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亏损大、上 市难,是很多A I企业面临的难题,第四范式同样难逃此窘境。
9月5日,据港交所 披露,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第四范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该公司曾于2021年8月13日、2022年2月23日递表港交所主板,但两度因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其港股IPO状态变更为失效。
据招股书,第四范式是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专注于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软件,使企业能够开发其自有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应用。
业绩方面,和很多AI企业一样,第四范式面临营收高速增长却依然亏损的现实。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10.58亿元,亏损净额5.84亿元。
和“AI第一股”商汤相比,第三范式在营收规模、毛利率等指标上略逊一筹。而更晚递表的商汤,反而更早上市。
除此之外,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巨头也在抢食决策类人工智能这一细分市场,行业竞争激烈。
亏损问题难解
招股书称,第四范式是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企业,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先知平台”,可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规模化部署,以发现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并协助推动超越人类能力范围的智能决策。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以2021年收入计,第四范式在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人工智能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曾在百度凤巢策略的总构架师,作为百度机器学习领军人物,曾参与指导了百度相关搜索、百度大脑等多个产品。
2015年,戴文渊创立了第四范式。除了戴文渊在AI技术行业拥有超过10年经验,第三范式核心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技术背景浓厚。目前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曾在百度、字节跳动任职,首席架构师胡时伟曾在百度任资深研发工程师。
天眼查显示,第四范式创立的第一年,红杉资本就投了天使轮。此后又完成了10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创新工场、博裕资本和春华资本。
IPO前,戴文渊持有第四范式1.06亿股,持股24.25%。此外,范式投资持股14.61%,红杉资本持股7.37%,博裕景泰持股3.23%,国新启迪持股2.77%,信和一号持股2.76%。
营收方面,对比两年前翻倍的收入增速,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招股书最新披露,公司的收入从2019年的4.6亿元增长105.0%至2020年的9.42亿元,并进一步增长114.2%至2021年的20.18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第四范式的收入为10.58亿元,较去年上半年的7.88亿元增长34.3%。
从收入构成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先知平台与应用产品、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两大版块,目前这两部分业务收入占比接近。
其中,前者主要为先知平台许可,客户自行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后者由第三方服务商嵌入第四范式的产品为客户服务。
据《财经》杂志报道,一位曾与大银行有过业务往来的AI行业人士表示,由于第四范式提供的是底层技术能力,落到客户手里,很难直接使用,还需要额外花钱找技术公司来帮忙落地。
而这种通过第三方落地的模式,可能导致公司现有客户的大量流失。
另外,公司营收对单一客户有一定的依赖。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0.9%、17.4%、11.1%及27.0%。同期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约为20.6%、5.2%、2.8%及6.9%。
尽管收入上涨,但第四范式仍深陷亏损泥潭。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产生亏损净额7.18亿元、7.5亿元及18.02亿元。
亏损原因除了技术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外,还有包括“支付予公司僱员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为主的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授予公司投资者的若干非经常性优先权有关的赎回负债的利息开支”这样的非经常性开支。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亏损净额由去年同期的11.87亿元减少至5.84亿元,主要是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减少。
2019年至2021年,第四范式的毛利率分别为43.5%、45.6%和47.2%,2022上半年增长至50.0%,其主要源于毛利率较高的先知软件使用许可的收入贡献增加。
2021年年底,商汤在港交所上市,成为“AI第一股”,其上半年毛利率为66%,高于第四范式。
即便科创板上市的格林深瞳,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也达到了62.39%,相比之下第四范式略逊一筹。
应收账款飙升
盈利困局之外,第四范式应收帐款也居高不下。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79亿元、2.63亿元、7.78亿元及8.03亿元,分别占同期公司收入的39%、28%、39%及76%。
第四范式解释称,2020年应收款占营收比重下滑,是因为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获得更多的议价能力,能够协商更短的信贷期,并在更短期间内收回贸易应收款项。
2021年开始,公司向若干客户授予更长的信贷期,因此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又重新回到39%的高位。
至于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涨至76%,公司称因为通常会于年底加强应收款项收回工作,因此其于2022年年中记录的贸易应收款项相对较高。
事实上,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To B、To G的生意难做,已成为各家AI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据《财经》引述国内头部AI公司资深人士的说法,近两年行业不少政府客户因受疫情影响,回款越来越难。
第四范式的应收账款数据上也体现了这一点。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08天,2020年为86天,2021年上升到94天,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35天。
回款周期拉长,一方面说明公司的客户议价能力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减值风险。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25万元、531万元、2016.1万元和1868.3万元。
此外,第四范式贸易应收款较高,对公司资金形成较大压力,使得现金流显著低于营收规模。
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3.95亿元、4.53亿元、7.7亿元及3.56亿元。
身后巨头逼近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可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根据报告,在上述类别中,决策类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类别。2021年,中国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的支出规模达到471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8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3%。
在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中,中国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细分市场正不断扩大。灼识咨询认为,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越决策类人工智能行业的整体增速。
在这一细分市场上,2021年,按收入计,第四范式是中国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市场份额20.5%。
第四范式身后的A、B、C和D公司分别占据11.1%、7.9%、6.2%和5.8%的市场份额。尽管招股书未说明市场份额第二至第五位的具体名称,但从简介中可以推测这四家企业分别为百度、阿里巴巴、华为、腾讯。
和互联网巨头同场竞技,第四范式坦言,公司目前的部分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广阔的全球覆盖、更悠久的运营历史、更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更多的财务、技术及其他资源。
诚然,第四范式拥有先发优势,但巨头们的实力不容小觑。与创业AI公司相比,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具备雄厚财力、先进技术能力及广阔的分销渠道。
有AI从业人士告诉雷达财经,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目前都急于拓展应用场景,在关键行业的推进落地适配,对财务数据的关心倒在其次,但这个过程中要防止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争夺客户。
第四范式表示,倘未能有效地竞争,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可能会受到有关隐私及数据保护方面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AI公司光环变淡
曾几何时,AI创业公司是一级市场上的宠儿,长时间站在聚光灯下受到关注。
根据《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蓝皮书》统计,过去九年人工智能领域IPO前的股权投资行为,共发生了2048起投资,投资金额达4800亿元,投资的高峰期是在2015年-2018年。
随着大量热钱涌入这个赛道,相关创业项目估值一路水涨船高。但同时,大多数创业公司的AI应用仍未走出研发环节,当业绩亏损、估值虚高的真实经营状况现形后,资本开始退潮。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2020年在一个公开场合谈及AI创业公司表示,有三个AI专家就能估值7亿、靠AI概念忽悠投资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级市场的钱不好拿了,2019年8月,“AI四小龙”中的旷视科技率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材料,掀开了AI公司集体冲击IPO的大幕。
目前,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分别在港交所和科创板上市。旷视科技则相对坎坷,谋求港股上市未果,转战上交所科创板,目前已经注册生效。依图科技的科创板IPO之路则于去年6月30日终止。
而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也难言满意,不少AI上市公司,最新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下挫。
在这种背景下,第四范式想要叩开港交所的大门,势必要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成绩来吸引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