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经纬中国张颖:给科研技术背景创始人的十条建议

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

近日,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 张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 随着经纬中国在科技类公司的投资比例加大、额度 增加,其与众多科技类创始人进行了高频交流,对此,他总结出给科技类公司创始人的十条建议。

他认为, 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已经到了回归商业本质的新阶段。同时他强调, 科学家或资深技术大拿想成为一个创业者易如反掌, 但如何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大做强,用实际的产品和有节奏感的商业成就,来达到企业家的高度,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下为《给科研技术背景创始人的建议2.0》全文:

近一年,随着经纬在科技类公司的投资比例更大、金额更多,我和这类创始人们也进行了更高频次的交流,更多地了解了他们的困惑和问题,也总结了诸多公司发展起伏后的心得和经验。 近两天我忙里偷闲,做了一个简版的盘点和提炼,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辅助创始人们未来的一些思考与决策。

1. 注意估值和业务节奏的匹配。 因为当前国际博弈的大背景,国家政策的推动,少数优质赛道的头部创业公司的估值都能快速增长。但估值带来的预期和业务的实际节奏之间,最好要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换言之,越容易拿到钱,对估值就要越谨慎。

更高的估值一定会带来更高的预期,顺风时无所谓,一旦业务碰到暂时低谷或外部负面因素,过高估值公司的新一轮融资就会变得更加有挑战,就会大大影响公司的势头。

2. 搭建最适合长远发展的投资人/机构组合。 创始人们需要对不同属性投资机构的优势有清晰认知,国资、产投、财务投资机构等各有标签、各有偏重,各自的优势也在短中长期的表现和价值不尽相同。创始人要搭建一个符合长远发展的投资组合,需要更有前瞻性,对趋势的判断也要更加准确,这点极其复杂,需要不断深思,与身边最信任的资本伙伴去探讨、商量。

这点其实非常重要,更有效的解释和延展需要太多的文字和时间,这里只是一个引子,但值得创始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交流和思考。 3. 建立适合自己且生态完整的外部智囊团。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除了自身团队的搭建,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建立一个外部智囊团:补全诸如审计、律师、不同风格投资机构搭配等等专业职能的缺口。让他们从外部视角、专业角度、实战经验与自己沟通,为一些重大决策不偏倚及公司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这个智囊团的规模可能是7-10个人左右,不宜太大。而且每个人都是深度交流碰撞之后,互相筛选、保持信任后的结果。同时,也要保持对这个外部智囊团有计划、严谨、系统性地迭代,周期可能3个月、半年或者一年,这就要根据公司和个人的成长节奏感,做出一定的更新与优化。 4. 哪怕在最好的时候,也要按最坏的剧本做打算。 现在的大环境相对复杂,且会持续性如此,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都要对未来的各种场景做出相对正确和反复推演的预测。与政策同频的少数行业可能会有更积极乐观的预期,但也要想清楚公司发展过程中最坏的剧本走势。

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针对最坏的版本,提前制定包含战略、组织、业务、资本等内容的框架性预案。居安思危,所有这些准备都是底线思维的应用,在极端情况出现时,仍有主动应对的余地。 5. 从更高和更全面的角度,前置性思考国际竞争,以在未来获得更从容的发展空间。 科技类创业公司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势必会逐步和国际公司在国内、在海外展开竞争。而在西方国家对中国核心卡脖子科技领域的抑制大概率会持续的背景下,中国科技类创业公司也很可能会面临很多以前在纯粹商业竞争环境中不需要考量的外部因素和特殊情况。

所以,在发展壮大之后必然面对复杂竞争的预期下,如何走好每一步,如何给公司谋划到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做好IP、技术、产品壁垒,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如何在国内的舞台上与行业里的国外公司有效竞争,这是需要很多前置斟酌和通盘考虑。

