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合道
夫人以气为本(1),以心为根(2),以息(3)为元(4),以肾为蒂(5)。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闭,天地化工流行(6)亦不出乎呼吸二字。(提示:指出意、气在生命、身体运动中的作用)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初级道理乃是色(7)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8)化气之功夫。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9),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像,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10),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提示:指出呼吸的三个层次)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像(11)之手法,不见而章(12),不动而变之神化也。(提示:指出劲力变化的三个层次)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13)也。(提示:指出呼吸合道的意义)
注解
本:本体,指人体赖以存在的根本物质。
根:枢机,指人体运动驱动。
息:呼吸。
元:生命、身体运动的元始。
蒂:作动词用,联络。
天地化工流行:天地,指人体上下整体;化工流行,变化的工夫,流行的运动。
色:可用视觉看到,身体外形表现出的。
精:精肉,即指人的肌肉。
有形于内:身体内部可以感知。
10、臭:读xiu ,气味,指鼻息。
11、无形无像:身体内部不再感觉气力的运动。
12、章:彰,彰显。
13、性命双修:性,性能;命,人体自然的客观使命,性命双修即养身和发
掘人体的性能。
解读
此节是论述形意拳呼吸、劲力变化的程序和意义。首先是讲呼吸变化的三个层序,而这里所讲的呼吸,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中已经不是肺呼吸的范围,而是体呼吸和胎息,根据作者的意思是心肾相交后的呼吸。其次是劲力的变化。调息和劲力变化的重要意义是练拳合道,以气运动身体,到达性命双修。
原文
三步功夫
易骨(1)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2),而不可悖逆(3);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注解
1、易骨:变换骨骼的结构方式,使骨骼结构适应整体劲力的形成。
2、顺逆:逆,对向;指骨节对撑。顺,劲力通顺。
3、悖逆:拘劲不通。
解读
此段主要是叙述明劲阶段的修炼方法和意义。明劲阶段主要是修炼拳架外形和劲力,骨骼是劲力和拳架外形的支撑,所以也是改变骨骼运动结构的运动。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作者要求一是劲力要顺畅,不可阻滞;二是手足运动要一致,身体要整体运动,不可散乱;由此可以使身体气质坚实庄重。
原文
易筋(1)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提示:叙述修炼时意气应用的方法)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提示:叙述易筋修炼的作用)此谓之二步功夫。
注解
易筋:变换筋膜的联络方式,有局部联络方式变为整体联络方式。
解读
此段主要是讲述暗劲阶段易筋的修炼方法和意义。暗劲阶段修炼的内容主要是通畅筋膜脉络的联络,而产生整体气力。
原文
易髓(1)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蜇藏于祖窍(2)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提示:叙述化劲阶段易髓的修练方式)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三步功夫。
注解
易髓:使骨髓流通。
祖窍:两眼正中鼻根尽处向内一寸的空间。
解读
此段主要是讲述化劲阶段修炼的方法。随着功夫的加深,自身越来越感不到劲力的存在,所以为化劲阶段;而随着筋、膜的开展,可以感到骨髓的疏通,所以又为易髓功夫。
节义解读
此节讲述主观修炼中的三步功夫,功夫分三层,明劲、暗劲、化劲是从身体的客观变化中,认识形意拳功夫的三个节段;易骨、易筋、易髓是从主观意识上指导不同阶段修炼的具体内容。
原文
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提示
摘录于“心意六合拳”“手脚法”,即是用于击打的肢体。
原文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解读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是“心意六合拳”“意拳目录”中对拳术劲力的记录。这里配以相应的拳势,意义在说明这些拳势能够体会这些相应的劲力。
原文
五行名称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克也。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提示
论述五行哲学观念和人体五官、五脏、形意五行拳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用,但五脏的自觉应用得在功夫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才有可能。
原文
形体(1)合一
易云(2):两仪生四象(3),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4)分撒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5),即人之心意(6)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7)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8)。近取诸身内为五行(9),远去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注解
形体:形,现象;指自然和形意拳运动变化的现象。体,本体,指中国哲学对自然认识的理、气和人的思想意识、气血、气息。
2、易云:易经说。
3、两仪生四象:两仪,天地、阴阳;四象,春夏秋冬。
4、太极:一气,同时含有理。
5、天性之命:天理的自然性。
6、心意:思想、意识。
7、诚:诚心。
8、术数:术,方法;数,自然之理;这里是指以中国哲学思想、原理推论事物的方法、道理。
9、五行:五脏。
解读
此节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体用观点出发,太极学说为依据,论述形意拳运动的原则。
