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悦,平凡而后勇。
唱一首悦耳的歌谣吧,就像从来不曾害怕过一样,
跳一支悦目的舞吧,就像从来不曾伤心过一样,
说一句悦心的话吧,就像我们永远都不肯沉默一样。」
芒果的百万文案,不负众望,再一次把人整破防了。
经过三十而立当打之年的奋斗与团结,经过三十而弈落子无悔的勇敢与智慧,第三季的《乘风破浪》带来第三代的人生哲学——
三十而悦。
用三十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色彩的鲜活女性,扬起一阵突破外界桎梏、忠于真实自我的「悦己风」。
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十而悦」呢?
人生,如何「三十而悦」?
理解「三十而悦」,就要理解《乘风破浪》语境下的「三十」和「悦」。
这里的「三十」,不再是传统定义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那个「三十」,「三十」就需要完成「立」的动作,「三十」作为从青春到三十的界碑,以「三十」为终点;
相反,《乘风破浪》语境下的「三十」,是以「三十」作为起点。十几岁的人叛逆,二十几岁的人拧巴,从三十起,人,就要开始要具备悦己的能力了,而到四十,再到五十,则要追求越来越高的悦己境界。
于是——
我们看到33岁的于文文,愉悦地接受自己。
节目中有这么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对话:
于文文说,「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一团糟。」
导演不解,「那你还满意啊?」
于文文回,「我觉得一团糟是对的呀!如果你这个年纪就那么安稳了,还有什么意思呢?」
从20岁的兵荒马乱走来,30初的她,没有嫌弃自己、没有低估自己,而是非常坦然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非常真诚地喜欢有瑕疵的自己,而这可能才是一种面对三十健康的心态。
愉悦地接受自己,才能坦诚地与内心对话,勇敢地向外界表达。
在第二期中,于文文与那英都想拉张蔷到自己小组,面对强势前辈,于文文没有退缩,也没有失礼,而是勇敢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获得张蔷的共鸣与认同,最终,张蔷坚定地加入了于文文小队,哪怕会有选不上自己想唱的歌的风险。
我们看到44岁的阿雅,愉悦地释放自己。
从30岁到40岁,阿雅可能是转型最成功的女艺人之一,朋友说,你好不容易变成一个知性女性形象了,为什么还要参与《乘风破浪》?但是她就想说,其实我还是很爱开玩笑的。
所谓自洽的人生,是让我们灵魂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自然的舒展,尤其对于艺人,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标签」「人设」,就张扬灵魂的这一块,压抑灵魂的那一块。
我们看到55岁的张蔷,愉悦地放下自己。
她是80、90年代的「迪斯科女王」,但她把所有磁带、奖杯扔了;
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但她把所有杂志、报纸扔了。
只留下她「张蔷」本人。
她不留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东西,只留让自己内心愉悦的东西。
「我喜欢买好看的东西,就是为了悦己,让我自个儿开心。这样的老,也挺好的。」
所以,「三十而悦」,是一个历程,从接受自己、到释放自己、到放下自己,它会随着三十后的年龄增长、阅历沉淀,不断升华。
而这个「悦」,说易行难。
它不是阿Q精神的盲目自我欣赏,躺平消极的自我取悦。
这种「悦」,是在「自我认同建立」之下,自然萌发的。
国家一级演员、舞者朱洁静说,「我从六岁学舞,到今年三十七岁,我用三十一年的时间,用真气汇聚成那份底气」。
心悦于人,需要理由,心悦于己,同样需要。
这种「悦」,是在「自我迭代升级」之下,油然而生的。
16年前,站在《超级女声》舞台上的24岁的谭维维,只想证明自己天赋异禀,「以前我可以把音响唱崩溃掉」;
16年后,站在《乘风破浪》舞台上的40岁的谭维维,却希望自己「能收能放,能高能低,能轻能重」。
反思过往,那时候最遗憾的事,是忘记享受舞台,过于关注他人;
回到现在,她希望这一次能够,「享受舞台,赢了自己」。
同时,「悦己」不代表「自我」,「关注自我」不代表「忽略他人」。
相反,只有跟这个世界有一个智慧的、和谐的、融洽的相处,你的内心秩序才不会失控,你的自我认同才会完整,才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
谭维维本是一个不爱管闲事儿的人,但被大家的高票推举所点燃,直言要用自己的音乐能力服务好姐妹们,有多可靠;
张歆艺用她的热情和她的诙谐,一直在给冷启动中的姐妹们张罗着,有多温暖;
黄小蕾在毛俊杰票选对仗无人响应时挺身而出,在郑秀妍因为语言障碍沉默寡言时主动攀谈,在王心凌难以打开心扉时给她以安全感,多有感染力;
于文文看似一个有点不好沟通的人,但她却细致地教零基础的张俪用键盘,教王紫璇弹贝斯,让她们能在之后的第一次公演中,感受到在舞台上玩乐器的快乐,有多外冷内热。
打动社会人的「三十而悦」
那么,为什么《乘风破浪》走到第三季,对应的第三代人生哲学,是「三十而悦」呢?