未来的竞争和国际格局,一定不会按照你现在的思考和认知一步步完美复现,但公司会因为你现在的前瞻性思考、布置和准备而有更从容的发展空间和周旋余地。 6.头部公司应该认真考虑生态内国内国外的并购做大机会。 在任何行业里,公司发展的两极分化都会非常厉害。所以头部公司在做好自己产品和业务的同时,也要留出精力和资金冗余,去看看国际和国内同行业或产业链中是否有合适的小公司。以我们的经验,目前国际上这样价格合理的小公司,还是有不少的。他们的作用就是补充人才、匹配技术、协同IP、产品延展,但这就需要创始人们提前去分析与筛选,需要时间。

我知道这对于目前专注想跑通技术到市场的创业者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创业者变成企业家的这条路,就是一条不断挑战自己多面手极限的路。而对于非头部且发展遇到无法突破瓶颈的公司,这类创始人或许应该有更大的心胸、格局和胆识去考虑被并购或者合并的机会。在整合后的新公司,也能作为核心团队在更大的舞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7. 趁着市场好,适当做一定的老股变现,为自己和高管团队打下有利于公司持续良好发展的财务基础。 在政策同频且顺势而为的行业、优秀的创业公司拿钱依然非常容易的时点,我还是建议在一定的时间点、一定合适的金额下,做一定的老股套现。移动互联网发展好的时候我也这样讲过。这种合适时机的变现,把钱给到创始人和高管的家人,可以让他们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单位,获得最稳定和坚实的支持,这也能让公司长远发展的底层基础更加夯实。

做好这件事的前提是公司做得足够好,估值足够高,在每一轮融资有足够多投资机构在追逐,这个时机的把握,是非常微妙的一件事情,是对创始人博弈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现有投资机构和投资人长远心态与格局的一种考验。总之,这是值得少数合适的优质公司创始人们去思考和斟酌的一个重要事项。 8. 尊重商业逻辑,不要只想憋大招。 任何行业都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商业逻辑。科技公司在做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如果能有节奏地达到商业小目标的实现,有阶段性收入的验证,都会对后续资金的支持和估值的稳步增长形成良好条件,更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尽量不要憋大招,阶段性商业化的验证,会让大家对你描述的故事更有信心、更加相信,为未来更加高效且持续的资本运作做好铺垫。 9. 理解创业者与企业家两个标签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达到最终目标。 当前,科学家或资深技术大拿想成为一个创业者易如反掌,设立了公司、融到钱就已经是一个创业者了。但如何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大做强,用实际的产品和有节奏感的商业成就来达到企业家的高度,创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权衡与平衡,需要更多的趋势判断,需要更懂人性,需要更强的执行力,需要更强大的组织和团队,需要不断全面提升和迭代自己。

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已经到了回归商业本质的新阶段,公司一步步的健康有序发展,每一个产品预期的达成,每一个阶段性商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在自己行业中持续扩大的影响力和商业规模,都是验证创业者最终能否能被赋予“企业家”这个标签的最佳试金石,个人持续的成长是达到“企业家”这个标签的最核心要素。

10.只有坚信才会更好。 我坚信未来如果想要在中国的市场上有所突破、更有作为,那就要相信自己所处产业在中国未来的空间,相信中国市场的多元和厚实,相信中国创业者、企业家群体的拼命、韧劲和拼搏精神。特别对早期科技企业创业者,更需要市场的聚焦,与坚定带来的执行力。既然拿了中国市场的资本,全职在国内,即便在海外有产品研发团队,如果想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印证自己变成头部公司的创始人,一定是把坚信这一点、把聚焦这一点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会成功。这一点提醒大家,更多也是提醒自己,与大家共勉。

* 文章来源微博@经纬张颖

责编|许加林

排版 |王紫薇

媒体合作及转载添加微信YBLyjzx

商务合作联系15010075732

青春合伙人招募关注公号“青春合伙人”

搜索建议:
热博

 大酥肉饼怎么做

香酥肉饼相信很多人都爱吃,它表皮酥脆,内馅鲜香柔嫩,色泽金黄,看似很油,但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所以除了潍坊肉火烧之外,我最喜爱的饼类就是香酥肉饼了。今天就来和大...(展开)

热博

 二十年后的家乡环境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环境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环境作文1我的家乡——杭州,这里景色怡人、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但是,这里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经常会有雾霾。雾霾都是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