,有效率100%。

2.3 典型病例:吴某,女,50岁,干部*1993年4月10日就诊。主诉.周身极度疲劳半年余,少气懒言,食少纳果,头痛、四肢酸痛,夜寐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易激动,记忆力减遥,以至影响正常工作。查体:T3608C,P80次/分.BP16/lOkPa.患者神志清楚,发育营养中等,面色极黄,体态自如。舌体咯胖大,舌边有齿痛,舌质淡红苷薄白,脉沉细无力。体检无重大异常发现,常规宴验宣检查: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四子,抗链"o"试验,均正常。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按上述方案治疗一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头痛、失眠及关带酸痛好转。

3.讨论

慢性症劳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发病较多的一种病。日前病因尚不十分消酸,一酸认为慢性疲劳综台征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学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尚缺乏确宴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平衡针法结合中药即补中益气丸合遣遥散治疗慢性症劳综合征疗效是肯定的。平衡针法的作用原理主要淡据机体不仅具有自晚例节功能,而且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在人体自然防御机能下降时,遗过给予合理的外因刺激即针刺.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澈反应,调动和加强机体的防御机能,从而达到自身平衡的目的。针刺健身穴,此穴能强壮全身.益气补虚,并能健运脾阳.止痛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针刺升提穴,能升阳固脱,调节内脏功能,疏通腑气,畅达气机.增加腑血流量.改善脑部供氧。

在施以平衡针法治疗的同时服用朴中益气丸合逍遥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疲乏无力,而取此药的主要功用升阳举陷、益气补虚来对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症。此症患者多为女性,且气虚夹部,故在补养的基础上开部。逍遥散乃疏肝解部、健脾和营之要药,用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部或烦躁易激动等肝气部滞的兼证。用上述方法治疗此症,获得良效。

第四节 平衡针灸治疗“企业家综合征”

22例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22名“企业家综合征”患者均为厂长经理。年龄25岁至45岁,男性1 9例,女性3例。有吸烟史17人(平均每日1包)。有饮酒习惯20人,均已婚(其中丧偶1例)。家庭和庭18人,事业顺利1 6人。22人日平均工作时间1 4小时左右。

2.临床表现

均以乏力、头昏、耳鸣、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通为主,伴有酸背酸痛,女性伴有月经不调。22例均做多种辅助检查,来见明显畅质病变。

3.治疗原则

平衡针灸疗法为主要手段。均用泻法,男女同治。

3.1 语言疏导(针对性)疗法,调节心理平衡。

3.2 选穴:主穴降压穴( BP-LEi2)、精裂穴(BP-LEs),降压穴轻度剌酸,精裂亢,中度刺激,双侧取穴。有腰背酸胀者加腰痛穴(BP-HNa).耳鸣重者加肾痛穴(BP-LEl).乏力纳差为主加服痛fl(BP-LEs)。

注意:待患者有明显触电样针感或听到服者“哎哟”一声即可遥针,用泻法。每日l次.7日为1疗程。

3.3 辅以灌筒法;取一根长0. 6m.直径在5cm的竹筒一节,每晚睡前和早上起来,双足用力踩滚竹筒200次以上。平常不时活动双下肢,同时意守双足底。

3.4 药物配合:天麻丸,六味地黄丸,严重失眠对治疗开培前2天加安定,总量不超过3天。

4.疗效观察

显效:症状消失,精力恢复。

进步: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显效14例,占63%{进步6例,占17.3%;无效2例.占0.9%。

5.分析

“企业家综合征”,不是单一原因引起,而是诸多因素所致々25~45岁正是风华正茂,事业心强,加上烟酒过度和或多或少家庭社会复杂关系的影响。但主要原固还是工作时间长,休息少,生活无规律引起生物钟功能紊乱。即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人培生,先戚精,精戚而脑髓生,……”(《灵抠·经脉》)。脑力过度,髓诲空虚则头昏耳鸣乃作。_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肾亏又可导致清阳不升,疲倦无力。心肾不变则心悸、失眠。肝气有余,而肾气不足,为本证主要病机。《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病及脾,加上优思伤脾,脾胃运化失司,则饮食无味、纳少。这种所谓神经衰弱应用落补、镇静、健脑、益智药物可达目的。