因为,它是对当下社会情绪、文化氛围与舆论环境的一场正面回答。
今年,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复杂环境,社会、文化、舆论,都是非常「紧」的,紧张的情绪、紧绷的神经、紧缩的状态。
对比前两季时候的社会焦虑感,今年的焦虑感更甚。从30+的年龄焦虑,衍生而出更多的生存焦虑,特别今年以来,社会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35岁失业危机;婚恋焦虑,尤其对于30+未婚人群,始终处于高压之下。
然而,第三季却主动打破了、化解了第一季「三十而立」、第二季「三十而弈」的紧绷感、对抗感,越是紧张,越是反其道而行之地提倡一种让人松弛下来、镇定下来的「三十而悦」。
它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回应着社会的关切,也证明着「三十而悦」的活法——
那英与宁静,是对「竞争焦虑」最好的回应。
她们像是回应这个问题的一事两面——
那英极其放松,顺其自然、快乐至上,自己快速练完歌后,就去探班自己的队员;
宁静极其机警,全程开启「战斗模式」,刚分队就连夜开会制定抢人战略,选歌环节也将所有小红花孤注一掷在一首歌上,力求「要赢」。
两人风格迥异,但都积极回应自己的内心,驱动他们行动的,都是内心的喜悦与动力。
所以,人们面对竞争有焦虑感,本质,也许在于没有积极回应内心,你想放松,但却又不敢完全放松;你想竞争,却又没有拿出全力。身心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解决焦虑。
胡杏儿,是对「生存焦虑」最好的回应。
她说,「我想告诉二十年前的胡杏儿,不要害怕、不要不自信,二十年后,你还没被淘汰」。
所以,《乘风破浪》不仅在纾解「30+人群」的压力,也在纾解「30-人群」的压力。只要我们能够珍惜时光、修炼自己,不管30、40还是50,都不会轻易被淘汰。
许茹芸,是对「婚恋焦虑」最好的回应。
她说,「我觉得你一定要找到跟你在一起有意义的人,才要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为结婚而结婚,你要很清楚自己每一个阶段想要的生活跟你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她在40岁才选择走入婚姻,但又何妨?好的婚姻,一定是悦己的,而非悦人的。
「三十而悦」的《乘风破浪3》,一边帮助观众释放压力,一边帮助观众重拾美好。
虽然上线仅仅几天,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刷到了这样一个段子——
网友问:为什么王心凌、twins突然火了?
网友答:我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为什么「王心凌现象」一炮而红呢?
因为她让人感受到了「三十而悦」的魅力。
「如果80岁还能拄着拐杖唱跳,做个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王心凌说,40岁的她,并不拒绝20岁的她,并不拒绝20年前的标签。
正是这种不拧巴的自我认同,才能让她再次表演《爱你》之时,眼神里还是那么灵,那么甜,那么有光。可是试问有多少人,在时光长河中,在社会打磨中,一次次自我否定,一次次自我扼杀,最终抹煞眼中的那道光呢?
王心凌的翻红,是因为她保护了记忆,让青春不老、不改、不褪色,更是因为她保护了自己,让人们看到原来人是可以终其一生的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
只是,20岁的甜是「清甜」,清澈的甜美;
40岁的「甜」是「甘甜」,有回甘的甜美。
为什么一夜之间twins成为全网回忆杀呢?
