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春黄菊族(二):艾草

菊亚科—春黄菊族(二):艾草

 

8.画笔菊属

画笔菊属(学名:Ajaniopsi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仅有画笔菊(Ajaniopsis penicilliformis)一种,产自中国西藏。

(1)形态特征

一年生矮小草本;主根直深,圆柱形,稍木质。叶羽状分裂或3全裂。头状花序小,异型,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倒卵形,直径4-5毫米;总苞片2层。花托高起,无托毛。边缘小花雌性,花冠瓶状,顶端2微齿。中性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顶端5齿裂。全部小花结实,花冠顶端或雌花自中部以上外围以稠密、光洁、整齐的毛刷状硬毛。花柱分枝顶端截形;花药基部钝,顶端有三角形附片。瘦果近3棱形,有3条主肋及2-3条间肋。无冠毛。

(2)画笔菊

画笔菊(学名:Ajaniopsispenicilliformis)为菊科画笔菊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于流石山坡,海拔4600-5000米。产我国西藏中南部(南木林)。

9.木茼蒿属

木茼蒿属(学名:Argyranthem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半灌木。该属共有约12-15种,主要产自西北非、加那利群岛与欧洲。

属名Argyranthemum来源于希腊语argyreios(银白色)与anthos(花)的合成词,指属内花呈白色。

(1)形态特征

半灌木。头状花序异型,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不规则伞房花序。边缘舌状花雌性,1层,中央盘状花两性管状。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硬草质。花托极突起,无托毛。舌状花白色,舌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管状花黄色,花冠下半部狭管状,上半部突然扩大成宽钟状,顶端5齿裂。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截形。花药基部钝,顶端有卵状披针形的附片。瘦果多样:边缘舌状花瘦果有3条具宽翅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顶端有冠状冠毛,冠状冠毛的冠缘不整齐;管状花瘦果有5-8条椭圆形的肋,其中1条或2条腹肋强烈突起(在边缘两性花的瘦果成狭翅状),顶端有冠状冠毛。

(2)木茼蒿

木茼蒿(学名:Argyranthemumfrutescens),别名:茼蒿菊,木春菊,又称作玛格丽特花或玛格丽特菊,英名:Marguerite、Paris daisy、White marguerite,为菊科木茼蒿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闻名,来源于加那利群岛,常用于花园或公园的装饰用植物,

原产加那利群岛(靠近非洲西北部海岸)。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喜凉爽、湿润环境,忌高温。耐寒力不强,在最低温度5℃以上的温暖地区才能露地越冬。喜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中国各地公园或植物园常栽培作盆景,观赏用。木茼蒿枝叶繁茂,株丛整齐,花色淡雅,花期长,为早春缺花季节的重要切花财路或盆栽。装饰门厅,布置会场。若将其与碧桃、迎春、天竺葵合置于花坛上,花色斑斓,相映成景。也可独自丛栽,可背后衬以常绿的松柏配景。

花语为暗恋、骄傲、满意、喜悦

十六世纪时,因为挪威的公主Marguerite十分喜欢这种清新脱俗的小白花,所以就以自己的名字替花卉命名。在西方,玛格丽特也有「少女花」的别称,被许多年轻少女喜爱。原因之一,可能由于玛格丽特是一种可以预测恋爱的花朵。相传只要手持玛格丽特,当一片片摘下花瓣时,口中念着「喜欢、不喜欢、喜欢、不喜欢..」待数到最后一片时,就可以对恋情作出占卜。

10.蒿属(艾属)

蒿属(学名:Artemisia),又名艾属,是菊科中一个大属,约有200—400种,其中包括许多种常见的药草,以1、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多有浓烈的香味,叶上多具白色绒毛。蒿属主要生长在亚洲和欧洲以及北美洲,少数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大洋洲地区,纬度跨度大,在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学名 Artemisia 来源于古希腊女神阿耳忒弥斯。亦有说法指于公元前 350 年间去世的一名著名植物学家、医学研究者阿尔特米西亚二世。

(1)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半灌木或小灌木;常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根状茎粗或细小,直立、斜上升或旬地,常有营养枝;茎直立,单生,少数或多数,丛生,具明显的纵棱;分枝长或短,稀不分枝;茎、枝、叶及头状花序的总苞片常被蛛丝状的绵毛,或为柔毛、粘质的柔毛、腺毛,稀无毛或部分无毛。

