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百科 ,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常看历史剧的朋友,总会听到“流放”一词,每当犯人听到“流放”二字,立即一脸绝望,好似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样。
问题来了,所谓“流放”究竟是怎样的刑罚,为何古人的反应会跟判死刑差不多?事实上,在古代时期,流放真的超级可怕。古代信息不流通,交通也不好,被流放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极有可能还没等到目的地,就已经Game over了。
有道是“若被流放,人生无望”,古代所流放之地,要么极北,要么极南,北方冷死,南方充满毒虫、瘴气,十有八九一去不复返,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那种远离庙堂之所,一个人渺小如蝼蚁,难道还不够令人绝望吗?
纵观古代律法,所发配流放者,最少是十年刑期,更有甚者被判决无期,一个人被丢弃在一个陌生又荒凉的地方,身边充满未知生物和极端气候,想要找人说话,也许要等半年甚至更久,这种环境想一想都会崩溃。
再者,流放是苦役,一路没有车马,多数时候全靠两腿溜,偶尔能坐坐船,还要提防船工拽出钢刀问你是吃“馄饨面”还是“板刀面”。一路之上,押送凡人的差役动不动就把犯人当成苦力或发泄对象,心情好了打轻一点,心情不好往死里打,很多犯人在路上就已经撑不住了,熬到目的地,也只是另一种折磨的开始。
若是男囚倒也好说,若是女囚,则更是凄惨。清代李伯元所著《活地狱》,其中讲述女囚被发配过程,一路之上,权且当做差官之玩物。常有登徒子跟随差官行至客店或无人处,只需给几枚老钱,便可在女囚身上肆意无礼,怎一个惨字了得。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当年因将佛骨说成是鸡骨,而被流放至距离长安将近1900公里的潮州。在这满是瘴气和毒虫之地,韩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无奈之下就跟动物说话,为此还作了一篇《祭鳄鱼文》,让鳄鱼乖乖听话,不要乱来。在此期间,他还研究出许多“暗黑料理”,将类如蛇、蛙、鱟等物的烹饪方式详细记载下来,因为常常找寻野味来吃,好几次差点一命呜呼。
而跟韩愈很是要好的柳宗元,也被流放到距离长安1200对哦公里的永州,在不断爬山和各类虫子的搏斗过程中,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用诗词的形式诉说自己的苦难。
到了清朝,最开始流放之所是位于今辽宁铁岭的尚阳堡,吴三桂被诛灭后,很多归顺他的部将被流放到这里。到了清代中期,发配流放最多的去处,就是位于黑龙江宁安的宁古塔,郑芝龙全家曾被流放此地。清代平定准噶尔汗国后,伊犁又成了新的流放点,晚清名臣林则徐就曾经被流放新疆五年。
这也就是古人害怕流放的原因,除了流放地点蛮荒不适宜生存,路途遥远死亡率高,还有可能因水土不适,或者被政敌暗杀的可能。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对于那些一心当官的士大夫而言,离开朝廷,便失去人生希望,这种感觉是生不如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