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为何会出现这般耍赖逻辑?

“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的事情(发生在河南漯河一美发店)触发舆论批骂。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女子染发后自称有事找朋友,就把行李放在美发店里,说回头过来结账,并且还强调自己是个大网红,一天挣好几千块钱。可吊诡的是,女子第二天才来拿行李,美发师提醒让她结账,却说自己没有钱,最后女子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有一个小伙子过来结账。只是这还不算完,后来这个女子竟然发视频吐槽美发店限制她人身自由。

到此为止,我们就能理解为何美发师会公开怒怼这位女子了。因为她不仅耍赖,还反咬一口。真所谓蠢坏占尽,怎能不让人感到愤懑呢?不过一定程度上,“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这属于媒体叙事层面的事理逻辑,而非是真正的事理逻辑。

之所以如此强调,并不在于女子是不是耍赖,而是我们需要基于最终的结果,重新梳理女子的耍赖逻辑。因为整体上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会发现女子染发时跟美发师言明自己是大网红,强调自己一天挣好几千块钱,大概是想取得美发师的信任,甚至是希望美发师当时就说出“染发的钱不用给了”。

然而当事情没有顺着这个理路达成时,女子只好转入另一理路,想借助拖延试探美发师,可问题是,美发师不吃她这套,那么女子的算盘自然就没法继续打下去了。坦率地讲,女子的算盘并不高明,但是其中却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逻辑:“从慕强到媚强”。

当然在“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的事情中,女子把“从慕强到媚强”的逻辑反向运用了。简言之,女子以为亮出大网红的名号可以蛊惑美发师,以此达到不用结账的目的。因为在世俗中,依靠名号充当货币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倒不是拿名号当货币的人没有底线,而是拿名号当货币本身是一种世俗合谋。

也就是有人为了攀附名号会主动献媚,而有名号的人如果深谙其中之意,便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拿名号当货币是一种常理。可问题是,这种合谋想要达成,必须双方都认可彼此才行,否则很容易“翻车”的。

尤其像“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的事情,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车”是假的,所以不“翻”才怪。循此有人强调网红没底线,显然是在打乱棍。毫不夸张地讲,网红这个名头已经被滥用到极致,粉丝多的博主叫网红,粉丝少的博主也叫网红,甚至发展到现在,只要是出现在视频里的人,都会被叫网红。

从这个层面上看,也就能理解为何女子会拿大网红来唬美发师了。毕竟当网红通胀到没什么实际价值时,也只好加个前缀来唬人了。当然在这个事情上,我们透过风评也能看到,无论是真网红还是伪网红,在大众视野里终归是“下九流”,尤其是靠卖弄颜值和腰肢的“女网红们”,很多是线上“揽客”线下“待客”,并且这样的事情不时地冒出来。

所以对于“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触发的舆论批骂来讲。一方面在于对女子的直接棒打;另一方面其实是对网红群体的某种厌恶。如果说直接棒打属于一事一骂,那么对网红群体的厌恶显然就属于社会性厌恶,它既是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也是特定时期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信奉所谓的“从慕强到媚强”的世俗逻辑。那么意味着类似“女子染发不结账称自己是大网红”的事情便会成为市井笑话,不仅事情会被戳成筛子,事中人的脊梁骨也会被戳断。

搜索建议:
热博

 囤酒就在双11,这份白酒清单请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世界上普通行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发展行业——电商行业,并且发展速度飞快,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现在人们可以从网...(展开)

热博

 结婚证要准备哪些东西

婚礼前半年:1、确定婚期的大致日子动员人员:双方父母长辈你们需要坐下来,翻翻老黄历,挑挑好日子。2、确定婚礼预算动员人员:自己实力不够,只好求助父母你们从现在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