平衡针灸,其旨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用针灸为手段调节病人自身信息网络,从而调畅气机,疏肝解郁,达到气血平和目的。然而肝肾同源,泻其子(肝)实为朴其母(肾),此乃用泻法意旨所在。22例皆为肝阳上亢,体壮,而红润,脉多弦实,舌质红苔黄.子退母旺,肾气旺.髓海充,头昏耳鸣心悸及记忆力减退诸症可愈。肾气旺则脾胃功能渐运,食各纳香,精力渐旺。用其意念,使之大脑放橙,气血下注,有助于大脑清醒,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需要强调的是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企业家们尽可能规律寝息,烟酒适度,心胸坦荡,方可旧疾不复。

第五节 癔瘫穴治疗癔症性瘫痪1 75 0例

瘴症性瘫疾(简称瘴瘫)是瘴症运动障碍之一,属功能性瘫痪,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30余年来,我院采用针剌瘴瘫穴(BP-LEiz)治疗癔瘫17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750例中,男性687例,占39.2%,女性1073例,占60. 8%。年龄9~75岁,其中9~15岁39例,16~25岁599例,26~35岁621例.36~45岁348例.46~55岁124例.56~75岁19例。职业;军人386例,工人599例,农民455例.地方干部159例,家庭妇女81例,学生70例。发病诱因;精抻创伤464例,手术401例,外伤360例,躯体疾病228例,劳累1 19例,其他1 78例。病程:1天~1年1 261例.1—2年220例.2~3年1 09例.3~5年88例.5~1 0年52例,10~20年20例。瘫痪部位;截瘫1 009例,偏瘫221例,’单肢瘫382例,四肢瘫99例,三肢瘫339例。

I.2 检查与诊断;病人治疗前,均经详细的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瘫痪。必要时进行肌电图、 CT、MRI等检查。

对12例临床确诊的癍瘫患者,在治疗前和治愈后进行ET检查(大脑涨落图)。治疗前癔瘫患者脑运动区选择性阻抑,C4区GABA反常增高,同时有ACH、NE增多,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十分显著。治疗后上述神经介质均下降。

1.3 治疗方法;

1. 3.1 心理治疗,本病与心理因素关系十分密切,心理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的成败。可采用个别或集体心理治疗方法,消除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生取得最大程度的配合。

1.3.2 针刺治疗:选用22~28号不锈钢针,在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取穴:主穴癔瘫穴(BP-LE12),腹痛穴(BP-LEs),胸痛穴( BP-UE4)。针剌瘴瘫穴时,垂直刺人,然后捻转提插,待病人有疼、胀感后,可帮助病人活动肢休。

I.3.3 功能锻练:针刺后病人瘫痪肢体肌力显著改善,但要下地行走还需一个锻练适应过程。医生要指导病人注意正确的行走姿势,力争在短时间内达到行走如常的效果。

2.治疗效果

1750例中,治愈1 702例,治愈率97. 3“,其中一次针棚治愈1246例,占71.2“,好转30例.占1.7%,无效18例,占1“。

3.讨论

癔瘫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疾患。它的发生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因素主要指患者的个性特点、文化修养、大脑的功能状态等。一般来说.外向型且不稳定、富于情感个性的人易患此类疾病。外在原因主要是精神因素、外伤、手术后出现的癔瘫,其实质不是神经系统受到损伤,而是心理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的失衡。我院治疗大量疲瘫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注意调整患者心理平衡,消除负性影响,调动病人积极性,主动地配合治疗,二是退过针刺调整生理平衡,使大脑GABA、ACH、NE等神经介质恢复到正常状态。本疗法具有经济、方便、快捷的特点,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第六节 平衡针法治疗癌症性昏厥

一、痛经穴治疗癔症性昏撅

气厥证是指气机厥逆引起昏厥而言。多由精神柯激而诱发,病见突然昏例.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大多可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不留任何后遗症,也有个别患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故本病为急证,治宜及时救治为要。笔者自从1987年以来,在临床工作中凡遇此病例,均独取痛经穴,施以鸡爪刺法治疗,确能力挽狂澜,效若桴鼓,屡试不爽。现介绍如下:

