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均三间房 这确实是中国
最近有一份很有趣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细分项,以及最重要的住房数据。
31个省份的人口分布和住房结构一目了然,尤其是各省人均住房数量,也浮现了出来。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111.18平方米。
人在上海,看到这个数据表示太惭愧了,真的给国家拖了后腿。
尽管全国人均已经达到41.76平米,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实际在工作地点的居住面积,能够达到这个数字。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大量的空置房,大量在城市工作的人口都是租房,这就造成了租房、买房的结构性不平衡。
人口普查年鉴显示,河南40.6万家庭户拥有的房间数高达九间,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九间房家庭数量的13%。
另外河南超过100万家庭房间数达到十间,占比为18%,同样位居全国第一。
真是令人意外,百万河南人民,户均坐拥十间房。
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因为从具体的河南城乡分布来看,拥有十间及以上的城市、镇、乡村的家庭户数量,分别为12.39万户、24.76万户和78.88万户。
换句话说,这些拥有十间房以上的家庭,主要分布在乡村,乡村家庭占总户数的68%。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粮食、肉类大省,农户天生占比高。
因此他们拥有更多的自建房和宅基地,自然相比城市的寸土寸金,每户家庭拥有更多的房间。
统计公报显示,河南全省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山东。
河南城市、镇的人口为2597.3万人和2910.5万人,乡村人口达4428.7万人,乡村人口高于城市人口。
位于中原核心的河南省,土地多、房子多、粮仓多,农牧业发达。
另外,人口普查年鉴里,最引人关注的是山东、四川、江苏三个省的住房数据。
三位“大哥”拥有三间房的家庭户数,都超过千万,分别为分别为1257.8万户、1141.1万户和1094.1万户。
这三个省份的住房逻辑,与河南有显著的区别。
因为它们三个都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产业人口庞大,相关服务业也很发达。
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2022年一季度,江苏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最高,为5.3%。
尽管房子拥有间数相对来说比较多,却也没有能减少当地年轻人的烦恼。
一个相互印证的数据是,年轻人结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相比2010年,2020年中国人均初婚年龄上涨到了28.67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也就是说10年过去了,平均初婚年龄推后近4岁。
江苏省统计局在《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文章里说,江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稳步上升。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 2000 年为 23.22 岁、2010年为23.76岁、2020年为29.66岁。
2010年与2000年初婚年龄基本相当。
而2020年女性初婚年龄比2010年足足推后了近6岁,接近30岁。
江苏隔壁的浙江杭州,也是如此。
杭州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为27.1岁,与上年相比,男性晚0.2岁,女性晚0.3岁。
考虑到最近杭州火热的一二手房成交,可能无论男女,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小家凑攒首付吧。
有专家认为,初婚年龄推迟,主要是四个原因:
1.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轻人毕业后选择考研和读博
2.结婚成本上升,房价上涨,彩礼提高,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
3.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4.婚姻观念改变,年轻人觉得自己一个人活得更好
简单总结就是:
想结婚,找不到满意对象,首付也没攒够
央行之前3月30日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当时,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7%,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4.7%,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1.6%。
被问及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
教育:28.9%
医疗保健:26.5%
大额商品:19.5%
购房:17.9%
社交文化和娱乐:17.5%
旅游:17.2%
保险:13.9%
现在已经是6月底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们,会选择在上海疫情减弱恢复常态化后,去江浙沪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或许在看了看高铁和机票、酒店的价格后,会觉得,还不如躺在家里的床上,看新东方董老师的直播更舒服。
无论户均拥有几间房,对于大部分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来说,似乎房子永远还是不够,买不起房,只能租房。
房票再现 真不是穿越
人均占有41.76平米的房子,放在三四线语境下,又是另一幅景象。
很多城市都站出来说:不够,继续买,甚至推出了新版本的房票安置政策。
通常来说,房屋安置有三种形式:
1.回迁房
2.货币化安置
3.准货币化安置
房票属于第三种,被征收人可以拿着去买商品房,抵消部分房款。
后两种安置方式自由度更高,可以选择想要的楼盘和地段,通常来说商品房的质量略高于回迁房。
之前郑州的房票政策是:
选择房票安置的,安置补偿权益按照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规定计算后,由征收人给予安置补偿权益金额8%的奖励,列入房票票面金额。
同时以现金方式奖励被征收人3个月的过渡费。
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和地区,推出了房票。
郑州、宜兴、开封、南京、温州、张家港、海宁、金华、鄂州、丽水、宁波、温岭等城市,都已经展开了探索。
反过来说,房票不是新鲜事物。
2016年以来,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了去库存,也推出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房屋兑换凭证。
有1平方米、2平方米、5平方米、10平方米、20平方米、50平方米、100平方米7种面值。
根据后来“鄂尔多斯发布”官微文章显示,截止2016年10月,当地发放房票总值1.2亿,其中120套价值6000余万元的房屋已经完成兑付。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官方公众号)
相比传统的拆迁--补偿模式,我们之前长期推行的棚改货币化,在房票模式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在拆迁补偿的支付压力明显下降。
拆迁补偿资金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土地出让金的回款则按照正常流程走,地方财政的压力减小了。
对开发企业来说,领取房票的业主已经经过筛选,是有明确意向的购房群体。
由于房票是限区域的,更符合当下的因城施策大方向,不会对其他城市有影响,基本还是把重点放在本地市场。
最大的风险因素是:
居民依旧处于观望状态,不想买房或者置换。
已经有媒体报道过,极少数房企,会对持有房票的买家,进行区别对待。
因为热销的房子不愁卖,热度一般的楼盘,拆迁业主又不太愿意选,这也是房票推行的难点之一。
最终就会造成尽管现金流、支付能力和市场热度都上升了,但地方政府的补偿总成本,上升了。
从目前推行房票的城市来看,最终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得那么好。
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与其说是在推行房票,还不如说是,在托底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