太极学说是中国哲学认识自然界生成的最基本地观念,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太极化生而来。太极是万物化生的“体”,万物的化生是太极的“用”,从这种体用哲学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心意”即是人的“太极”,人体和外物蕴含着心意的理,心意蕴含着身体和外物的理,所以心意是人体外物的“体”,而身体和外物的发展变化则是心意的“用”。所以形意拳从自身的心意出发,发展心外的事物。在身体内表现为意,在肢体上表现为形状,以五脏为身内依据,以外界十二种动物为参照,内外相合,形成了形意拳,但形意拳的运动变化最终又归于意气之体。
原文
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提示
此节具体叙述人体各项机能的接合,从而表现形意拳整体运动的性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六要论”的继承。
原文
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稍也。以人言之,头为稍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稍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稍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稍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稍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解读
此节是通过身体节段的分析,详细叙述劲力的应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三要论”,“曹继武十法摘要”“一曰三节”等形意拳谱内容的继承,但在梢节、中节、根节具体所指上还是有所变动。
原文
四稍三心归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此四稍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发为血稍,属心,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足(1)血旺,力能撼山。爪为筋稍,属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气力*(2)并,爪生奇功。牙为骨稍,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耄老,上下成行。舌为肉稍,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镪(3),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灵。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处,运用灵活一混元。
注解
1、足:充足。
2、*:此处有一字,但字迹不清晰,难以辨认。
3、镪:串。
解读
此节是论述四梢三心的接合。四梢是“岳武穆九要论”中总结的形意拳身体运动机能的一种表现,此节在继承四梢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四梢运动产生的脏器基础和对身体精神、气力、保养、体质的作用。三心一词的提出在带龙邦的“六合心意拳”中已经出现,但在这里赋予了新的内容,即指足心、手心、心脏,并描述了三心的应用状况。而四梢三心机能的表现实际是形意拳身体运动中,躯体四肢撑为一体时的不同方面,四梢齐到一定程度,手心、足心自然会合,四梢三心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运动。是形意拳胆、力、一气形成的重要机能。
原文
步法手法五恶(1)
原文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布;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形之踊。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之上翻之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绝(2)也。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3)。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稍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形于外,发著于六合(4)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注解
五恶:手落时的五种用法和劲力。
绝:气力到达肢体的末端。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指肢体、躯体中劲力的贯通一气。
六合:东、南、西、北、上、下,指天地的边缘。
解读
此节主要是叙述形意拳手法、足法、身法的自身的运用,从内容上看是对“曹继武十法摘要”“五曰步法”“六曰手法、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及“心意六合拳”“踏扑裹舒绝”内容的继承。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认识。主要是进攻以手足为法,以身体为纲,进身发势的观点。
原文
战手要法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提示:对敌时精神上的要求)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占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提示:身体的位子和进退。)发拳要攥紧,拳紧增气力,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提示:手、掌劲力的应用)三节四稍要相齐,心要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1)。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提示:三节四梢心意的应用)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提示:胸腹中气息的应用)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提示:心、眼、手足应用中的主次关系)不贪、不过、不即、不离。(提示:身体劲力于对方的常态关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提示:对自身心意胆气的要求)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提示:对敌时劲力刚柔的应用)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拳经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提示:手法、步法、身法在对敌时的应用。)
注解
不毒无名:不快捷、准确不能彰显拳术的作用。
提示
叙述对敌时精神、意气、身法、步法、手法、心思等等的具体应用。
传统功夫名家拜师,集结号:
希望拜师学习的朋友,可以详细留言
拳种不限,形意拳,红拳、螳螂拳、戴氏心意拳、通背拳、八极拳、泰拳。。。多拳种名家