1.针刺方法

病人仰卧位,于前正中线,平第四肪间隙处取痛经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I根,快速沿皮刺人皮下,然后分别向上下左右斜剌1.5寸.同时施抬转手法。如在哪一个方向感到针下有异常紧涩感,说明气血在此部位有部滞现象,即在此处施以泻法,以增强针感,直至针刺部位皮肤出现红晕时,再继续捻针5分钟,留针15~20分钟,其间再如此行针1次。

2.典型病例

李某,女,28岁,幼儿教师,于1990年8月2 1日诊。患者因与人生气后,卒然昏例,不省人事,在本院门诊观察室治疗6个多小时而无好转,特请中医科治疗。当时患者呈昏睡状态,面色晦滞,呼吸气粗,口噤拳握,四末厥冷,脉象沉强。体湿、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中医辨证:气厥实证;西医诊断;癔症性昏迷。治则:调理气机。治取痛经穴,用鸡爪剌法,于针尖向下刺的部位上.施以捻法泻法。行针1分钟,病人口中发出哼哼声,5分钟后,病者苏醒,肢体活动,手足渐温,阃话能答,自诉胸憋乏力。留针20分钟,如法运针2次,病告痊愈,嘱其回家调养将息。

3.讨论

气厥证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由于信怒、惊恐,一时情绪过激,或久有忿怒,心神失养,复加情志刺激,以致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异,上壅心胸,郁闭抻机,阴阳气不相顺接,遂产生昏厥,神志失常,四肢痉挛抽搐,跌仆无知等。《行针指要歌》说:“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痛经穴又名气海,气之会穴。位居胸之中央、间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功能善调胸中大气,理气散瘀,宽胸利膈,以治一切气病而著称。运用鸡爪刺法,可在气机部结的反应点上,施以泻法,更加强了其散气消瘀的作用,所以用于治疗气厥证效果满意。

二、肩痛穴治疗瘴症性昏厥

肖某,女,46岁,本矿车间职工,于96年5月20日晚就诊。患者因与人争吵殴斗生气后,卒然昏仆,不省人事.2小时后,急邀吾诊。当时患者呈昏睡状态,面色潮红,呼吸急粗,呼多暇少,口闭拳握目台,四肢厥冷,汗出。查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脉象细数。诊为气厥,癔症性昏迷。遂急取人中、内关、涌泉行刺激手法,未见反应。后取用能调理全身平衡的肩痛穴,选28号3寸毫针直刺,快速提插捻转行针后,病人即口中发生哼哼声,随即肢体活动,手足转温,诸症好转。20分钟后患者再度出现昏厥,又用本法,留针1小时.病情稳定,一切如常,

按:《灵枢·五乱》谓;“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道出了本病源于乱。该症于性情一时过澈,致气机逆乱,升降乖异,上壅心胸.部闭抻机,阴阳气不相顺接。肩痛穴(BP-LFs)为292医院王文远主任医师所创立平衡针灸中的一个代表穴位。其除了具有广泛的镇痛效应外.笔者近年来还发现其可以调理气血,平衡一身之阴阳,使血和气顺,阴阳交泰,则厥症自止。用此穴治气厥数例,均针到病愈,诚为良穴,值得推广应用。

第七节 平衡针法治疗癔球症44例疗效观察

1 994年3月至1 995年1 0月,我们用平衡针法治疗癔球症44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摘要报导如下。

1.临床资井

1.1 病例选择:凡符合下列条件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①咽部有异物感、受压或阻塞等不适。②经有关检查排除咽、食管部器质性病变或异物存在。

1.2 治疗分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用平衡针法治疗I对照组41例,用中西药物治疗。

1.3 资料:85例中,男11例,女7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为43岁。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6个月,平均病程为2个月。大部分病例曾接受过中西药物非系统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双侧指麻穴(BP-UFi)针刺1次/日,根据患者病情施用补泻手法,1 0次为1疗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中西药物辨证施治。两组治疗1 0天后评定疗效。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间治疗前。