因为她们让人看到了「三十而悦」的关系。
阿Sa说,「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容易半途而废的人,twins是一个我维持了很久没有放弃的一个东西了」;
阿娇说,「因为阿Sa来了,她来了我就来;她不来,我就不来」。
阿Sa和阿娇的故事,越是社会人——越是伴随她们共同成长的这一代社会人,越能深受触动。
共同长大,共同成名,共同进退,共同归来。三十而悦的关系,是默契的不需要言语,自然的不需要经营,你知我,我懂你,你为我欢喜,我因你心悦。
这是多少人期待的友谊,而大部分的人,失落在人海里,才让她们的故事显得动人。
「三十而悦」的三个模式点
而这样一个以30+「人生哲学」为母题的节目,也注定了它的底层逻辑,不是「女团才艺」,而是「女性精神」——
要让观众喜欢的,不只是姐姐们的才艺,喜欢的更是附着在才艺背后姐姐们的思想。
而要做到这点,也对节目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考验。
要如何设计一个模式,才能从人物激发出「三十而悦」的精神?才能从环境创造出「三十而悦」的氛围?才能从内容表达出「三十而悦」的内核?
其实,三句话就能概括《乘风破浪3》的核心模式点——
邀「三十而悦」的人。
弹幕里,不少网友都在讨论,本季姐姐们都更飒,更有信心,更有主心骨——三十而悦,是她们的共性。
吴谨言说,「我特别觉得女人到三十岁之后,特别有魅力」;
张俪说,「我觉得三十岁这样活着,比较有劲儿」。
但是,三十个人会有三十种「三十而悦」的姿态,所以,《乘风破浪3》的第一个特别设置的模式点,就是把三十位姐姐比喻为三十种花:
刘恋是「挑战精神」的翠菊,郭采洁是「追求理想」的报春花,薛凯琪是「甜而不腻」粉红天竺葵,唐诗逸是「婀娜多姿」的秋蒲公英......
为什么《乘风破浪3》一出,就能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就是因为她做出了千人千面、百花齐放,几乎每个女性都能在不同的姐姐中找到自己的投射,它让每个女性都看到了自己「三十而悦」不同的美——飒爽美、古典美、柔美、甜美......
做「三十而悦」的事。
《乘风破浪3》在模式中,有意拆掉了条条框框,放大了从心自在,这些能让姐姐们「悦己」的元素。
刚刚进场之时,就让姐姐们来做是要做首发队长还是自由队员的选择,这是完全「从心」的;
二轮表演之后,又让姐姐们票选谁来担任另外三位队长,但是即使被票选出来,姐姐们仍然能够「从心」地接受或者拒绝。
唱「三十而悦」的歌。
本季的《乘风破浪》其实在用内容回答了一个命题——
音乐,首先是悦己的,才是悦人的。
它首先要能抒发自己、回答自己、治愈自己,再能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至少,这是《乘风破浪3》的一个立意。
于是,在初舞台上,我们听到了一系列内生性的原创歌曲——
黄小蕾作词的《给姐姐扎起》,「姐妹们不虚场合,高音低音都跑不脱」唱出了一个重庆妹子遇事不虚的爽快劲儿;
谭维维首秀的《但求疼》,「随她去吧,造一个天涯;随她去吧,修一段造化」,唱出了一个成熟女性豁然通透的生命理解——
「但」、「求」、「疼」,三个字音从四川方言意指「没关系」、「不重要」、「毫无意义」,歌名看似戏谑人生的「黑话」,实则展现侠女般的狠决;歌中的「但求疼」非但不是毫无意义,而是在用生命最原始的力量:疼痛,去追寻四十不惑的勇气。
我们听到了一系列为自己而唱的、对歌曲的重新演绎——
阿雅再唱《壁花小姐》,确实一次二十岁的自己与四十岁的自己的对话,当初的《壁花小姐》很代表二十出头的一个心境,而四十的她,「已经不觉得我是那朵墙壁的花了,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地方,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所以,她唱道「先踏出舒适圈,说唱舞蹈不在话下,让阅历给的温柔智慧为我加满BUFF(力量)」;
徐梦桃的《那些你很冒险的梦》,不是唱给爱情,而是唱给自己。唱给二十年来不断追梦的自己,也唱给逐梦路上不断前进的人,跟自己和解,努力地圆梦。
所以,邀悦己的人、做悦己的事、唱悦己的歌,做到了这三大核心模式点,才让这个节目,终于呈现出「三十而悦」的气质。
1号结语
能理解「三十而悦」的人,是幸运的人。
别说三十而悦,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接受自己,都无法心悦自己。
而这种三十而悦的能力,对于2022年的人们,则更加地难得。在紧张的情绪中,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女性,可能会自我怀疑,可能会自我否定。
但是,《乘风破浪》所倡导的「三十而悦」,是一种内生性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的女性,才更有机会对抗外界的压力,对抗外部的侵扰。
文至终了,祝福你,也能成为一位三十而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