叶互生,一至三回,稀四回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稀近掌状分裂,叶缘或裂片边缘有裂齿或锯齿,稀全缘;叶柄长或短,或无柄,常有假托叶。头状花序小,多数或少数,半球形、球形、卵球形、椭圆形、长圆形,具短梗或无梗,基部常有小苞叶,稀无小苞叶,在茎或分枝上排成疏松或密集的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头状花序,常在茎上再组成开展、中等开展或狭窄的圆锥花序,稀组成伞房花序状的圆锥花序;总苞片(2-)3-4层,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稀披针形,覆瓦状排列,外、中层总苞片草质,稀半革质,背面常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或总苞片全为膜质、且无绿色中肋;花序托半球形或圆锥形,具托毛或无托毛;花异型:边缘花雌性,1(-2)层,10余朵至数朵,稀20余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檐部具2-3(-4)裂齿,稀无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伸长或向外弯曲,叉端尖或钝尖,稀先端不叉开,柱头位于花柱分叉口内侧,子房下位,2心皮,1室,具1枚胚珠;中央花(盘花)两性,数层,孕育、部分孕育或不孕育,多朵或少数,花冠管状,檐部具5裂齿,雄蕊5枚,花药椭圆形或线形,侧边聚合,2室,纵裂,顶端附属物长三角形,基部圆钝或具短尖头,孕育的两性花开花时花柱伸出花冠外,上端2叉,斜向上或略向外弯曲,叉端截形,稀圆钝或为短尖头,柱头具睫毛及小瘤点,稀无睫毛,子房特点同雌花的子房;不孕育两性花的雌蕊退化,花柱极短,先端不叉开,退化子房小或不存在。瘦果小,卵形、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无冠毛,稀具不对称的冠状突起,果壁外具明显或不明显的纵纹,无毛,稀微被疏毛。种子1枚。

本属植物的花粉粒椭圆形或扁球形,具3孔沟,外壁3层明显或稍明显,表面有细刺状或颗粒状纹饰;风媒传粉,稀闭花受粉。染色体多数种n=9,2n=18,少数种2n=36,54,稀2n=34,90。

(2)分布

约300多种。主产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种分布到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及非洲北部、东部、南部及中美洲和大洋洲地区。

中国有186种,44变种,隶属于2亚属,7组中。遍布全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局部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如草原、亚高山草原或荒漠与半荒漠草原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种类略少,多生长在荒坡、旷野及路旁,少数种也分布到海边滩地。

(3)主要价值

多数种类含挥发油、脂肪、有机酸及生物碱,主要成分为聚乙炔类(polyacetylenes)、黄酮类(f lavonoids)、萜类(terpenoids)及其化合物,如倍半萜内醋类(sesquiterpene lactones)等,少数种还含氰苷类(cyanogenic glycosides)、黄酮醇苷类(f lavonol)、香豆素类(coumarin)、垂体后叶催产激素(oxytocin)类物质及干扰素诱导体等。许多种类入药,为重要或常用的消炎、止血、温经、解表、抗疟及利胆用药或艾灸用;少数种供食用;分布草原及草甸地区的许多种类作牲畜饲料;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生长的若干灌木或半灌木种类其根系粗大、深长,茎、枝萌蘖力强,耐干旱、盐碱,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或为辅助性的植物。

(4)艾

艾(学名:Artemisiaargyi Levl. et Van),是菊科蒿属植物,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分布广,在中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中国。日本有栽培。

①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②主要价值

药用: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经济: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艾晒干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食用: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③植物文化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由于艾的功用较大,古人对其赋予了诸多美誉,如尊称老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的厚爱。

艾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人们不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又运用其为自己解除病痛,同时又以艾的温馨,让人们赏心悦目地细细品尝着它的滋味。

据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挂艾草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妇女们则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在这天,人们还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此外,人们还经常把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装在小布袋内做成香囊用五彩线系着,挂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间认为艾草还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节贴“午时联”,曾这样写道:“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寄托着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痛恨贪官污吏的美好愿望。

 

搜索建议:
热博

 杯口水渍怎么处理

现在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喜欢使用大容量的茶杯,这种茶杯比较深,可以随身携带,茶杯具有保温的效果,受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欢迎,但是这种茶杯却很难清洁。茶杯太深,底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