2.2 结果:治疗组最少治疗3次,平均治疗6.5次,痊愈42例(95.5“),好转2例(4.5%)。对照组最少治疗7日.平均治疗9.5日,痊愈37例(90.2“),好转4例(9.8“)。P<0. 05。

随访:经过3~12个月的随访,两组治愈病例中均无复发。治疗组中好转2例经继续针剌1疗程皆告愈}对照组中好转4例经改继续针刺I疗程,痊愈3例,另1例未再坚持治疗。

2.3 典型病例,王某,女,4g岁,因咽部及食管上部有异物感和堵塞感6个月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于1 994年10月28日就诊。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诊为“癔球症”,脉沉而徽弦,舌质徽红,苔薄白。诊为肾气冲逆之证。针太溪两次,症状顿减,5次痊愈。随访1年,未有症状复发。

3.讨论

癔球症是胃肠功能紊乱的一个病症,很可能与咽肌和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西医多用对症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海核气一,认为此病乃七情郁气,凝涎而生。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治疗按肾冲气逆而刺太溪即可,起到散结降逆之作用。

根据皮层与内脏相关学说,针刺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恢复正常的平衡,整体平衡针法的理论源于中医的阴阳整体学说、经络系统学说及现代医学的神经交叉支配学说、生物全息学说。

第八节 针刺失眠穴治疗癔症抽搐发作36例临床研究

1955~1990年治疗癔症抽搐发作36例。患者均为青壮年。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13. 89“)、女31例(86. 11“)。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具:1~l_5寸毫针。75%酒精棉球。

1.2.2 腧穴:失眠穴(BP—LE。)此穴位腕横纹中央。

1.2.3 患者仰卧拉,双臂掌心向上拉。穴拉以75%酒精消毒,持针连刺(向心方向斜刺)捻转进针.针探0.2~0.3寸。双侧进针后,同时以超360。(捻速165次/分±)持续抬转,直至苏醒。对少数止痉效果较差者,有条件可以电针加强刺激,多数可迅建止痉。

2.典型病例

郄某,女,31岁,某工程兵部队家属。1 984年5月23日初诊。

代述:主因家庭婆媳关系不合,经常吵架绊嘴,心情积郁不舒,后每因家庭矛盾吵架.精神刺激,则自发兴笑说唱,继而两眼视物不清,昏厥踣地,重者紧闭牙关,大憋气、四肢抽搐.但自觉意识清楚,旁人谁说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能控制自己,病发过后,仍有记忆.随军后,发病渐轻。

检查:精抻体质及各项物理检查均正常。是日傍午,因与他人意见.突然哭泣乱说,并扬言自己是什么鬼怪,要吃掉某某、遂昏例躁动,咬牙憋气,眼颤,摆头,长出气,四肢抽搐。指针人中穴无效。

诊断:癔症抽搐发作。

辨证:本病属厥症范畴,主因七情过用,心神失常,气盛火炎,阳亢气逆。

治则:清心安神,泻火降浊,井对症取穴。

治疗经过:病情发怍,即行针灸。针深0. 2~0.3寸,强制失眠亢向心约500角,快斜刺。快速抬针,每转超过3600,转速1.5秒/周,持续抬转约7分钟,长声嗟叹.全身松弛,意识恢复。

3.讨论

祖国医学称“癔症”为脏躁症,此症多因抑郁、恼怒、伤感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失于通畅,甚则阻逆不通或气盛火毙。阳亢而抻不安,故发本病,大陵穴局部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内有屈指肌腱,正中神经。属手厥阴心包经,自古有治癫狂、痫症、心悸、厥逆、胸胁痛等记述。可见持续强刺激大陵穴,有疏通气机、清心安神、泻火降浊之功。但对神情抑郁,症状为嗜睡静默、步言寡语.甚致术僵症状占优势的“郁抑症”,以施强刺激兴奋手法为宜。

搜索建议:
热博

 生活中有很多压力,怎么办?

本文共有 5100 字如果觉得页面很长那是因为留言很多在这篇文章的最开始,我想跟你一起做一个思维实验: 假如现在有一个按钮,按下去之后,你会过上一段新的生活。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