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百度 侵删)
文 ▍ 陈博
你有没有体验过一种经历叫“一波N折”?
可能你不懂这其中的无奈与辛酸,但罗胖全晓得。思维造物7次冲击IPO都凉了,罗振宇想要敲个钟怎么就那么难。
壹
排队2年、更新7次招股书、3次被中止审核,还是没有上市成功的思维造物,这次算是彻底折戟沉沙IPO了。
要我说,思维造物冲击创业板IPO失败几乎已经是命中注定的事,因为知识付费的风口早已时过境迁,所以纵然是才高八斗又能说会道的罗胖也再也“长不胖”了。
提到口才这件事,不得不提起两个“罗胖”。一个是“交个朋友”的罗永浩,另一个就是“时间的朋友”罗振宇。相比起罗永浩这个科技直男,罗振宇要更商业化一些,他把知识变成了一种生意。他自己也曾坦诚表明:“我就是个商人,没有情怀,你们不要用知识分子的身份绑架我。”
思维造物是罗振宇于2014年创立的公司,目前旗下有罗辑思维、得到APP、得到高研院、“时间的朋友”等众多知名的互联网品牌和知识付费品牌。 这些产品都曾有过高光时刻,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时间的朋友”,记得那还是2015年年末的时候,官方一放出预售门票,不到几个小时价值数万元的联票就全部卖空了。到了2016年思维造物还发布了最热门的知识付费APP“得到”,用了2年的时间就获取了1300多万用户。
然而,这些产品看上去很丰满,但是对于IPO而言却显得有些虚无缥缈,更无法撑起罗胖想要IPO的野心。于是,最后我们看到的局面就是冲了7次,思维造物还是没有冲上创业板。
贰
在商人当中,罗胖的口才算是顶尖行列中的顶尖。他为人非常有才气,行为举止又很接地气,能把非常枯燥的商业理念说得特别生动,所以吸引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成为了其忠实的听众。特别让我惊讶的一点是,我周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老板,甚至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是罗胖的粉丝。这只能说明,罗胖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号召力简直没得说。
罗胖的红,我们必须承认,但罗胖似乎低估了人类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热情持久度。 上面所说的那些高光时刻都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大家对知识付费的热情正在随时间的流失而逐渐消退。
为了让思维造物上市,罗振宇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淡化自己的个人色彩,另一件事是让得到实现平台化,但在平台化方面得到APP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 这一点从得到APP的数据就能看出,2019-2021年,“得到”App 新增注册用户数量分别为397.50万人、456.46万人和357.77万人,新增付费用户数量分别为91.10 万人、82.61万人及59.09万人。
很明显,这两项数据都在逐年下滑当中,而且幅度还都不小。更严峻的问题是,2021年得到APP的日活只有63.24万人,相比起用户总数4900万人,用户留存微乎其微,说明绝大部分用户都已经流失了。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无疑都在陈述一个事实:当年的知识付费潜力股如今已经深陷增长乏力的泥潭当中了。
另外,一家公司如果想要顺利IPO,至少得在盈利这方面能说得过去,也必须能让所有人看见未来持续增长的希望,而造物思维的盈利表现也很平平无奇。 2019年-2021年,思维造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28亿元、6.75亿元和8.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4006.35万元以及1.25亿元。
罗胖认为去年思维造物的利润创了新高,但总体看上去这样的业绩成绩只能算得上是比较稳定,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现在得到的新增数据又正在下滑,所以未来是否能够持续盈利,这里又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叁
罗胖的思维造物之所以冲击了7次IPO还是失败,主要在于没有高增长的支持。
以抖音为例,抖音最引人为傲的就是源源不断的用户增长。抖音的增长基于两点:第一,抖音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所以根本不用发愁用户留存;第二,抖音一直在致力于品类拓宽,在抖音上你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视频内容,而这些视频又会吸引来各种各样的用户,形成了增长的良性循环。
反观得到就完全不一样了,得到的更新频率会相对要慢很多,而且品类范围也比较狭窄,这样的情况很不利于用户长期留存。受制于这两点,得到APP那就是命中注定会遇到增长天花板。 于是,为了打破瓶颈,近两年他们又开始做起了职场教育,推出了职场训练营课程。自2020年推出以来,其训练营产品的付费人数已超过15万人,付费金额超过亿元。
数据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是本来思维造物是一家做知识付费的互联网公司,然而现在看上去却越来越像搞教培的,好好地一家“性感”的互联网公司,忽然之间就不那么“性感”了。
总体看下来,思维造物既不能再重新创造增长奇迹,并且知识付费的概念也渐行渐远。这样一家公司于资本而言,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可追捧的魅力。曾经风靡了一阵的知识付费风口,这下算是真的过去了,可能以后也不会有什么“知识付费第一股”了。
当年趁着知识付费的风口,吹出了“四大天王”,除了罗振宇外还有吴晓波、李善友和樊登三人。剩下这三人的际遇也没好到哪里去,吴晓波的巴九灵借壳上市失败,至今未寻得出路;李善友的“混沌大学”更名“混沌学园”,逐渐成为了互联网往事;樊登曾因为“年赚10亿”备受关注,后来又因为运营模式被人诟病。毕竟在这个经济下滑,疫情反复的年代,摆烂和躺平已经成为了年轻人高喊的口号,知识付费这种产品注定要逐渐被时代淘汰,即便是罗胖这么聪明的人也没有预料到。
Anyway,“知识付费”的风口非常有限,也许只能吹得起来“四大天王”这样的个人IP,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如果想要吹出一家上市公司,这事儿我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